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唯开题报告.pdf
9页1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 开题报告学院音乐学院专业音乐表演学生姓名陈艾唯学号13720202 指导教师韩启超职称副教授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巴托克《小宇宙》与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比较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背景西方复调音乐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形成的一种多声音乐形式复调音乐产生以后,深深地影响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思维,唤醒了作曲家们对作曲技法的理性思考,引领着西方音乐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呈现给人们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J·S·巴赫是一个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他创作了大量的复调作品,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 可见他的作品在理解整个时代风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要研究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就是他创作的众多复调作品之一,它收集了巴赫创作的 28 首曲子这些乐曲,曲调优美,节奏生动,手法简练,以二声部复调结构为主,是学习钢琴复调最好的初级材料本文研究的另一部作品是贝拉·巴托克的《小宇宙》,它是由153 首循序渐进的钢琴曲组成的合集,其中体现了多声思维的复调性作品占了其三分之二的篇幅。
贝拉·巴托克是世界著名作曲家、匈牙利民俗音乐家、著名钢琴演奏家与教育家, 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是新民族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1927 一 1937 年是巴托克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时期,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 , 巴托克陆续完成了这部循序渐进的归纳了当时最新作曲手法的近现代音乐入门钢琴教材——《小宇宙》 , 其中囊括了 20 世纪上半叶新音乐的各类风格和各种手法的,具体来说就是音阶、调性、调式、和声、复调、织体、节奏奏等方面表现出的新的样式、新的风貌从当前关于这两套教材的研究来看,比较多的是单独对其一套教材进行研究,而关于这两套教材的对比研究,则是少之又少巴托克《小宇宙》和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作为复调钢琴教材,为钢琴复调的教学作出巨大贡献这两套教材无论在弹奏技巧、理论知识上以及传统复调技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当然,它们也有着自己独具的特色 对这两套教材进行对比研究, 具有重大的意义 (见下文),此文就将这两本教材的异同之处进行探讨二)意义1、对钢琴教学的意义:对巴托克《小宇宙》和巴赫《初级钢琴曲集》进行对2 比研究,可以使得这两本教材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能够更科学,合理得使用巴赫的复调音乐是每一个学琴者必须学习的曲目,《小宇宙》的复调训练和巴赫的复调作品相比,各自鲜明的体现了时代特征。
如将两首搭配穿插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种复调风格另外《小宇宙》中的一些简易复调练习曲,在技术上还可以作为进入巴赫复调作品的预备练习2、对复调钢琴音乐的意义:这两套教材同样都是复调钢琴教材,但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作为早期的复调作品的代表, 是按严格的大小调体系而作, 结构严谨,声部协调,而《小宇宙》的复调训练贯穿始终,体现出这套教材的特色它的复调经常建立在双调式上,音响新颖奇特,体现了20 世纪的音乐风格这两种不同时期的复调作品对比研究,有助于复调钢琴的发展的研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一)《小宇宙》与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对比研究文献: 关于这两套教材的比较研究文献资料,为数不多笔者仅找到了一篇北京舞 蹈学院的吴卉所写的《浅谈复调钢琴谱的共同点——巴托克与巴赫》,文章从弹奏技巧、理论知识上以及传统复调技法的角度出发,介绍 了这两套教材的共同之处,但对于其独特方面并没有作出相应研究了解其教材的 独特性,有助于推动对复调钢琴教材的研究,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两套教材进 行差异性研究吴卉的这篇文章,是本课题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与基础保证,对两 套教材的共同点研究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二)单独研究《小宇宙》的文献:(1)国内目前,在国内文献中,大量的音乐创作概论以及音乐欣赏类教材,对巴托克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比较丰富,在音乐史学书籍中,主要是对人物作品概述以及对作曲家风格特点分析的综合评述这些相关资源,为国内相关著作文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数据资源例如董学渝著的 《巴托克小宇宙分析及弹奏法》 (全音乐谱出版社1981 年版),该著作分为导论、主体、结论三个部分,并附有巴托克生平年代表和巴托克作品年代表作者在导论部分针对作曲家的生平简介,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重要作品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编号都进行了详实的概况在主体部分也就是对作品概分析作者逐一对《小宇宙》每一首曲子按照技巧、乐态、巴托克的评语、注解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早期当时少有有关巴托克作品的详细解说,直至今日对于《小宇宙》在国内的推广与使用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钢琴研究者对现代音乐研究仍然非常有参考价值,为本文研究提供确凿可靠的资源基础《论巴托克的音乐创作》由许勇三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年出版),该著作是 1979 年秋由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三名教师和两名研究生组成的近现代音乐研究小组组织研讨的, 1980年开始以巴托克及其作品为专题的研究工作,他们分别研究了巴托克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同时对巴托克的创作规律进行了探讨。
