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论文)侯梦娜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docx
14页浅析李清照词的花草意象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 其词博采众长, 风格清丽含蓄, 浪漫飘逸, 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来说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 她的一生与花有着不解之缘 她爱华惜花, 对花有着特别的关注, 词中也有着大量的花意象 梅、菊、荷、桂、海棠……每种花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她在写花, 更是在写自己 这些花意象随着其人生的不断发展, 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 呈现作为女性特有的心路历程 而这些花也与她融为一体, 展现出一个柔弱却坚强的女词人形象 关键词 李清照 花草意象 演变 情感 On the image of flowers and plants in Li Qingzhaos CiAbstract Li Qingzhao is a famous female poet of graceful school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She has a wide range of words, a clear and implicit style, and a romantic and elegant style, which has a high research value in terms of both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As one of the few female poets, she has an indissoluble relationship with flowers in her life. She loves and cherishes flowers,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m, and has a lot of flower images in her poems. Plum, chrysanthemum, lotus, laurel, begonia…… Each kind of flower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She is writing about flowers and herself.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er life, these flower images show different emotional changes, showing her unique mental process. And these flowers are also integrated with her, showing a weak but strong female poet image.Key word Li Qingzhao Image of flowers and plants evolution emotion 目 录引 言 1一、 花草意象概述 1二、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类型 1三、 李清照词中花草意象的演变及特点 2(一)少女时期 2(二)少妇时期 3(三)孀居时期 6三、创作成因 7(一)社会原因 7(二)自身原因 8结 论 9参考文献 10致 谢 11引 言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才女”, 其词具有丰富的意境, 历来有很多学者对其词展开研究 。
意象作为作者情感的载体,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创作词时的内心感受 易安词中富有特色的花草意象,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也一直为学者专家们所探讨 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探讨花意象与李清照情感人格的联系、与当时社会的联系、探讨词中所流露出来的女性主体意识和美学意蕴;对于其词中所出现的草意象则较少有人关注, 进行研究 而本文则希望结合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来对其情感变化做出探讨 1、 花草意象概述在中国诗词中, 情感是根本, 语言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没有情感写不出动人的篇章, 而只有情感或太过直白的语言, 也难以形成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佳作 所以作为诗歌的语言, 首先要生成诗的意象 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民族, 人们赏读诗词和诗歌时, 都把认识意象作为解读诗歌的基础 而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中蕴含的意象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所谓“意象”是美学中诸多术语中的一个 意象通常是指创作主体创造的艺术形象能够包融主体的思绪意涵 [[] 贾丽微:《论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使用及其象征意义》,《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7期,第90~91页。
]由此观之, 意象不是单纯的物象, 而是一种在作者头脑中加工过的自然现象 它不仅仅含有事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和属性, 而且还具有创造者赋予其特殊内涵的特征和属性 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就像是盖房子所必须有的砖石, 是最基础的元素 砖石相互叠加形成一面面墙, 从而构成一栋房屋, 而意象和意象相互交织、组合, 就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 作者用这种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让它告诉读者自己的所思所想, 感动读者, 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从而产生共鸣 而花草意象则是古代诗词创作中的一类重要方面, 这类意象往往以不同的花草表达作者不同的心情思绪或是人生追求, 就像梅的高洁、菊的孤傲 2、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类型花草意象一直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在李清照的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李清照流传下来四十余首词, 其中有三十多首写到花 在自然界, 花的种类成千上万, 也有不少的花能够进入文学作品中, 而李清照最感兴趣的就是梅、菊、桂、荷 在李清照的词中明确提到的花有荷花、梅花、丁香、酴醾、蘋花、桂花等 此外, 直接提到花名的词作就有25首之多 而在全部咏花词中, 写梅花的11首, 写菊花的4首, 写桂花的有3首, 写荷花的3首, 写海棠的2首 。
