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总则复习.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民法总则复习 民法总那么 主体(自然人、法人、合伙、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 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内容(权利、义务、责任) 变动 (产生、变更、歼灭) 事情 法律行为(效力待定、可撤销、无效) 民事法律事实 合法行为 行为 事实行为 违法行为 符合条件——生效 成立——法律行为完成 法律行为 不符合条件——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 不成立——意思表示不成立——不是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以变动法律关系为目的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
生效的法律行为,是指适格当事人以变动法律关系为目的,使个人意思与国家意志吻合,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意思表示行为成立的法律行为要生效,务必具备以下条件: 无行为才能人——无效 才能瑕疵 1. 适格当事人 限制行为才能人——效力待定 权利瑕疵——无权代理、无权处分——效力待定 2. 意思表示真实——(1)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曲解、显失公允的行为——可撤销; (2)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无效 3. 内容合法——违反效力性规定的行为——无效 第一编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章 主体 主体,是指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受义务的人,是权利的归属者主体 的特征表现在:独立性、对等性、合法性民事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合伙、国家 人格在法律上三种含义:第一,从主体角度来说,人格是指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自然人和组织;其次,从客体角度来说,人格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受到法律养护的利益,即人格利益;第三,作为民法主体、享有权利、承受义务所必备的法律资格,即民事权利才能。
就第一种含义来看,人格与主体的含义一致 一、完整主体的两大支柱 (一)权利才能 任何生活中的实体,要成为权利主体,务必在民法中被赋予承受法律关系的资格,或者说足以承载权利和义务的资格,这种资格称为权利才能,是指人能够成为权利主体的才能权利才能是持有权利的可能性,是主体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格;行为才能是取得权利的可能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的资格 权利才能始于出世、终究死亡,对每个人都是对等的,是一种形式上的、起点上的对等;权利才能不成剥夺、不能抛弃,权利才能是主体的根基,也是主体的前提条件,与主体资格不成分开无权利才能便不能成为权利主体,不能从事任何法律关系活动 权利才能与概括权利的规律过程如下: 权利才能——成为主体——参与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受义务 (二)行为才能 行为才能,又称为缔约才能,是具有权利才能即主体资格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独立的理性判断并取得权利、承受义务的才能 权利才能具有普遍性,而行为才能不具有普遍性,主体因智力和精神状况的识别,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行为才能行为才能可以受限制,行为才能以意思才能的存在为根基。
规定行为才能的目的:1. 养护行为才能瑕疵人的利益;2. 养护交易安好和秩序 行为才能层次的划分: 1. 无行为才能——(1)不满10周岁;(2)完全不能鉴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一般的,无行为才能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但以下行为有效:(1)纯获利益的行为;(2)与其年龄及智力相符的日常生活的细小行为 2. 限制行为才能——(1)10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2)不能完全鉴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一般的,限制行为才能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但以下行为有效:(1)纯获利益的行为;(2)与其年龄及智力相符的日常生活的行为;(3)在法定代理人确定范围内,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4)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享有劳动权,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完 成工作后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 完全行为才能——(1)18周岁以上智力正常;(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具有固定的劳动收入,并且该收入构成其主要生活来源,可以维持其生活完全行为才能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 二、主体类型 (一)自然人 自然人一生在法律上的表达: 胎儿利益养护——出世——监护——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死亡——死者利益养护 · 出世 “出”者,与母体分开也;“生”者,分开后为活体也。
以独立呼吸作为判断出世时间的标准出世时间的证明:户籍——医院证明 关于胎儿的利益养护:1. 继承的应留份,即分割被继承人遗产时应当留存胎儿的继承份额,待胎儿出世后是否活体抉择是否得以继承;2. 胎儿未出世前,健康生存利益受侵害,假设出世后是活体,那么可作为主体独立提出苦求;假设出世后是死体,那么由母亲提出苦求 · 监护 监护,是指对于无行为才能人和限制行为才能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举行监视、养护的制度监护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职责,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监护制度设立的目的: 1. 弥补被监护人行为才能之缺乏,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法律行为; 2. 养护被监护人的权益,管理其财产,养护其人身安好; 3. 抚养并正确教导,管教被监护人的非理性行为 监护的对象分为两类: 1. 未成年人 法定监护依次: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亲友——相关单位;留神其他亲友要承担监护人务必具备以下条件:(1)无其他依次监护人;(2)关系紧密;(3)自愿;(4)取得相关单位的同意;(5)结果不存在争议 对承担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居处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
指定监护实际上是在发生监护纠纷、监护人不能依法确定时,从有监护资格的人中选定监护人的方式 2. 成年精神病人 法定监护依次:配偶——父母——成年子女——近亲属——其他亲友 监护的终止理由:1. 被监护人获得完全行为才能;2. 监护人流失行为才能;3. 监护人被法院剥夺监护人资格;4. 监护人有正值理由辞去指定监护(不能适用于法定监护) ·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自然人离开居处后杳无音讯,持续下落不明满两年;2. 由失踪人的近亲属、利害关系人人向法院提出申请;3. 法院发出公告期为三个月,公告期满仍没有失踪人音讯的,法院才能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设定财产代管人,一方面保管失踪人财产,不得进犯,否那么要承受损害赔偿责任;另一方面代理失踪人清偿债务、追索债权 宣告死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四年,或发生意外事故起满两年;2. 由失踪人的近亲属、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有申请依次要求: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利害关系人,但申请撤销死亡宣告那么不受该依次限制;3. 法院发出公告期为一年,因意外事故证明其不成能生存的,公告期为三个月,公告期满仍没有失踪人音讯的,法院才能宣告该自然人死亡。
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死亡宣告假设被撤销,人身关系不能自动恢复,但财产关系应当恢复原状,应当向本人返恢复物,假设原物不存在,应当作出适当补偿 · 死亡 以脑死亡作为判断自然死亡时间的标准留神死者利益养护的问题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情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按照以下依次推定死亡:没有继承人的人——长辈——同时 (二)法人(详见《公司法》) 法人可分为:国家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 (三)合伙(详见《合伙企业法》) (四)国家 其次章 权利 权利是民法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对法律生活多样性的结果抽象,是一种由法律赋予个人的权利气力,其目的旨在得志人的利益,是气力与利益的结合 权利本质上是指法律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的特定利益而供给法律之力的养护,是法律之力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