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整理].pdf
54页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第一章 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 (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 1916 年,出版了 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 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械 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 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 :“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 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 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 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 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 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 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 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 的心理进程 。
”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 像感知的各 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 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 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 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 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 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 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 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 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 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 验,使得观众明 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 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 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 ,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 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 的问题却迫使每 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
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 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 电影银电影银 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 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影观众的头脑中却 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 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 面对银幕时,他所看 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 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 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 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 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物;它们存在,但不在事物本身我们给予了 它们这种印象舞台不需要任何主观因素的帮助就可以有深度感和运动感银 幕有深度感和运动感,但又不是真实的深度和运动我们看到了遥远的和移动 的物体,但它的深度和运动与其说是我们看到的,还不如说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我们通过心理功能创造出了这种深度和运 动。
”因此,问斯特堡认为,从心理 学角度来看,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之上,不存在于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观众 心理之中,正是由于观众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 功能,所以使得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比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面更加生动丰富 闵斯特堡明确指出,为了理解电影的作用与效果,必须求助于心理学 鲁道夫鲁道夫阿恩海姆阿恩海姆(1904-1994) ,是原籍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在当时的 知识界和文化界,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地再现现实,拥护 这种观点的人援用绘画的原 理来进行辩解就绘画来说,从现实到画面的途径 是从画家的眼睛和神经系统,经过画家的手,最后还要经过画笔才能在画布上 留下痕迹而像照相的过程那么机械但是,难道这种情况就使我们有理由拒 绝照相与电影进入艺术之宫么?把照相与电影贬为机械的再现,因而否认它们 同艺术的关系的这种论点,值得进行彻底的和系统的驳斥,因为这正是理解电 影艺术的本质的最好 途径 于是,问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 特点,尤其是紧紧抓住电影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诸如:立体在平 面上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画面的界限和物体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并 不存在等等,由此推断出物质世界里的形象和电影银幕上的形象是有差别的。
正是在此基础上,问思再炯进一步论述了如何运用这些荒别来进行电影独特的 艺术创造,他指出:“人们只是逐渐地才认识到,有可能利用电 影和现实生活 之间的差别来创造在形式上同样具有意义的形象拍摄对象本身已经不再 是首先受到考虑的取代它的重要地位 的是怎样用画面表现出拍摄对象的特征 ,如何阐明一个内涵的观念等等之类的问题 了 ”基于这样的立场,阿恩海姆 在他的著作里对于无声电影和黑白电影论述和分析,实际上是对无声电影数十 年的创作实践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阿恩海姆这部著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一、他在电影的童年时期就开始大声呼吁这门新兴艺术的重要地位,并 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电影艺术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艺术创造方式, 为最终在艺术殿堂里确立电影艺术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 贡献第二、第二、阿恩海姆在这部著作里,分析井阐述了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大师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以及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等一批无声电影时期的 优秀艺术家 和优秀作品,实际上是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 总结,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往往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囚而更加具有独 特的学术价值。
第三第三 、他对电影视觉画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 的 研究十分精辟,具 有理论概括与指导实践的双重意义,他对电影技巧的分 类研究更是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 了基础 他认为无声电影艺术上的优点是由其技术上的缺点所造成的,从而完全拒 绝和 排斥 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为了避免人们把电影仅仅看做是对自然生活 的模仿,为了替电影在艺术殿堂里争得一席之地 ,阿恩海姆反对一切可以使电 影更加逼真地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为此,他极力反对有声电影,鼓吹无声片; 他极力反对彩色电影,鼓吹黑白片阿恩梅姆认为 ,为了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 ,为了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为了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 ,他认为惟 一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 声音、色彩等新的技术手段 ,防止运用这些技术 手段 来 自然主义地再现现实显然,阿恩、海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他的错误首 先在于他没有搞清楚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而决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 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也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其次,问恩海姆不懂 得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 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艺术 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
(二)电影文化学的出现(二)电影文化学的出现 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 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 首先,贝拉首先,贝拉 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自从电影诞生之后,就 有不少电影界人士和其他学者,极力证明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巴拉 兹则更逊一步地提出: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 文化巴拉豆豆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和一种新的文化,极大地发展了 人的感受能力他强调指出,在古代,人类主要通过各种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 来相互交流,随之而出现了古老的视觉艺术的黄金时代,只是当后来印刷术出 现之后,人类才越来越依赖于抽象的文字,越来越忽视感性的形象但是,人 类的很多感情和思想并不是都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常 青树面前,语言文字常常显得苍白无力巴拉丢在指出,电影的出现可以说是 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电影使人们突破了印刷文字的局限,使得人类 重新确立了视觉文化的地位,又重新变成了高级阶段的可见的人类飞巴拉兹认 为,以电影为代表的高级阶段的视觉文化,可以表达那种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 说清的内心体验和莫名的感情。
这种感情潜藏在心灵最深处,决非仅能反映思 想的言语所能传达的;这正如我们无法用理性的概念来表达背乐感受一样面 部表情迅速地传达出内心的体验,不需要语言文字的媒介 正是在这种意义 上,巴拉兹坚定地认为,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以电影为代 表的视觉文化的出现,其重要意义决不亚于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的昔日 辉煌巴拉兹指出:随着电影的出现,我们不仅亲眼看到了一种新艺术的发展, 而且看到了一种新 的感受能力、 一种新的理解 能力和一种新的文化在群众中 的发展 其次其次 ,贝拉,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 自身的发展过程,自身的发展过程, 以及电影同以及电影同 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 ,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巴 拉兹认为,因为电影是 20 世纪的新兴艺术,需要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 语言,而这些在欧洲保守的文化传统下却难以实现,所以虽然电影摄影机是从 欧洲传人美洲的然而,电影艺术却是从美洲流传入欧洲的这门新艺术的独 特表现形式首先出现在好莱坞而不是在巴黎 美国好莱坞的一批先 驱者正是 在这个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格里菲斯功不可没。
巴拉兹详尽分析了无 声电影的艺术经验和有声电影的功过得失他特别强调了摄影机的创造性作用, 仔细分析了摄影机变化多端的方位正是电影艺术得以产生新形式和新语 言的基 础,而且使得电影艺术在原则上和方法上有别于任何其他一种艺术巳拉兹认 识到;方位变化的技巧造成了电影艺术最独特的效果一一观众与人物的合一: 摄影机从某一剧中人物的视角来观看其他人物及其周围环境,或者随时改从另 一个人物的视角去看这些东西我们依靠这种方位变化的方法,从内部,也就 是从剧中人物的视觉来看一场戏,来了解剧中人物当时的感受巴拉兹十分重 视观众的眼睛与摄影机镜头合一 的现象,他认为这正是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 不同 的地方,通过摄影机可变的拍摄距离和方位、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等等 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得电影观众仿佛具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幻觉, 造成观众与剧中人物合一的心理效果,而这正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电影艺术不仅消除了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并且还有意识地在观众头脑 里创造一种幻觉,使他们感到仿佛亲身参与了在电影的虚幻空间里所发生的剧 情像这 样一种打破传统的新艺术当然应该是先进思想意识的产物 第三第三 ,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 影响。
影响因此,当有声电影刚刚出现,并且立即遭到阿恩沟姆这样著名的理论家 和论家和卓别林这样优秀的电影艺术家的一致反对时,巴拉兹却独树一帜地表 达 了对有声电影的种种期望巴拉豆豆以辩证的观点,一方面客观分析了有声 片的出现,冲击和毁坏了无声电影长期艺术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但在另一方 面他也指出:在艺术领域里,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新的灵感。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