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专刊.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716079
  • 上传时间:2018-04-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31.3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2011年第6期(总第184 期)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编 2011.5.10 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专刊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专刊 编者按: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文化共享工程的新使命、新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落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期简报,重点围绕 4 月 20 日至 21 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 ,大力推荐、推广“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这一成功模式,为各地文化共享工程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启迪和借鉴,增进交流,以推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惠民成效,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的工作,在“十二五”之初奠定良好契机 ————国家的期望国家的期望 人才的培养, 历来受到党中央、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在去年四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 2020 年) 》纲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地分析了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对我国人才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管理机制和实施办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件中明确指出: “要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 ,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文件中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1300 万人到 2020 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1800 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2 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 1-2 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目标很清晰,时间很紧迫,任务很艰巨因此,文化共享工程十分必要在“十二五”建设之初,进行一次广泛、深入、充分的交流,群策群力,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覆盖城乡、遍及全国的基层服务网络和现代远程信息工具,在基层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共同完成好中央交予的任务 ————百姓的期待百姓的期待 4 月 20 日一早,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亲率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级分中心代表,从昆明出发,驱车 150 公里,前往楚雄州禄丰县仁兴镇,实地考察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工作,并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10——20202020 年) 》年) 》 对共享工程赋予新的任务对共享工程赋予新的任务 3 次日在昆明召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预热。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黄玲、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陪同考察 一路经过多个镇村据云南省分中心同行的同志介绍,云南省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还过着信息闭塞的生活,大多数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会操作计算机,闲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其它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有限代表们经过进一步观察和询问,无不深切感受到,将在次日召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以及作为亲身从事文化共享工程事业的一员所肩负的重任同时也认识到, 文化共享工程特别是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推广,对丰富、提升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层次,意义重大 文化共享工程在仁兴镇的建设情况和服务效果,可从高高悬挂在镇主道牌楼上、 题有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巨大横幅初窥端倪横幅的旁边则是仁兴镇人民政府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巨幅宣传牌, 体现出当地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像这样的横幅一路上还刘小琴(中白衣)一行考察仁兴镇农民素质教育刘小琴(中白衣)一行考察仁兴镇农民素质教育 网络培训学校黄玲(刘左) 、张彦博(刘后)陪同网络培训学校黄玲(刘左) 、张彦博(刘后)陪同 文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横幅悬挂于仁兴镇主道牌楼上化共享工程宣传横幅悬挂于仁兴镇主道牌楼上 4 看到了许多,有的悬挂于楼台之间,有的悬挂于电线杆之间,还有的悬挂于树枝之间。

      在仁兴镇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 代表们看到将近四十名村民正在认真地记录老师通过视频教授的农业知识 而在另一侧的电子阅览室, 几位苗族女子正在悠闲地浏览着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上的多种资源 随队前来的包括人民日报、 科技日报、 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记者,对此情此景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做了有针对性的采访 随后, 车队载着代表们马不停蹄地赶至和平镇, 继续深入参观考察有关工作 仁兴镇和和平镇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尤其是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工作, 可以说在云南省成效突出 代表们此行, 看到了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工作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及其令人鼓舞的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大家真切地看到了这一模式正在不断影响、改善着更多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 从而使一个地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文化、科教水平方面得到了由下而上的日益提升 推广“农文网培学校”经验推广“农文网培学校”经验 加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在昆明召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在昆明召开 国家的期望,百姓的期待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关于“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主渠道作用, 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刘小琴一行正在查看和平镇农民素质教育刘小琴一行正在查看和平镇农民素质教育 网络培训学校的培训活动展示和培训计划网络培训学校的培训活动展示和培训计划 5 务点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推广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工作模式, 于 4 月 21 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组织召开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 。

      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简称“农文网培学校” ,是以文化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库为教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活动场地为课堂,利用文化站/室的管 理 人 员 作 为 辅 导员,通过在文化站/室的“电子阅览室” 、 “农民培训教室”和“图书室”等设施,采取多媒体、网络与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这种模式,很好地整合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设备设施、人员和信息等多项资源,创新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运行方式,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了“文化乐民服务农村” “文化育民服务农民” “文化富民服务农业” ,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创立了很好的品牌, 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下一阶段大力推广和推进的重要模式之一2010 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同志到云南调研时对“农文网培学校”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是一条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值得认真总结,向全国推广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建成 855 个“农文网培学校” ,1800 个“农文网培分校” ,实现了 62%的乡镇和 10%的行政村均建设覆盖率,累计开展各类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活动 1 万多次,培训农民群众 90 多万人次,服务农民群众 220 多万人次。

      按照建设规划和进度,到今年底, “农文网培学校”将力争覆盖全省 100%的乡镇和 100%的行政村,实现乡乡有、村村通目前,云南省楚雄州“农文网培学校”已被文化部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项目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出席会议并致辞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在云南省分中心召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在云南省分中心召开 6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她指出,“农文网培学校”的建立,是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她强调,要积极发挥文化共享工程基础设施作用,大力推进远程培训建设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基层图书馆、文化站(室)用现代信息设备设施“武装了起来” 要切实发挥好这些信息设备的作用,用现代服务方式和手段为队伍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并希望各省代表要好好总结云南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的优缺点, 将一些有益的“营养”成分应用于本省的培训建设中去 会上,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结合现代技术为百姓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号召大家要以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因地制宜的精神, 把惠民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到百姓心中 张彦博指出,云南“农文网培学校”模式为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 证明了文化共享工程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方面仍大有可为。

      出席会议的还有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黄玲以及来自文化部办公厅和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级分中心的 70 余有关负责同志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惠平主持会议 会议还先后听取了文化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 腾冲县中和乡大刘小琴(中) 、黄峻(左二) 、张彦博(右二)等出席会议刘小琴(中) 、黄峻(左二) 、张彦博(右二)等出席会议 各省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分组研讨各省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分组研讨 7 村基层服务点,以及吉林省分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山东省分中心、湖北省分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中心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并以云南省“农文网培学校” 、特别是云南“大村模式”为范例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就“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大力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 经验经验交流:交流: 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上,云南省腾冲县中和乡大村以及吉林、福建、山东、湖北和广西的代表分别就本地区、本省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方面的具体做法、成效和经验,向参会代表作了详细介绍,并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管理中心特将他们的讲话进行摘编,与各地同仁共享。

      云南:云南:2009 年以来,腾冲县中和乡大村社区“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大村分校,在云南省文化厅、文化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及保山市腾冲县相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宗旨,以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农民为原则,依托文化共享工程,面向基层,立足“三农” ,变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站点为“学校”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系列公益文化服务和知识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9 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临大村视察,并对其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 大村“农文网培分校”位于大村自然村文化活动中心,总投资210 多万元,内设电教室、微机室、影像室 3 个教室,聘有校长、副校长、文化干事、文化志愿者及文化员2010 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以刺绣缝纫、石材加工、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电脑基础知识等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培训班共 5 期,培训村民 468 人通过培训,大村自然村建立的园角刺绣产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已初具规模,部分社员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文化惠民” 。

      其做法一是按照“五个一” (依托一个工程、选好一个地址、建好一个班子、配齐一套制度、创造一个阵地)的构建思路,根据大村8 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学校管理,让村民学到了文化知识、实用技术、致富创业等本领,提高了自身素质,在全社区形成了一个学文化、学知识、学科技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到“三个用好” (用好上下联动机制、用好设施设备、用好数字资源) ,积极服务三农,从而提高了学校运行效率,发挥好了阵地作用,丰富了培训内容 吉林:吉林:吉林省文化共享工程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