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讲稿: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doc
11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讲稿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公平正义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之时;回望中国共产党90年来领导中国改革、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人们发现,公平正义不仅是这个先进政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更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方向 经历过几千年封建统治,遭受过三座大山、深重压迫的中国人民,最渴望公平正义的阳光一心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开新天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时就确立了消灭剥削压迫,建设自由平等社会的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一切剥削制度的鲜明标志追求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才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准则,只有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公平正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同社会发展程度紧密相连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财富总量显著增加,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成为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迫切要求。
对党治国理政的新期待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面向未来,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政法司法,政府施政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以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豪迈地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的自由发展史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坚信,胸怀崇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领导人民把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中华大地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纽带 “公正”一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具特色,与我们百姓最为息息相关尽管把它放在社会层面讲,实际上它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公正”决定于国家、反映于社会、表现于民众公正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追求公平正义并不等同于否定差异 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体现为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文化传统,曾经在文明史上闪烁着令世人瞩目的光彩,追求公平正义的尚“公”重“义”精神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意思是说,公平正义如同日月光华,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受惠 从现代意义上讲,“公正”是 “公平正义”的简称,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的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就是说,大家共同处于社会中,所享有的权利和获得的结果都应该是大体相等 追求公平正义并不等同于否定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基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和客观因素制约,不可能保证所有个体的利益都一样而没有差别即使有差别也应该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比如说,我比你差一点,是因为我没有你努力,我的资质比你差一些,所以我的社会状况比你差一点排除个人自身的因素,这种差异要尽量限制在公正合理的基本框架之内,要有一个大家都能认同、能接受的规则来规制,以保证每个人起码的程序公正否则,大家就很难接受结果上的不公正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底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也随之跟进,对公平正义不断产生新的诉求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以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来实现大家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一个社会如果具备了公正的条件,从投资来讲就会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人的生存来讲就有好的生存环境,从人的成才来讲就有好的成长环境。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感到公平正义有所缺失,比如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火箭提拔;在经济领域,权钱交易,黑箱操作;在司法领域,徇私枉法,滥用自由裁量权;在收入分配方面,贫富悬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差距扩大,等等这些不公正现象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以“公正”价值观来引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行为,显然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公平竞争 公平正义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如果社会对每一个成员都是公平的,大家才能心情舒畅,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显示出公正这种能够让社会凝聚起来的力量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聚合作用,进而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主义本质与不公正现象格格不入 社会主义社会,为公平正义的实现从根本上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但它又是历史的、相对的,只有当社会进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全面实现 按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制度,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分配公正等都应该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中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只是马克思设想中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还存在诸多的公正问题。
对此,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理性地对待这些不公正现象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不仅我们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制约,而且会危及到社会稳定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提出要推动经济更加公平发展,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出把“公正”作为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共同价值取向,并号召全社会加以倡导、培育和践行积极形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比如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又比如,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城乡差别在扩大,等等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客观存在,我们首先必须理性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然后对症下药,着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来逐步化解这些不公正现象。
首先,国家也就是政府要发挥主导和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这涉及到怎样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般来讲,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无形之手”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有形之手”来引导和规范否则,任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无形之手”自由地发挥作用,只会加剧社会的不公正那政府如何发挥其引导和规范作用?一是政府要为市场营造一个能体现公平正义的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市场理性地发挥出自己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要积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三是要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其他社会保障方面努力、持续、有效地缩小差异;四是要从政策、制度、行政和司法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社会要发挥相应的辅助协作作用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要积极发挥各自的自我优势,在法律框架下以“第三方”身份,运用理性的方式表达、有序的合法参与,来维护和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的实现,进而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最后,就是个人作用的发挥每个社会成员不管身份如何,都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和道德水平,在生产生活中要积极倡导、培育和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只要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去践行公正这一核心价值观,社会自然就会聚成一体,并以裂变方式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国家的主导性和调节性作用发挥好了,市场的野性在政府的作用下驯化好了,社会的辅助协作作用发挥好了,个人自身的修养提高了,就会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在这股合力作用下,公平正义才有望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配合,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最终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并不是某种既定的不变状态,而是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确立状态又不断否定状态的过程而使这个过程能够真正成为历史进程的根本保证,不是什么外在的力量,而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作为主体的人自身正是因为人的参与,才使这个过程成为可能;正是因为人的现实的真正参与,才使这个过程真正成为现实恩格斯曾经说过,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际的实践活动,需要人真正去做作为社会群体的优秀分子,广大党员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生产岗位、生活区域内,率先垂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引领文明风尚 文明风尚的发育程度,应当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世世代代和谐友好相处,积淀下厚重的文明遗产,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基石广大党员要积极传承中华文明,在社会生活中以德服人,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模范一要传播先进文化共产党员应充分发挥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科学引导作用,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带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崇尚民主法治,坚决反对和破除所谓“潜规则”对人的束缚二要知荣辱明是非这是文明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当下,那些热爱祖国、服务群众、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人,被认为是“思想落伍”了那些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人,却被认为是“时尚前卫”而受到狂热的追捧共产党员必须坚决抵制这种“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现象,自觉成为文明风尚的带头人 二、融洽人际关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员应当成为调适社会关系的润滑剂。
在处理物质的社会关系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比如在经济交往中,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自觉遵守市场准则,合法开展经营活动,实施公平竞争,建立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友好合作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在处理思想的社会关系时,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社群关系在处理具体的人际关系时,要以“让世界充满爱”的广阔胸怀净化人们的灵魂,感化人们的思想在家庭,要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育子女,关爱兄弟姐妹;在社区,要加强同邻里、街坊、乡亲的交往和交流,尊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在单位,要团结同事,尊敬领导,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忠于职业操守 忠于“爱岗敬业、尽心尽责”的职业操守,立足于工作岗位尽心尽责,通过优质高效的职业成绩体现自身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要求没有勤于劳作的建筑工人,高楼大厦就不可能拔地而起;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宏大的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得以实现。
忠于职业操守,在普通的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