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裂缝防控措施.doc
7页现浇混凝土楼面板裂缝防控措施摘要:混凝土楼面板裂缝是最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施工实践经验,结合现行技术规范要求,从 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差等几方面对混凝土楼面板裂缝产生 的原因及防控技术措施作以阐述,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 量,供同行参考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楼面板;温度;裂缝;防控措施 前言现今,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是工程中极为常见又 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问题它的产生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 以及索赔要求等,给业主及建设各方带来很多不便现笔者 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管理经验,从加强设计、材料选取、施 工技术防控等方面综合分析混凝土楼面裂缝问题,供大家参 考1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加强的重点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 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 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lm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 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左 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 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 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 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 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 达不到要求。
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2个方向剪 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 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 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 首先开裂,产生45左右的斜角裂缝因此,在图纸会审阶 段,应建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 进行加强,负筋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 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实践充分证明,凡按上述措施设计 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 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其 作用相对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 1. 2m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 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的斜向裂缝仍然会 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 加密加强后,纵、横2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 抗和防止45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 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 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 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 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 可。
2住宅建筑结构楼面板施工中的技术控制措施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 有较常见的几类:①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②施工中周转 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 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 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 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受到混凝土 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 距放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lm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 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 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②钢筋离楼层 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③各工种交叉 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 被大量踩踏;④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 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 撑)。
在上述4个原因中,前2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 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 浪费)但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 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 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应7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 于2只),特别是对于①8 —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 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 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 决: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 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 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 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3)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 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撑马支 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T4人或以上) 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 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
5)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 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 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控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 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 位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 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施 工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①6〜①8,间距150mm,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2 300inino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 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 部的混凝土灌注顺利和振捣密实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板裂缝防控目前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滋工速度平均为5~7d左右1 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d 1层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 足24h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时,就给 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 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 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对 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 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W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 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d/层为宜,以确保楼面混 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的24h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 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 振动24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 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 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 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3) 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 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4)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卸堆放区域(一般约 40m❷2)的模板支撑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上 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2.4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 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 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 响。
3结束语实践证明,从施工、设计和材料等方面对混凝土楼面板 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依此采取相对应的技术防治措施,多 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运用多种综合 技术手段,住宅建筑结构的裂缝是能有效控制的参考文献[1]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汇编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