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科学储粮手册精编资料.docx
31页农户科学储粮手册前 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而稳固增长,绝大部分农夫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更多的余粮,据统计:全国 60% 的粮食储存在农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缘由,忽视了农户粮食贮存技术的讨论与推广,相对于粮食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广大农村的粮食贮存技术落后,农户家里的储粮状况令人堪忧; 据调查,每年仅农户储粮缺失达 1500万吨至 2000 万吨,造成经济缺失 180 亿至 240 亿元;因此,做好农户储粮工作,削减粮食产后缺失,相当于开发“无形粮田”,增加了粮食产量,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为深化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紧密环绕国家粮食局提出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 推动“农村科学储粮工程”, 保证广大农户储粮安全,削减虫霉鼠害;我局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农户科学储粮手册》 ,向农夫伴侣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农户家里科学储粮,削减储存过程中虫、鼠、霉的缺失和铺张,介绍新型储粮装具, 促进农夫增产增收,保证自治区和国家粮食安全;第一篇主要粮油的贮存特点及贮存方法一、小麦1.小麦的贮存特点吸湿性强 :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才能较强;后熟期长 :小麦收成后的后熟期较长;因品种不同,后熟期的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含水量相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贮存稳固性仍有所提高;较耐高温 :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据试验,水分 17% 时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 46℃时进行干燥或水分在 13%以下时,曝晒温度不超过 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旧得到保持;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改善,做成馒头松软膨大;这就为小麦采纳高温干燥或高温杀虫供应了依据;具有耐储性 :小麦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柔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 12.5 %),在常温下一般储存 3-5 年或低温( 15℃)贮存 5- 8 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易受虫害 :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全部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古蠹、印度谷蛾等储粮害虫危害最严峻;小麦成熟、收成、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储粮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如遇阴雨,就造成害虫特别相宜的发生条件;2. 小麦的贮存方法严格掌握水分 :由于小麦吸湿性才能强,小麦贮存应留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成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掌握在 12.5% 以下,再进行入库入仓;小麦入库入仓后就应做好防潮措施,并留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或上层“结露”“结顶”现象;热入仓密闭贮存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贮存,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成效;对于新收成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由于害虫的灭亡,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贮存;小麦趁热入仓的详细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挑选晴朗、气温高的天气, 将麦温晒到 50℃左右,保持 2 小时高温,水分降到 12.5% 以下,于下午 3 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使粮温在 46℃左右连续 10 天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此后,粮温逐步下降与仓温平稳,转入正常密闭贮存;另外,热入仓密闭贮存所使用的仓房、器材、用具等均需事先杀虫;低温密闭贮存 :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连续贮存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质;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低温贮存是小麦长期安全贮存的基本方法;小麦保持肯定的低温,对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肯定的好处;小麦仍可以处于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 5℃的低温条件下贮存,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寒冷低温,进行翻仓、 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 0℃左右, 而后趁冷密闭, 对于毁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 有较好的成效;低温密闭可以长期贮存,但要严防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造成麦堆表层结露;二、稻谷1.稻谷的贮存特点稻壳的爱护作用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爱护作用,能在肯定程度上抗击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殊留意;后熟期短: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成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才能;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因此,稻谷在收成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准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假如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简单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准时,连草堆垛, 简单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固性都大为降低;稻谷不耐高温 :过夏的稻谷简单陈化,特殊是烈日下暴晒或暴晒后突然遇冷的稻谷,简单显现“爆腰”现象;此外,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贮存,应准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2.