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doc
7页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子:___________ 折枝:___________(2)取之,信然之: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C.王戎七岁 D.多子的李树3.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注释)①赴举:赶去科举考试②失意:指未录取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④得失:成功与失败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⑥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面的词语故:__________ 堙:_________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外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呢?请列举两部6. 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ēnɡ)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①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④,欲得饮⑤,饮于河、渭(wèi)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⑦未至⑧,道渴而死⑨弃⑩其杖,化为邓(dèng)林B11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④渴:他感到口渴⑤饮:喝⑥河、渭:黄河与渭河⑦大泽:大湖⑧未至:没有赶到⑨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⑩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为精卫为:①化为( ) ②因为( )(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①走路( ) ②赛跑( )(3)河、渭不足河:①河流( ) ②黄河( )(4)道渴而死道:①路途中( ) ②道理(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1)目标远大( ) (2)气魄非凡( )(3)不自量力( ) (4)追求光明( )(5)意志坚强( ) (6)决心坚定( )[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______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的愿望多选)①探索自然 ②征服自然③坚韧不拔 ④爱好和平(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__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___)①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②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shé)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快乐阅读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③树下自若④。
或问之,曰:“非其有⑤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河内县人,金末元初时有名的儒者、教育家②怀之河内:怀州的河内县③危坐:正身而坐④自若:安然如常,毫不动心⑤非其有:不是自己分内所应有的东西[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尝:_________啖:_________或:_________[2]你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____》 )A. 《三字经》 B. 《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 yān B. yī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炎帝之/少女B.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 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11. 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带点词语“折枝”的意思是_______,“竞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2]文中加点的三个“之”意思分别是:第一个“之”是指_______,第二个“之”是指_______,第三个“之”是指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从回答的话中可以体会到王戎是个怎样的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12. 诗文展览馆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_____”上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