这些花无一不高雅脱俗, 格高香幽, 也代表着李清照的人格特征 3、 李清照词中花草意象的演变及特点 在李清照的词中, “花”是她的情感载体, 贯穿了她的一生, 与其自身的命运经历息息相关 随着李清照境遇和经历的不断改变,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也在不断变化,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种花草意象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前人一般将李清照的作品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 这肯定是有道理的, 但还是有些笼统 对于李清照来说, 宋室南迁对她来说固然是有重要影响的, 但她一介弱女子, 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 和许多女子一样都是出嫁从夫, 相比国仇来说, 丈夫赵明诚对她的影响更直接一些 在赵明诚的陪伴下, 即使是南渡以后, 一旦生活安定, 她仍有兴致去踏雪赏花作诗;而她这些“闲情逸致”, 却在赵明诚病逝后被统统击垮 正是因为家亡, 所以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国破的变化, 使得之后词的风格和思想都产生根本的变化 因此本文将她的词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孀居时期 一)少女时期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文学家, 曾拜苏轼为其老师, 与苏氏门人来往甚密, 官居要职, 品格高尚;母亲也是大家闺秀, 在文学上也有颇多造诣 。
由此可观其家庭文化氛围之浓厚 她自幼生活在一个这样富裕美好的家庭之中, 从小耳闻目染, 自身聪慧, 又受家学熏陶, 才华过人, 所以她从少年时期的时候就有写诗的名气 少年时代, 随父亲居住在汴京, 京都繁华优美的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 在作诗之外, 以一首《如梦令》名震京都, 使得当时的文人学士纷纷击节称赏 处于这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中, 生活于她而言是美好而阳光的, 所以她少女时期的词多抒发欢愉之情 《如梦令》就是她少女时期词的典型代表 整首词都充满着少女的欢快心情 夕阳西下, 游兴未尽的少女们乘坐着小船, 在盛开满荷花的池塘上摇晃, 少女已然喝醉, 辨识不出回去的道路 对这欢乐的时光流连忘返, 只想等着兴致尽了再回去, 却不想误入了荷花深处, 惊起了一群水鸟 在词中, 亭亭玉立的荷花就仿佛是少女时期李清照的化身, 它尽情沐浴着阳光, 吸取着雨露, 恣意的蓬勃生长 在众多花草之中, 李清照对梅花非常偏爱, 而这种偏爱在这个时期就已有所体现 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写花词是最少的 而在这少量的写花词中, 就有两首提及到梅花 《浣溪沙淡荡春光》就有写到“江梅已过柳生绵”[[]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18页。
] 又是一年寒食时节, 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 午睡初醒, 花钿已经掉落在了枕头边 燕子还没有来, 少女们在一起斗草嬉戏 梅花的花期已经过去, 正是杨柳飞花的季节 黄昏时天空飘下一点点小雨, 打湿了经常去玩耍的秋千 寒食节本就是春光极盛之时, 望着窗外的烂漫春光, 想到春天已过一半, 不由得感到有些寂寞和无可奈何的感伤 《点绛唇蹴罢秋千》, 则描写顽皮的女子荡完秋千后, 慵懒的整理着纤纤玉手 此时正是春天的早上, 花儿含苞待放, 因为荡秋千而出的一身薄汗渗透着薄薄的衣裳 正在休息的时候, 忽然看到有客人进入了花园, 她来不及整理好衣服, 只好匆匆回避, 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只脚着罗袜跑走了, 就连头上金钗也从发间滑落了下来 含羞的跑开之后, 又因为好奇而停下了脚步, 她想见见来人却又不敢见, 只好回过头来靠着门装作闻青梅的样子, 偷偷打量进入花园的客人 蹴罢秋千”、“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28页 ],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顽皮而又娇怯的李清照 除此之外,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
这首描写海棠的词, 以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8页 ]为历代文学家所称赞 不仅表明其观察的仔细, 同时也写出了闺中人的伤春之感 应是”虽然是推测, 但也暗含着“必然是”的含义 海棠花很好, 但是风雨无情, 它肯定会凋谢的, 包含着无尽的惜花之情 花在早期易安词中所展露的更多的是少女情怀, 主要描写李清照的闺中生活, 带有少女独有的气质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 正如她笔下的花一样, 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含苞待放的季节, 肆意生长 二)少妇时期李清照18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年长两岁的赵明诚, 两人之间琴瑟甚笃 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兴趣爱好, 都痴迷于珍本古籍、名人书画, 经常典当东西也要买下所爱之物 新婚后的生活, 虽然贫俭, 但安静祥和, 充满着幸福与甜蜜 也正是在这新婚燕尔之时, 写下“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44页 ]害怕夫君说自己没有花好看, 便将花簪到发上, 让他仔细比较, 看看到底哪个更美 一个简简单单的戴花、比花的场面, 将一个天真、好胜、爱美、爱撒娇的李清照呈现在我们面前,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新婚之后生活的甜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
而这时的李清照在爱情的浇灌下, 也如她发上欲放的鲜花一样娇艳欲滴 夫妻间琴瑟和乐, 一片岁月静好, 但总的来说两人之间基本上是聚少离多的 出嫁后的翌年, 李家就被卷入党争之中, 李格非被罢官, 只得带着家眷回到原籍 第二年, 李格非的罪名最终还是波及到了李清照, 此时的李清照不仅面临着离开赵明诚的困境, 汴京也没了她的立足之地 家里境况糟糕, 又与赵明诚分离, 她只好寂寞的守着深闺, 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无疑是敏感的, 她将无法言说的思绪凝聚在笔端, 使得她的词中开始带有丝丝愁绪 《一剪梅》就展现了这个时期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