稻谷的贮存方法严把入库质量 :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简单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贮存的关健;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依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打算;一般籼稻谷在 13% 以下,粳稻谷在 14% 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准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风选清除杂质;适时通风: 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顺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殊是一到秋季,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 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纳机械通风;低温密闭: 充分利用冬季冰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 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三、玉米1.玉米贮存特点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匀称 :新疆玉米产区主要在北疆,收成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较高; 新收成的玉米水分在南疆地区一般为 14-18 %,在北疆地区一般为 18-25 %左右;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匀称, 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这种成熟度不匀称的玉米,不利于安全贮存;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 玉米的吸取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玉米的 胚几乎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 1/3 ,占籽粒重量的 10% ~ 12% ;玉米的胚含有 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 8~ 11 倍;玉米胚部含脂肪多, 简单酸败 :玉米胚部含有整粒中 77-89 %的脂肪, 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酸败也第一从胚部开头;玉米胚部的带菌量大,简单霉变 :玉米胚部养分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多;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贮存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 是虫、霉第一为害的部位,胚部吸湿后,在相宜的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衍, 开头霉变;2.玉米贮存方法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粮食水分 :由于各地的气温、气湿有较大差异,应依据本地详细情形,采纳相应的贮存措施;分等级、分水分入仓 :玉米入仓时应做到按含水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储藏,为安全贮存打下初步基础;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低温密闭: 依据玉米的贮存特性,适合低温、干燥贮存;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南疆地区收成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贮存;北疆地区玉米收成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 基本上可采纳低温冷冻入仓密闭贮存;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冰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 10 ℃以下,然后过筛清霜、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贮存;玉米果穗贮存: 玉米不脱粒,果穗贮存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体会,很早就为我国农夫广泛采纳;由于果穗堆内孔隙度大(可达 51.7% ),通风条件好,又值低温季节,因此,尽管高水分玉米果穗呼吸强度仍旧很大,也能保持热能代谢平衡,堆温变化较小;在冬春季节长期通风条件下,玉米得以逐步干燥;当水分降到 14.5% ~ 15% 时,即可脱粒转入粒藏;玉米果穗贮存,籽粒胚部埋藏在果穗穗轴内,对虫霉侵害有肯定的爱护作用;此外,穗轴内的养分在初期仍可连续输送到籽粒内,增加籽粒的养分;四、大豆1.大豆的贮存特点易吸湿: 在相对湿度为 70% 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 90% 时,大豆的平稳水分就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贮存大豆要特殊做好防潮工作;易走油、赤变: 大豆水分超过 13% 以上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第一豆粒发软, 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步扩大,俗称“赤变,”严峻时,子叶蜡状透亮,有浸油脱皮现象;2.大豆的贮存方法充分干燥: 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需要长期贮存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 12.5% ,含水量再高,就简单霉变;适时通风: 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匀称,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正值气温下降季节,极易产生结露现象;因此,大豆入库 3~4 周左右,应准时通风,散显散热,以增强大豆的耐藏性;低温密闭: 在严冬季节将大豆进行冷冻,采纳低温密闭贮存,既可以隔绝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和害虫感染,又能防止浸油、赤变,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其次篇 常见储粮害虫及防治方法一、 新疆常见储粮害虫1. 玉米象1)危害; 禾谷类及其加工品,特殊是小麦、玉米、稻谷;2)成虫 ;体长 3~4.2 毫米,褐色至暗黑色;头部向前延长呈象鼻状;触角膝状 8 节,第 3 节与第 4 节长之比为 5:3;前胸背板刻点圆形;每一鞘翅上有两个橙黄色斑;有后翅,能飞往田间危害粮食;3)幼虫 ;体长 2.5~3 毫米,乳白色;头部椭圆形;体躯松软肥胖多皱纹, 背面隆起,腹面近平整,呈半球形;无足,生后在粮粒内;2. 米象1)危害; 小麦、玉米、高粱及大米;2)成虫; 外形与玉米象相像,触角第 3 节至第 7 节每节长度几乎相等;体长 2.5~3 毫米,黑褐色,头部伸长如象鼻状;鞘翅上的斑纹比玉米象大,有些无斑纹;一般在仓内危害,但由于有前翅和后翅,故能飞往田间危害粮食;3)幼虫; 与玉米象的幼虫相像;不同之处,米象的幼虫是宽卵形;3. 谷象1)危害; 小麦、稻谷、玉米、大米;2)成虫 ;外形与米象相像, 明显不同之处是谷象成虫膜质后翅退化,幼虫第 1 至第 4 腹节背板被横皱分为三部分;谷象因无后翅,不能飞到田间;3.幼虫;体长 2.5~3 毫米,肥胖,背面隆起,背面平整近半圆形,乳白色;无足,生活在粮粒内;4. 大 谷 盗 1)危害; 稻谷、大米、小类、油料、药材、木料;2)成虫;体长 6.5 ~10 毫米,褐黑色,有光泽;头部三角形,触角棍棒状 11 节,前胸与鞘翅连接处呈颈状;3)幼虫;幼虫体长 14 ~20 毫米;上唇发达外露;扁长形后半部较肥大,腹末有臀叉;5. 赤拟谷盗1)危害; 主要危害玉米、薯干、酒曲、咖啡豆、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