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 如何应对?-今日话题-.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1779****392
  • 文档编号:241904117
  • 上传时间:2022-0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3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 如何应对?-今日话题-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当前我国离深度老龄化的标准已经不远  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老龄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据第一财经统计,目前全国有149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南通、资阳、泰州、自贡等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主要来自苏中地区、四川、辽宁和内蒙古,以中小城市为主  这些城市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城市人口出生率较低一部分城市如苏中的南通、泰州,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独生子女占比也较高,这种低出生率惯性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儿童人口占比低,老年人口占比较高  但更多的城市是由于当地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年龄人口外流,因而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典型的是四川的资阳、自贡等地,这些地方的人口大量流向强省会成都以及沿海发达地区。

      这也是山东等地很多地级市老龄化程度高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出生率较低的苏中和东北地区,也存在劳动年龄人口外流的问题可以说,劳动年龄人口外流是大多数三四线城市进入超老龄化、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原因  在深度老龄化乃至超老龄化下,这些三四线城市在养老、医疗、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如何缓解、平衡区域老龄化的压力?一方面,应当加快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体现,其发展程度决定了一个区域参与全国甚至全球竞争的能力,而城市群之间便利的交通体系建设是竞争的基础  随着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产业可以在城市群内部实现更好的梯度分配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有利于承接沿海更多产业转移落地,让更多人可以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就近城镇化的成本比较低,无论是语言文化、生活习惯、气候等方面都基本与家乡一致,亲戚朋友也多在这种便利条件下,老年人进城养老、帮子女带娃等也更容易适应  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也带来留守老人问题不少老人想到大城市投靠子女,但受限于住房、医疗等问题,这一想法实现起来存在不少难度,因而只能继续留守家乡  因此,对劳动力大量流入的一二线城市来说,未来要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从财权、事权对称的角度,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化,减少跨区域的迁徙。

        比如,在住房方面,当前不少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近些年都提升了政策性住房的占比,目前大多以中小户型为主未来,政策性住房不仅应该覆盖更多的新市民,而且在三孩时代和养老高峰到来的情况下,新市民要生育二孩、三孩,老年人要进城帮子女带娃,政策性住房也应当适当增加多房户型的占比,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林小昭来源:中国青年报  20XX年09月15日02版  责任编辑:刘德宾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