这本论著包括了巴托克创作研究的综合性论文五篇,关于巴托克具体作品的研究论3 文五篇和两篇参考资料 对巴托克这样的外国近现代音乐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为钢琴研究者以及本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都提供了据实有效的重要参考信息周为民著的《钢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年出版),该书籍包含了古今中外钢琴艺术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采用多维度的研究视角,多学科交叉,与钢琴艺术渗透等的研究方法,对钢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在第二章中,对西方钢琴音乐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新民族乐派钢琴音乐的特点进行描述,对巴托克《小宇宙》进行整体分析研究, 作者认为这套曲集是巴托克钢琴音乐语汇的集大成这也 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王思特的《巴托克 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04 年硕士论文)通过对巴托克《小宇宙》部分曲目的技术分析,解释巴托克音乐创作中的现象,总结他的创作规律 , 并分析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个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论述巴托克音乐中的民族性 , 以及巴托克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关系第二章论述巴托克音乐与传统的关系, 他的创作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 不是一种“革新” , 而是扩展传统疆域的一种“演变”文中梳理了巴托克对传统音乐织体因素—持续音的运川的演变过程,并总结归纳了巴托克的创造性思维: 一是变传统的支流为主流; 二是对传统观念的异向思维 ; 三是对传统因素的重新绍合。
第二章是在《小宇宙》技术分析的基础_L对巴托克音乐做出的美学评价, 首先沦述了巴托克具有“形神兼备”的民族性音乐语言的特征 ; 其次追问巴托克艺术的终极关怀, 就是为人民创作 , 为全人类创们 , 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 最后从微观 ( 音乐语言 ) 、中观 (音乐结构 ) 、宏观 ( 音乐史 )这三个层次说明巴托克音乐具有多层同构的有机生命之美, 巴托克的音乐现象 , 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对占典传统和占典精神的回归姜筱的《巴托克 之历史解析》则详细描述了《小宇宙》从创作萌芽到出版的整个历史过程描述了《小宇宙》产生之前期、出版过程、以及当时的一些相关演奏《小宇宙》的记录张健的《匈牙利民族文化之魂》(湖南师范大学2012 年硕士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介绍匈牙利民间音乐,并就分析其对巴托克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影响;主要介绍巴托克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以及发展脉络等;主要是就巴托克钢琴音乐中的各种匈牙利民族风格的技术特征进行解析;如何演绎巴托克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作品该论文围绕巴托克的民族风格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主要探讨研究巴托克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对巴托克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的民族音乐语汇进行梳理与分析, 以期探寻出民族音乐精神在巴托克音乐中的融入途径, 希望通过探索匈牙利民间音乐、西方严肃音乐, 还有现代音乐精神的真谛, 来解读巴托克音乐的完美秘诀。
华茂的《出色的钢琴教材、精美的键盘史诗——剖析在今天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西华大学艺术学院)从钢琴教学方面对《小宇宙》进行了讨论首先阐述了《小宇宙》对教师在钢琴教学上的启示《小宇宙》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和训练课题,此外巴托克帮助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如何针对不同学生选适合的作品的问题随后,此文介绍了对学生的启示,《小宇宙》的调4 式非常丰富,它们带来丰富效果,在听惯了传统和声的耳朵里,会产生异样的新鲜感节奏方面,在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旋律线条感要远远多于节奏感,节奏训练是我们的一个弱项,而《小宇宙》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除以上几方面将学生引入一个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领域外,身为作曲家和钢琴教师的巴托克,还将作曲和视唱的思维运用到《小宇宙》中,并开拓了多种形式,这些方法为学生学琴带来了灵活多变的可能性最后他提到《小宇宙》很注重音乐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总之,通过对国内的文献的整理搜集,从多元视角呈现了巴托克《小宇宙》的整体概貌, 据实体现了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巴托克这样的外国近现代音乐家以及作品的研究程度,是本课题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与基础保证2)国外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年出版,汪启璋、吴佩华译),此书籍从多方面解析了音乐作品中的表演艺术,它介绍了巴托克 《小宇宙》的演奏技法。
对读者来说此著作是艺术家生动的思想结晶,它深入地讨论了很多演奏技法的问题此外还有关于《小宇宙》复调内容方面的书籍,如斯克列勃科夫的作品《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年出版,吴佩华,丰陈宝译);关于这套曲集作曲技法方面的书籍如尤·丘林《论音乐的写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年出版,张洪模译),申克《自由作曲》(人民音乐出版社20 01 年出版,陈世宾译),库斯特卡的《二十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出版,宋瑾译);关于这套曲集曲式和声方面的书籍如艾尔诺·伦德威的著作,《巴托克的曲式与和声》(《音乐译丛》 1979年第一辑)以上这些国内译文著作都为本文的复调手法比较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据实有效的参考资源三)单独研究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的文献:关于此作品的相关文献期刊大多都是以此作品的教学方法或教学体会为主的钢琴教学研究例如颜锐的《 的风格与弹唱训练》(沈阳音乐学院硕士论文)将《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作为二声部弹唱范例,从曲集中不同舞曲题材形式及不同风格交替的变化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提出在弹唱过程中强调把培养音乐风格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辽宁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学院的音乐教研室讲师张楠在他的文章《浅述新弹法》中,总结出一套既让学生完成了作品的弹奏同时又能把握作品中复调音乐的层次感的新弹法,并且以《巴赫初级钢琴曲级》中的第一课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杨薇薇的《走进巴赫—— 的教学体会》 中写道,“我认为 , 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分为三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 讲解作品及相关内容 第二, 讲解作品的曲式及和声第三 , 通过表演理解作品并选择了其中七首为例对其中的5 教学要点进行了阐述四)有关作曲家——巴托克和巴赫:1、巴托克目前国内外有关巴托克的书籍与论著很多: (1)国外拉约什·莱斯瑙伊著的《巴托克传》、埃弗雷特·赫尔姆著的《巴托克》, 这两本书都简单介绍了巴托克的人生经历, 包括他的生活、创作和演出, 史料较全 , 分析精辟 , 还有作品目录和他人评说,这为研究巴托克的民族音乐风格提供一些史实性材料和一些背景资料史实资料有廖乃雄译的《巴托克论文书信选》, 里面包含了巴托克的自传、一部分书信资料以及他的一些论著译稿的书籍, 这些宝贵的资料对于理解巴托克的音乐风格和研究巴托克的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 安德拉斯·米哈伊的《论巴托克》, 是作者为了纪念巴托克逝世十周年而写的, 也是一部很好的介绍巴托克整个创作历程的著作, 论述精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