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顾准的市场经济思想与比较.doc
2页研究顾准的市场经济思想与比较=“news_bd”>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当海外人士问及中国大陆的学者,在20世纪60与70年代你们有没有可以称得上像样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家?而对这样一个潜含挑战的提问,李慎之先生询楼而起,应声答对:有!有一位,那就是顾准!顾准为这一时代的知识分子挽回了声誉!顾准(1915—1974)与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1899—1992)同属20世纪东西方两位著名经济思想家,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与理论的批判者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坚定维护者,但二人又由于所处制度背景有异,导致了其命运遭遇的迥然不同追忆顾准的市场经济思想及与奥地利学派进行比较,对反思20世纪中国当代市场经济思想的变迁以及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依照传统经典作家的看法,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生产资料将为社会所公有,商品生产将被废除这就是说,那时社会将有计划进行生产,社会的生产品将直接用为再生产手段与生活资料,不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并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的交换也将被废除,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将不复存在,分配将利用劳动券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商品生产因已不存在,价值规律也就不再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斯大林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看法,引导前苏联走上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 顾准是在新中国引进苏式计划经济体制后最早对之提出质疑的经济学家顾准敏锐地发现,这个体制缺乏科学性,阻塞了商品经济的血脉,不利于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他先是在1956年3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目前那一套是独断的,缺乏继承性的,没有逻辑上的严整性的,问题实在还多着呢!问题就在于更少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3]继而公开撰文指出,新中国如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调节生产与流通,实行资料的有效配置,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理论他发表于《经济研究》1957年第2期上的《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以下简称《价值规律》,收入《顾准文稿》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一文就是这一探索的代表作当时 顾准是我国20世纪中叶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著名学者王元化在为顾准《理想主义与经验主义》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对顾准有如下评价: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在那个时代,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读的那样认真,思考得那样深。
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无拘无束地反省自己的信念,提出大胆的质疑许多问题一经作者提出,你就再无法摆脱掉,它们促使你思考、促使你去反省并检讨由于习惯惰性一直扎根在你头脑深处的既定看法诗人邵燕祥这样描绘他:在当代中国确还有先知先觉者,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因他的文字变成了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声誉 [36]李慎之则这样评价顾准:有人说,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中国就再也产生不出独创的、批判的思想家了这话并不尽然,我们有顾准在20世纪60,70年代那个风雨如晦、万马齐暗的日子里,顾准经历了诸多的苦难,他的思想也从革命的理想主义走向了经验主义和民主主义顾准的苦难有多深,他的思想也就被磨砺的有多深 顾准给我们留下的是苦难之中决不屈服、独立思考,体现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追求真相、坚持真理的精神《顾准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就是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否认有什磨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类的什磨终极目的世界就是这磨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主人是人类不设想人类作为主人,这个世界就无须认识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改进人类的处境人类从什磨状况进到现在这样的境界,正在由多门科学加以研究,这也是人类在不断扩大认识的领域之一。
哲学上的多元主义,要贯彻研究顾准,会对中国今后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启示?本文欲以2007年5月已经78岁的吴敬琏在新版的《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一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回答:中国的改革并不是一路凯歌,经济改革所采取的从非国有部门入手、由易而难的策略,一方而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增加了改革的助力,另一方而又使以双轨制为特征的寻租环境得以广泛存在,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得以四处蔓延吴老充满忧患地写道:改革的两种前途严峻地摆在我们的而前,一条是政治文明下法治的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战中,后者的来势咄咄逼人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潮流对于我们民族前途和未来的威胁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吴老认为我们的季节既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同时也感道希望渺茫,我们一起奔向天堂,也可能全部走向另一个方向在中国改革开放从新走到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我们研究顾准,就是要继续发扬顾准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对民族和国家的赤胆忠心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走向公平法治的市场经济而呐喊、探索、抗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