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浅论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途径和方法范文.docx
11页学前教育论文:浅论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目录/提纲: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榜样激励法 故事引导法 体验欣赏法 游戏促进法 行为巩固法 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劝导为辅 坚持科学培养,不搞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论文:浅论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途径和方法 内容摘要:幼儿期不仅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智能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智能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幼儿阶段起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来制定对学习习惯的要求,训练必要的学习常规,将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同时,幼儿良好常规的习得,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由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与参与,多角度、全方位、长时间地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词:幼儿 常规 途径 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常规”的解释是指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
即人们常说的“行为习惯”或“规则”,它延用到幼儿园幼儿的身上就要求更加地细化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习惯可以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良好的常规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今后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收益,反之,将贻误终身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不良习惯,将事半功倍学习常规是“良好的常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影响幼儿终身的、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是基础打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人生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他就能非常积极地去努力表现自己,从而想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表扬几次下来,他能安静、专心地进餐了 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轻声走进卧室并保持安静,多数幼儿能做到,并在慢慢的养成和巩固此时教师们却大声谈话,因此破坏了卧室入睡的安静气氛,幼儿会感觉可遵守也可不遵守,就会慢慢忽视起来,以后再培养起来就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良好的行为对幼儿来说很重要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幼儿虽小,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对他们的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守纪律等好的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虽小也应该做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坏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对孩子决不可搞“下不为例”比如,我们经常在幼儿园看到有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的父母来接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扔了就跑这时,教师必需坚持陪着他把玩具收好,把弄脏的地面擦干净等等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也不是见其调皮而放任自流 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常规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永无止境”的一项工作,好的常规要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教师要在提出要求后,及时的和监督,否则要求会变成空口号教师应加大平时的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减少坏的方面的负影响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如今,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在家享受到了过多的呵护和关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在幼儿园他们通常又愿意用好的表现来博得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挺乖,各方面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在但回到家里就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样了其实,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
因为幼儿在园一天,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和游戏,而每次具体活动都有具体要求,使幼儿在园内动静交替,轻松愉快地度过一天而幼儿一旦离开幼儿园回家,往往忘记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时就需要家长将学校教育的成果进行合理延伸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如:通过家长会的召开和平时的家园联系卡等,建立幼儿常规档案用动态的评价体系督促幼儿养成早起床、早刷牙、穿衣服、爱吃饭、晚刷牙、爱学习、讲卫生等良好习惯教师和家长均要对幼儿的进步与给出提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与建议不能仅凭在幼儿园的表现来奖励小红花 三,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方法 一个班没有良好的常规,无论是在游戏还是学习时,都会始终是乱哄哄的因此,仅仅知道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途径还不够,它需要各科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一起挖掘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尝试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以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但许多幼儿园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常规来保证幼儿顺利地学习?面对一边学习一边玩、上课时随意性强、学习常规差的孩子,常常除了说教和提醒外,还有什么更行之有效的、能彻底改变孩子坏习惯的策略?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有一定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回到家里则表现出缺少常规的一面,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扭转这一现象使孩子的各种常规能够自动化?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榜样激励法。
该办法是指对某些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励其他幼儿并巩固其自身良好行为的方法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很弱,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因为教师的肯定而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固化下来,从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解决班上有些幼儿不愿意自觉洗手的问题,可以通过拍下那些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然后在班级小红花园地里展览,或者在其他教育活动中同时向班上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知小手?为什么?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幼儿逐渐明白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趁热打铁,教会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尝试获得成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从而使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 故事引导法故事引导法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迩教师充分利用故事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教师要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意识,可以在餐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采用幼儿最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一般幼儿扔饭菜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当然,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