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3讲限时规范训练2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7612875
  • 上传时间:2019-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M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限时规范训练2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题组】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可形成多个突触B.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能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D.神经元的轴突就是神经纤维,由多个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解析:选A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端有多个膨大的突触小体,可以与神经元的多个树突形成突触,A正确;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组成部分,因此它们的细胞表面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B错误;反射活动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而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C错误;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一条神经,D错误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解析:选B。

      据图分析,Ⅰ处是突触前膜,Ⅱ处是突触后膜,若在突触前膜施加一个有效刺激,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B正确;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到突触后膜内,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D错误3.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致的结果是(  )A.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解析:选C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最终都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A错误,C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可迅速被降解,D错误4.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信息在突触中传递的方向是①→②→③B.⑤的释放方式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④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缩手反射过程中信息仅以图中信号形式传导解析:选C。

      图中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前膜、④受体蛋白、⑤神经递质,信息在突触中传递的方向是③→②→①,A错误;⑤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不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④是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缩手反射过程中信息既有图中在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形式传递,也有在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传导的电信号,D错误5.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处迁移并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B.神经细胞膜的表面只有糖类与蛋白质结合的糖蛋白C.神经细胞若产生兴奋,则膜内K+/Na+的值减小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消耗ATP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知,脑室下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向脑内病灶处迁移并分化实现组织修复,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项正确;细胞膜的表面除含有糖蛋白外,还含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糖脂,它们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B项错误;神经细胞若产生兴奋,则Na+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内K+/Na+的值减小,C项正确;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突触间隙的存在使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速度慢,所以刺激C处,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A错误;刺激D处,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到达肌肉和F,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是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完成,D正确7.神经元细胞中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K+运出神经元和Na+运出神经元均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主动运输B.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C.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神经元不影响Na+进出神经元的速率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胞吐过程解析:选B。

      K+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会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B正确;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受呼吸抑制剂处理的影响,C错误;胞吐利用了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8.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解析:选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A错误;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B正确;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C正确;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D正确9.某同学在一次户外运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据图作答1)该同学大叫一声“哎呀……”,与其相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同学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在B、C处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药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伤口过深,医生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据了解,破伤风抗毒素一般是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纯化制成的,是由________细胞合成分泌,注射前通常要进行皮试,以提防________的发生;(4)该同学踩到长钉时下意识有抬脚反应,医生给该同学检查和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与说话有关2)A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某药品可以阻止神经递质在B、C处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两种,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注射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注射前通常要进行皮试,以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4)缩手缩脚属于非条件反射,由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控制,医生给同学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即大脑皮层的调控,因此可以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1)S (2)由正变负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浆 过敏反应 (4)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10.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_(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________有关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分析图示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2)图中③过程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将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题图显示: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导致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结合ALS的发病机理可推知,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最终导致突触间隙谷氨酸的含量减少 答案:(1)兴奋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流动性 (3)识别谷氨酸、运输Na+ (4)升高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能力题组】11.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处,则②处细胞膜两侧只能出现三次电位变化B.该反射中,只发生一次“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故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③所处的中枢可接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解析:选D。

      若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处,则②处细胞膜两侧只能出现两次电位变化,A错误;该反射弧中,有传入与传出两个神经元,二者之间通过突触相连,即图中的③;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即图中的⑤与传出神经相连处,也存在突触,因此共有两个突触,会发生两次“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B错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的灰质,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因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12.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去甲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届高考补充篇目:《青玉案 元夕》课件.ppt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pptx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有法言之有理+.ppt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念奴娇·过洞庭》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pptx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7.1《短歌行》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5.13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古诗文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古诗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_《庖丁解牛》课件-【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pptx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句效果分析题对策+课件.pptx 2024年新课标1卷古诗鉴赏题解析分析+课件.pptx 6.2《劝学》课件-【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pptx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第七单元+整书阅读《红楼梦》之钗黛之争+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11.1《谏逐客书》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