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宋词中的别离相思.doc
18页唐诗宋词中的别离相思【教学目的】l 以教材中表现相思与别离情感的唐诗宋词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此类型的古典诗歌有比较完整的认识l 理解并能初步辨别诗歌中别离相思的差别l 进一步掌握此类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难点】l 诗中情感的细微差别l 表达方式与技巧l 学会对诗歌中此类情感的赏析教学方法与手段】l 讨论与赏析【教材分析与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诗歌进行分析:l 诗中的人物形象l 诗中的具体情感l 情感的触发方式l 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学时数】五~六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2、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3、 张九龄《望月怀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一、 诗中的形象: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二、 诗中的情感:归思(思乡之情)三、 情感的触发:首联中的“物候新”使诗人“惊”,因为新的一季(春)开始了,意味着一年的漂泊结束,而又意味着新的漂泊的一年又开始了,所以作为“宦游人”的诗人心“惊”此时此刻,诗人又听到有人在“歌古调”,进一步刺激了诗人的“归思”,故而情不自禁落泪(欲沾巾)。
四、 情感的表达:诗的颔联与颈联紧扣首联中的“物候新”展开描写,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早春图然而在此景之中,诗人要抒写的却是浓浓的思乡哀情因此,是一首“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诗中的美景反衬了诗人的悲情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一、 诗中的形象:从诗的第二联中的“离堂思琴瑟”可以看出是即将分别的友人二、 诗中的情感:别离之情大致有“惜别”、“壮别”、“惨别”几种,本诗表达的是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三、 情感的触发:这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因此,本诗没有采用触发的方式去引发情感,而是用这种离愁别绪将全诗笼罩四、 情感的表达:首联看似与别离无关,但是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华丽的沉默之下深深的别愁这不禁让人想起徐志摩的诗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二联中的“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一个“思”字将曾经的快乐与现时的分别交织,加重了别离的沉重诗人还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来突现这份沉重。
明月隐”、“长河没”是时间的漫长,表现了分别时的不舍与艰难(惜别)绕山川”、“悠悠洛阳道”是空间的遥远,表达了此一别后将天各一方,更突出了别离的痛苦最后一句“此会在何年”,还未分开就想重逢,可见别离是多么的无奈痛苦!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 诗中的形象:“天涯共此时”的“情人”,这一形象在苏轼的词中也有,“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只能共对一轮明月,幻想着拉近彼此的距离,情何以堪!二、 诗中的情感:相思之情(因“相思”而“怨”,因“相思”而“竟夕”难寐),这里的“怨”是一种“怨愁”三、 情感的触发:首联中的“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相思之“起”就是因为此景,这种美景原本应是与佳人共赏的,可是却只能“天涯共此时”,于是便引发了“怨”与“相思”,而且还是“竟夕”(整夜),可见相思之怨的深长了四、 情感的表达:诗中除了用美景反衬相思之情外,还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抒写相思第三联中“灭烛”看似是因月光其实是因为相思而无法入眠,“披衣”起徘徊是因为相思,“觉露滋”写出了徘徊时间之长。
杜甫也曾写过因思念而在月光的徘徊“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李商隐也写过“夜吟应觉月光寒”这种披着和着月色的露水的深夜徘徊的身影就是思念想将捧上满满一手月光相赠是因为相思,“不堪”一词将这种愿望打碎,加浓加深了相思,还寝而梦更是因为相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结合上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诗歌鉴赏训练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差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表达出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3.“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与离愁的心境做了很好的渲染和烘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原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仗,“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又巧妙地用“浮云”与“落日”作比,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色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弟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一、 诗中的形象:被贬谪的官员,在政治上遭遇失败二、 诗中的情感:愁思,政治斗争上失败后的痛苦与惊悸三、 情感的触发:首联中的景物描写“城上高楼接大荒”一句,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海天茫茫)愁思这是一种睹物起兴的方法,阔大的景象中充盈着诗人不尽的愁思,景与情相互映衬四、 情感的表达:第二联是近景的描写的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中一句写所来之地的荒凉,一句写与友人音信隔断,更加重了诗中的愁思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对颈联两句进行简要赏析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第一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第二步)从而营造了一种孤苦凄惶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第三步)2、 王安石有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请结合这句诗谈谈这首诗的主要特色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出的真实情感通过写兄弟友爱,透过对骨肉团聚的渴望,道出了那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且感情浓郁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图画,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第四课时教学内容:l 赵嘏《长安晚秋》l 温庭筠《商山早行》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诗中的形象:客居长安的羁旅之人诗中的情感:思乡、归隐(尾联的两个典故,一个是归隐,一个是思乡)情感的触发:眼前长安晚秋之景象情感的表达:首联总揽长安全景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