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
10页初中语文知识积累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不亦说乎(______) 三省吾身(______) 传不习乎(______) 不逾矩(______) 一箪食(______) 好之者(______) 曲肱而枕之(______) 博学而笃志(______) 逝者如斯夫(______) 【答案】 (1). yn (2). wǎng (3). di (4). yu (5). xǐng (6). chun (7). y (8). dān (9). ho (10). gōng (11). dǔ (12). f 【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读“xǐ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愠”不要读成“wēn”笃”不要读成“mǎ”夫”不要读成“fū”好”是多音字hǎo,ho,“好之者”拼音是“h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思而不学则殆 (5)吾日三省吾身 (6)学而不思则罔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博学而笃志 【答案】(1)按时同“悦”,愉快3)生气,恼怒4)疑惑5)自我检查、反省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越过8)喜爱,爱好9)坚定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说”在这里指: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C 【解析】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C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A 【解析】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答案】D 【解析】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6.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C.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C 【解析】C项有误,该项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家 (2)人们常说的“四书”是指《________》《大学》《中庸》《________》这四部书 【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 儒 丘 仲尼 教育 (2)论语 孟子 【解析】牢记有关孔子和“四书五经”的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8.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 《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罔”“殆”“曲肱”“斯夫”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 文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教导我们对待学习应有怎样的态度 11. 文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教导我们对待学习应有怎样的方法 12. 文中谈品德修养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教导我们应有怎样的品德修养 【答案】9.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 (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5)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0. 语句: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态度:学习应该谦虚好学,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以学习为乐 11. 语句: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方法:注重复习,学思结合 12. 语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吾日三省吾身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匹夫不可夺志也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修养:要宽容别人,心态平和;要坚持自我反省;要能坚守节操和志向,安贫乐道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殆”疑惑;“博学”,广泛地学习;“切问”,恳切地发问求教。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熟读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句意来判断,然后分类概括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导我们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谦虚好学,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以学习为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熟读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句意来判断,然后分类概括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教导我们在学习时,注重复习,学思结合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熟读文本,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句意来判断,然后分类概括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宽容别人,心态平和;要坚持自我反省;要能坚守节操和志向,安贫乐道 附录:初中作文写作技巧1:审题(明确题意)2:选材,确定中心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2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文:指文采,文笔情:指感情解析:半命题作文题型解析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