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梁区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改扩建工程人行道、绿化(K0+230~K9+730.767)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6页铜梁区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改扩建工程人行道、绿化(K0+230~K9+730.767)铜梁区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改扩建工程人行道、绿化(K0+230~K9+730.767)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述1.1项目概况铜梁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介于东经1054622"至1061640",北纬29311"至30555"之间南接永川区,西南靠大足县,西北毗邻潼南县,东北连合川区,东南与璧山县为邻铜梁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处于渝西地区中心位置渝遂高速公路、国道319线及规划的重庆至大足高速公路东西向穿境而过,在建的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合川-铜梁-永川段贯通南北,交通便利,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距重庆主城41公里,距江北机场65公里铜梁区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位于城区的北部边缘,为铜梁区城环城路,建成后将和铜梁西面的西环路、裱褙街相接,向东与学府大道、金龙大道、辰龙路连通,最后与南部的产业大道、南环路等一起形成闭合的环城路网,进而使整个铜梁城区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路网。
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的建设对完善铜梁城区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铜梁区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西起西环路,东至铜合公路与产业大道交叉口,沿线分别与裱褙街、学府大道等已建道路,四条规划道路和两条在建道路平交,道路全长9730.767m,设计时速60km/h;局部(K0+000~K0+820段)因达不到60km/h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进行限速处理本次道路施工图设计,且路线分两个标段进行设计出图,第一标段为:K0+000~K4+300(其中K0+000~K0+230段已取消);第二标段为K4+300~K9+730.767目前对剩余部分人行道(K0+230~K6+000)、绿化工程、边坡需进行恢复建设1.2设计范围本设计包含工程范围内的道路工程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部分2 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3、业主提供其它相关资料4、铜梁县北环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现场踏勘2.2采用技术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004-89)(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JT/T534-2004)(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1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1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2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2)《防洪标准》(GB50201-94)(2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2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25)《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3 道路设计3.1横断面设计3.1.1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1)道路横断面设计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3)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工程管理结合3.1.2路幅分配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作为城市主干路,根据沿线地块情况,结合交通分析,在满足交通设计年限的交通量需求下,并充分考虑远期改扩建,横断面按双向四车道设计,桥梁处按远期规划双向六车道设计:标准路幅分配为:(1) 4.75m(人行道)+7.75m(车行道)+7.75m(车行道)+4.75m(人行道)=25m2) 4.75m(人行道)+11.25(车行道)+11.25m(车行道)+4.75m(人行道)=32m3.1.3人行道结构结合周边道路及常用铺砖情况,本方案人行道设计拟采用如下方案:面层采用20cm10cm5cm透水砖,基层采用2cm 1:3水泥砂浆找平层,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0cm路缘石均采用花岗岩机制立道牙、路边石均采用C25砼预制人行道彩色方块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彩色方块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
人行道方块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松动现象,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0.6m,在交叉口处必须设置残疾人坡道道路透视效果图3.2 交叉口设计 S309合内路城区段(北环线)一标段内共7个交叉口(包含起点),.具体设计参照交叉口竖向设计图4.10公交及人行系统4.10.1 公交停车港设计公交停靠站采用港湾式,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出口端,减速渐变段长度20m,站台长30m,加速渐变段长20m4.10.2 人行过街系统设计本次设计周边地块多为工业用地,本次设计全部采用斑马线组织人行过街系统,人行横道一般设置在平交路口,斑马线宽5m4.10.3 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主要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充分展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严格遵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10.3.1残疾人通道(1)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
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4.10.3.2 盲道(1)人行道盲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砼强度不小于C25,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0.6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4.11绿化路基两侧人行道每隔约5米间距种植一株秋枫(胸径8-12cm),以诱导视线、防眩创造舒适、安全的行人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种植设计具体绿化方案由业主根据城市整体需要确定5.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本线为施工要求较高的道路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复杂、避免施工影响相邻建筑物等重点控制性工点,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道路运营后的结构安全与稳定,建议业主委任资质高、能力强、业绩佳的单位进行各标段道路的施工各标段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提出的施工技术要求执行,对于设计未尽事宜可依据以下标准或规范执行,如各标准及规范之间互不相符,以较严格取值为准进行控制。
⑴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⑵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⑶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⑷ 《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 66-95;⑸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96⑹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⑺ 《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79-98⑻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未尽事宜请按相关规范执行6.施工注意事项8.1施工单位进场对路基开挖应注意道路沿线地面和地下布设的现状管线,施工前应核实地下管线位置以及道路上空敷设的电线是否满足净空要求,现场复核其标高,如果与设计不符,需立即通知设计单位8.2施工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会同建设单位和质检部门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8.3未尽事宜请参照相关施工规范执行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