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9938560
  • 上传时间:2023-03-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1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应用历史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比较法;历史课堂本文着重对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体现比较法对于教与学所产生的良好效应一、横向比较,同时异国同质事件的教与学横向比较,通常是引导学生对同一时代不同国4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如19世纪中后期,亚洲封建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印度,同样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是共性但面对列强的侵略,各国做出了不同的反映,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相应就出现不同的结果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朝鲜和印度分别沦为日本和英国的殖民地这是它们的个性特征,其结果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国情不同而决定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既集中了学生对发生在同一阶段历史事件的看法,又体现了同一事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差异,深刻融入学生记忆,达到方便掌握的效果二、纵向比较,异时一国同质事件的教与学纵向比较,即对同一国家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如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典型的资产阶级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从运动存在的背景、领导的阶段、革命纲领、斗争方式,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比较从背景方面比较: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辛亥革命则是民族危机依然深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发生的从阶级方面比较:戊戌变法以资产阶级上层为主要基础,辛亥革命则以资产阶级中下层为主要基础从纲领方面比较:戊戌变法以变法为自强立国之策,辛亥革命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从性质方面比较: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方式方面比较:戊戌变法是保清变法,自上而下改革,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从功绩方面比较:戊戌变法唤起人们救亡图存和政治革新,促进人们的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从失败原因方面比较: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相同从经验教训方面比较:戊戌变法运动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反动派袁世凯所窃取,说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三、点面比较,同时异国异质事件的教与学点面比较,即大背景与小环境比较,对在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背景下,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所采取的举措不同进而导致发展结果大相径庭进行比较从世界范围看,新航路开辟后的五百年,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阶段,也是世界各国从孤立、封闭走向交流、开放的阶段其间,凡是顺应上述历史发展潮流的国家就兴旺发达,反之则落后挨打后一类国家要么通过革命或改革,弃旧图新,救亡图存;要么固步自封、丧失时机,沦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别漫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深蒂固及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超稳定结构,使中国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和盲目的排他性;同时也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者或一味沉醉于天朝大国迷梦,或害怕中外交流会危及自身的统治而采取了愚昧的文化禁锢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终于从丧失领先地位到中西差距拉大,从落后挨打到被深深卷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漩涡,直至整个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然而这一历史阶段也是中国人民正视现实,认清世界历史潮流,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抗争、探索、觉醒和奋斗的时代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学会历史地看待问题,并能从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在19世纪中期面临着同样社会问题的国家,却有迥然不同的发展格局中获取有益的启迪,加深对当前形势下“抓住机遇、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然而如果只注重单个历史概念的死记硬背,忽视对整体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这样的记忆方法,往往会前读后忘、张冠李戴、顾此失彼,事倍而功半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将历史知识按专题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就能增强记忆,需要时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