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导学.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013330
  • 上传时间:2018-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导学第一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这 部分内容里又涉及到小学儿童的发展讲到发展的概念及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二、重点掌握: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 变化的规律 3、发展的概念:发展通常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 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5、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三、课程重点讲析: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定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 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关 注发展与教育、学习与教学、认知与个性、一致与差异其知识体系围绕两个核心问题: (1)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2)教育是发展的动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 化的规律 3.发展的概念: 发展通常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 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机能的深化: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巩固; 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2)心理动力的转化:儿童入学后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化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开 始承担社会的义务学校学习的新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发生了矛盾,从而构成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认知活动的发展:①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②注意 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③记忆从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 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意义识记运用逐渐增加,具体形象记忆还占优势,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④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 大的具体形象性。

      (4)个性品质的形成: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加速发展 5.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 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观察的形式有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和系统的现场观察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 的方法依据其实施的场地和条件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调查法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谈话法、 问卷法、故事法.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胎期和遗传、社会文化、家庭 生活、学校教育分别讲了这四方面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二、重点掌握: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 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个性化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 性统一的体现。

      3.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 4.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遗传的影响力(从教育的角度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 三、课程重点讲析: (一) 、遗传因素方面: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遗传的影响力(从教育的角度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 (1)儿童个体发育发展的起源是遗传,遗传直接影响儿童个体体质方面的发育发展; 由于心理或行为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体质因素,所以遗传间接地成为儿童许多方面的心 理发展或行为发展的基础 (2)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儿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儿童通过遗传而继承到的特征,同这些特征的实际表现程度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 的二)、社会文化方面: 1.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 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个性化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 性统一的体现 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对立统一的,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实际就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过程。

      2.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社会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遗传因素是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2)儿童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3)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3.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影响,其他各种客观因素 往往是通过文化这一中间环节去影响儿童的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家庭、学校及伙伴群体的影响 4.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儿童的社会性依恋;儿童的友谊认知; 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 (2)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点 社会文化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宏观环境对儿童来说,最接近、最具体的环境是家 庭,家庭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微观环境,家庭不仅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 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点是: (1)启蒙性; (2)长期性; (3)感染性; (4)情感性 2.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规模的大小;残缺家庭;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经济 条件。

      (2)家长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的教养 方式 (3)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学习教育方面: 1.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是对儿童进行普遍社会化的较为理想的组织过程,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诸因 素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根据预定目的和自身规律连续而有 效地对儿童实施系统的教育影响 学校教育能积极主动地影响、充实、优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2.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教学内容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 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 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 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 童揭示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 仿效的模式. (2)教师的影响教师是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专职实施者教师的期望对儿童的心理 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的期望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起学生内 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教师以自身的完整人格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 (3)校风的影响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 精神面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 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通过集体舆论对个体的品行作出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励或 制止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方式 (4)同伴交往的影响同伴交往包括儿童之间的个体的交往和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儿童同辈群体是由年龄、身份非常接近的儿童组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使儿童的归属感得到 满足,又以群体规范约束儿童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物,又是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 谊显著增长.第三章 学习的准备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准备的概念、内容以及个体在学习准备中的差异 二、重点掌握: 1、学习的准备的定义: 学习的准备又可称作“准备状态”或“准备性” 它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 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2、成熟的概念: 成熟是指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在内部的先天原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3、自我意识 控制点 自我观念的概念 4、成熟与学习的关系三、课程重点讲析: 1.学习准备的性质 定义:学习的准备又可称作“准备状态”或“准备性” 它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分类:由于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技能的,所以学习的准备也可以相应 地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技能的 认知的学习准备由知识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两个部分组成 知识的准备主要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储存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2.成熟的概念: 成熟是指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在内部的先天原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成熟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当把这一概念用于心理学时,其范围扩大了,一般指由正 常生长过程中身体结构的发展引起的各种器官、心理机能和能力的逐渐或连续展开 3.成熟与学习的关系: 成熟对个体的学习的作用与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学习的作用并不相同环境和教育对个 体学习的作用持续个体的一生,而成熟对个体学习的作用具有相对性个体的某种学习与 训练总是有一个最佳的学习时期,这个最佳的学习时期就在个体的一定的成熟期内。

      早于 成熟期和错过成熟期的学习都较在成熟期内的学习效果差 成熟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过分夸大成熟的作用,和忽视成熟的影响 都是不客观的 4.小学儿童学习准备的内容 小学儿童学习准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与身体发展水平; (2)学习与动作技能水平; (3)学习与智力发展水平; (4)学习与情趣水平; (5)学习与人际交往水平; (6)学习与自我意识水平 在这一个问题当中,要理解几个概念: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 认识 在自我意识中又有两个很重要的成分: (1)控制点,它是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 某些力量的看法 (2)自我概念,它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概念的认识和调节 5.小学儿童在学习准备中的个体差异: 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之间的学习准备状态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会影响 他们在某一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儿童学习准备的个别差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上 的个别差异与个体的发育成熟有关表现在成熟的早晚、生理成熟的结构和完善程度心 理上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兴趣、态度、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智能等方面。

      人们对早熟 者和晚熟者的态度也影响学习准备中的个别差异第四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的定义、分类以及认知学派、行为主要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的学 习理论 二、重点掌握: 1、学习 试误学习 顿悟 顿悟学习 模仿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类型 3、三个学派的基本理论、代表人物 三、课程重点讲析: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从这一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