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电视《中流击水》观后感范文.doc
8页建党电视《中流击水》观后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流击水》观后感 一段开天辟地的寻路历程, 一代革命先驱的梦想荣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因抗议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而被捕入狱远在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营救运动,经李大钊秘密周旋转移到上海的陈独秀,终于认识到唯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救中国,遂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着手筹备一大会议的召开由于法租界巡捕房的暗中侦查与破坏,一大会议被迫临时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一大代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这艘中流击水扬帆起航,历经艰辛探索,率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走向辉煌 重温建党初心使命,弘扬“中流击水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中流击水”之上,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2022年,“中流击水精神”被首次倡导,被定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流击水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总台出品的电视剧《中流击水》正是对“中流击水精神”深情而有力的诠释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中流击水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流击水》将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寻路历程,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电视剧《中流击水》着力展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葆有的这份“初心”和“使命”为了这份“初心”和“使命”,老一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富强民主国家,实现伟大复兴这不仅是党的初心,也是每一位乃至每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在当前全国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探寻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中流击水》,无疑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忘来路,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回首历史,坚守以人民为根本,从中国实际出发,百年前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步进程、每一个创举,都是我们当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依据《中流击水》所着力展现的,正是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这是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也是振奋人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以毛泽东为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寻路历程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句中的“中流击水”,意为到江心水深流急处,搏击惊涛骇浪,展现出了一种大格局、大气魄、大境界中国共产党这艘“中流击水”驶出南湖后,冲破急流险滩,在时代的激流中寻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航向,踏浪前行,“中流击水”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最形象的写照 《中流击水》以“中流击水精神”为统领,主要讲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8年井冈山胜利会师这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描绘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与周恩来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艰苦卓绝的境遇下坚守初心、努力奋斗、无私奉献,重点展现了共产党先驱者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人格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突出践行者是毛泽东不同于其他党史题材剧,《中流击水》以“寻路”为主题,以毛泽东的视角展开故事,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工农,切合实际,终于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剧中,“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到底该走哪一条道路”和“确定道路之后,到底该如何走下去”两大悬念贯彻始终全剧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建党先驱们接触马克思主义、走进马克思主义、探索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程,凸显出共产党人伟大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是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更是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 《中流击水》以史实为依托,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为主线,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等百余位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历史人物,前后涉及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革命洪流中的思索与进取、沉浮与抉择 宋业明黄亚洲领衔顶尖主创诠释光荣岁月 为了全景再现1919年到1928年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深刻诠释“中流击水精神,《中流击水》云集了国内重大革命历史剧领域的顶级主创团队该剧总导演宋业明,曾执导过《外交风云》《彭德怀元帅》《延安颂》等众多史诗巨制,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大奖。
该剧编剧黄亚洲,是国家一级编剧,著名作家,擅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代表作有《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等 此外,王仁君、曲哲明、奚望、严屹宽、林江国、齐奎、刘梦珂、张宁江等青年演员与王志飞、董勇、宋佳伦、马少骅、孙茜、刘之冰、徐永革、丁柳元、于洋等实力派演员,组成的超强演员阵容也为《中流击水》增添品质保障,从多个人物维度,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王仁君如何演绎为中国寻路的青年毛泽东?董勇饰演的李大钊如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奚望如何演绎杨开慧,与毛泽东结下为国为民的革命大爱这些都将是该剧的精彩看点,令人期待 历史关照现实激发民众砥砺奋进中国梦 一段开天辟地的寻路历程,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一代革命先驱的梦想荣光,不忘初心为中国寻找出路;一条小船到巨轮长风破浪,忆百年峥嵘探百年新征程作为总台出品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剧目,《中流击水》从原点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逻辑和奋斗初心,立意高远、结构宏大、剧作扎实、史实不虚,彰显了中国故事与中国力量,艺术化展示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成了伟大的“中流击水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流击水》让历史观照现实,将引发观众共鸣,在“中流击水精神”指引下,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党爱国热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流击水》观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和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好奇之心,我观看了《中流击水》,我仿佛置身于浙江嘉兴南湖上那艘在水波中荡漾的巨船 沿着作者的笔触,我再一次领略了“中流击水”的内涵首先,中流击水是理想之船,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靠着坚船利炮一次次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自私狭隘,不想救国之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国家的出路,开始意识到救亡图存的重要性中流击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流击水精神就是共产党人探索国家出路、唤醒人民救亡图存意识、引领中国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理想见证。
中流击水是奋斗之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从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之一的李大钊被捕就义,到革命导师陈独秀逐渐走向右倾“机会主义”,从发动工人武装起义的失败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的正确之路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国共合作,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最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新时代中流击水见证着这一路走来我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中国的解放和改革之路才能始终有一根准绳,才能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成功 中流击水是同舟共济之船,回望今朝,身处21世纪的我们见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突飞猛进,见证着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当年浙江嘉兴南湖那艘小船上中共一大对未来中国的美好规划,有了中流击水精神,我们始终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大力弘扬“中流击水精神”,这说明身处现在的我们依旧对党的诞生有着浓浓的共情,对未来深感责任的重大 我们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流击水》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兴替,也带给我们很多感悟和思考在新时代,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我们不仅要铭记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更要继承历史长河中那些伟人、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