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课分层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doc
5页高中历史课分层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开展分层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与大班额的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二是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三是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关键词】历史 分层教学设计 实施与反思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由于我校是少数民族学校,班额小,学生的差异又非常明显,所以很适合实施分层教学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就开始尝试分层教学,探索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不同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开展分层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一、分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一)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
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二)因材施教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第四十四)、“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第四十八)、“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等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二、分层教学设计的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就是要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两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两个层次,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的分层具体表现为:(一)教学目标的分层确定比较确切地确定分层次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在高一年级将教学目标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以会考合格及良好为标准的“一类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会考合格,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适应于后进生;二是以高考为标准的“二类教学目标” 适应于尖子生和中等生,将历史学科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在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将教学目标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以高考历史成绩及格为标准的“一类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高考历史成绩及格,考上大学,适应于普通生;二是以高考历史成绩优秀为标准的“二类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让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适应于尖子生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要制定出明确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三个熟悉,一是熟悉你的学生群体,对你所授课的班级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品性、学习要求等了然于胸;二是熟悉课程标准、会考要求和高考学科说明,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设计分层次教学目标;三是熟悉教材,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二)教学内容的分层确定1、对教材的灵活使用课改后的历史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对历史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统编历史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采取“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加“专题”的创新形式,实现了由通史到专题史的转变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学生全面而又注重个性化的发展而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主要有下面三点:第一,专题知识往往缺少铺垫,跳跃性大例如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1919年到1949年共30年的历史,课时安排只有一节课。
第二,从选修到必修知识的重复的处理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梭伦改革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等第三,多个版本间关系的处理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重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教材大胆进行整合和取舍高一年级普通生以标为本,结合会考标准,对教材做“减”法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根本的依据,按照每一专题和每一节课的课标要求来整合教材的内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从而化解时间紧与大容量之间的矛盾在高一教学中,要结合浙江省新课程指导意见和浙江省高中历史会考要求,对教材大胆取舍,对教材做“减”法1)每一专题整体把握教材,确立专题重点知识,删繁就简专题模块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专题整体入手,分层思考,明确定位,把握每一专题的重点例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其主线反映二千多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根据课标和《浙江省高中历史会考标准》,拟订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为四节课: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重点在宗法制和分封制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本单元重中之重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是本课重点,难点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探究中央集权制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反映了从汉至元这一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应以时间纵线为线索,突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从而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这一课重点是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和清朝的军机处2)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把握好难度与广度, 抓住一节课的重点,围绕重点整合教材,大胆简化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针对难点问题突破学生学习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加工取舍、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例如:《辛亥革命》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对“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列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强干弱枝,教材不仅在容量上大为减少,而且在难度上也更贴近学生,从而为师生对话、学生探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尖子生用足、用好教材例如:《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在平行班对“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列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在快班和特快班这两块知识就作为必学内容,因为保路运动的发生为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时机。
学生课堂上学习后就会加深对辛亥革命原因的理解,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二年级普通生:对阅读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对教材内容适度拓展尖子生:阅读内容学生自学,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拓展的难度加深总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材料,是教学最重要的素材,但不是唯一素材,所以教学时可以选择,更应当创新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针对学生的差异,对教材知识进行选择,进行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为教学服务2、对教材外教学资源的选择使用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历史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中能运用到的各种信息传播资源在教学中,用于历史实例说明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图表资料、实物资料等都属于历史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认真权衡使用哪种资料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类型的资料,从而使历史教学成为更有效的教学1)文字资料 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文字资料,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使用文字资料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在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因此课堂上使用的文字资料一定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得出结论。
文字资料的使用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几个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使用历史史料,而不是文学作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第二,有效性原则教师要对课程中涉及的资料进行反复的挑选和组合,三思而后用例1:在一次教学大比武中,上课内容是《走向多极化》,上课的班级是某校的平行班,有一位老师在设计时使用了“八国峰会”的资料导入新课,结果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学生不知不会,课堂非常沉闷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①所选的材料,学生不熟悉②问题设计超越了学生的能力,不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例2:选修4第三单元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快班上课时,增加了三段材料:“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时内心的独白”、“华盛顿的有为与无为”、“《大国崛起.美国》中杰斐逊对华盛顿的评价”,设计问题:“在华盛顿不断的坚持和放弃的选择中,美国人民得到了什么?”,“你如何看待华盛顿”,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来感悟华盛顿伟大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质,为学生评价华盛顿这一伟人奠基,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情感方面给学生以启迪因此,文字资料使用的有效性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不同层次的班级应使用不同的资料第三,适度性原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授课的重难点适当地选择使用资料,如果大量资料充斥在课堂上,而且有很多资料艰涩难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史料教学法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文字资料,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适度引用,只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认知特点精心发掘有益的文字资料,一定会使教学效果更好2)图表资料图表资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中常用的资料例如: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课,在快班使用了以下图表材料如下: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 家英国沙俄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量(%)142.6616138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3350174010602903030殖民地人口39353320555012301920970 材料二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德国俄国法国英国军费开支增长率270%110%80%19% 设计了三道问题让学生回答图表资料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难度,指导学生从图表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3)影视资料历史学科的教学以影视作品为载体,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无限精彩,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有效地解决历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例如:讲授必修一专题七的第2课《美国1787年宪法》时,引用了中央电视二台播放并反响热烈的记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也有助于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但影视资料的使用要慎重选取,内容上要体现真实的历史,目的性要强,时间上要适度,不可太长在实际教学中,当我们引入课外教学资源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先备学生,再备教材在快班和特快班多运用文字材料、图表资料等逻辑性强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在平行班多运用图片资料、影像资料、诗词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直观性强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分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分层教学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