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二)理科综合试题.doc
16页兰 州 一 中 2012 届 高 三 高 考 冲 刺 模 拟 ( 二 ) 理 科 综 合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1 卷和第 II 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2.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写在试卷上无效3.参考数据: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 13 题,每小题 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l.一般在幼果生长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2.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先加入 2mL 双缩脲试剂 A,摇荡后再加入 3—4 滴双缩脲试剂 B)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3.D、d 和 T、t 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A.DDTT 和 ddtt 杂交,F 2 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 9/l6B.基因型为 DDtt 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 ddTT 的植株上,该桃树枝条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果皮基因型为 DdTtC.基因型为 DdTt 的个体,如果产生有 tt 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 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 DdTt 和 ddtt4.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 b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 图③中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5.下列有关“DNA 粗提取”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在鸡血细胞中加入生理盐水B.在“析出 DNA 黏稠物”时,要缓慢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再增多C.在用酒精凝集 DNA 时,要使用冷酒精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7.向 Cu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 KI 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 SO2 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是 CuI2 棕色溶液含有 I2,B.通入 SO2 时,SO 与 I2 反应 I2 还原剂C.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I 2>Cu2+>SO2D.滴加 KI 溶液时,转移 1mol 电子时生成 1mol 白色沉淀8.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①③ B. ②④ C.①⑤ D.③⑥9.若以 R、M 分别代表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存在简单阳离子 R—,则 R-定属于 VIIA 族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 R2—,则 R 一定属于 VIA 族C.若存在简单阳离子 M+,财 M 一定属于 IA 族D.若存在简单阳离子 M2+,则 M 一定属于 IIA 族10.在恒温、恒压下,amo1A 和 b mol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 (g) +2B (g) 2C (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 n 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A的是A.物质 A、B 的转化率之比为 1:2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b):(a+b- )2C.当 2v 正 (A)=v 逆 (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充入惰性气体(如 Ar)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称取一定质量的 NaC1,用纸槽小心地加入到容量瓶中,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容量瓶中,配制准确浓度的 NaCl 溶液B.用足量的稀盐酸与 MnO2 在加热条件下,可制得氯气C.用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来区别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D.用溴水鉴别苯、溴苯和已烯三种无色液体12.C1 2、SO 2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后者因为品红分子结构中的发色团遇到亚硫酸后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其漂白原理可用下面的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 C12、SO 2,漂白效果会更好B.加热可判断品红褪色是通入 SO2 还上是通入 C12 引起的C. “无色化合物”分子中, l9 个碳原子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品红分子结构中,19 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13.将 Fe、FeO、Fe 3O4 混合物均分成两等份,在相同条件下,一份用足量氢气迅还原,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为 V1;另一份用足量稀硝酸处理后,生成 NO 的体积为 V2。
若 V1:V2=3:1.则原混合物中 Fe、FeO.Fe 3O4 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3:2:2 B. 2:3:2 C.1:2:3 D.3:2:1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以下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态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两个分子从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B.氢原子被激发后发出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紫外线光子的能量C. 射线是由原子核内放射出的氦核,与 B 射线和 y 射线相比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全部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1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0.l0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 x=l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 x=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 Q 的振动图象A.t=0.15s 时到质点 Q 的加速度达到负向最大B.t=0.15s 时,质点 P 的运动方向沿 y 轴正方向C.从 t= 0.10s 到 t=0.25s,该波沿 x 正方向传播了 6mD.从 t=0.10s 到 t=0.25s,质点 P 过的路程一定小于 30cm 17.光束 l 和光束 2 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径如图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两束光束在棱镜中的传播时间相等B.两束光束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如果光束 1发生全反射,那么光束 2 也一定发生全反射C.两不光在大气中传播遇到浮尘等小颗粒时,光束 2 的衍射比光束 l 明显D.通过同一实验装置观察两束光的双缝干涉条纹,光束 l 的条纹间距比光束 2 的大18.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乘客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19.欧洲科学家曾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格利斯 518c”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直径约为地球的 1.5 倍,质量约为地球的 5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在“格利斯 518c”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小于在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B. “格利斯,518c ”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 7.9km/s C. “格利斯 518c"表面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D. “格利斯 518c”的平均密度大于地球平均密度20.一带负电的点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其 ta 和 tb 是电荷运动到电场中 a、b 两点的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荷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电场力做正功B.a 点处的电场线比 b 点处的电场线密C.a、b 两点电势的关系为 abD.该电荷一定做曲线运动21、如图所示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s 为单刀双掷开关。
P 是滑动变阻器 R 的滑动触头,U 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I 1、I 2 分别为原线圈和副线圈中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 P 的位置及 U1 不变,S 由 b 切换到 a,则 R 上消耗的功率减小B.保持 P 的位置及 U1 不变,S 由 a 切换到 b,则 I2 不变C.保持 p 的位置及 U1 不变,S 由 b 切换到 a,则 I1 增大D.保持 U1 不变,S 接在 b 端,将 P 向上滑动,则 I1 减小第Ⅱ卷(非选择题)22. (10 分)图 8 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小圆柱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住,轻绳另一端固定.将轻绳拉至水平后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附近放置—组光电门,测出小圆柱运动到最低点的挡光时间△t,再用游标卡尺测出小圆柱的直径 d 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则(1)小圆柱的直径 d= cm;(2)测出悬点到柱重心的距离,l 若等式 g4= 成立,说明小圆柱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3)若在悬点 O 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测出绳子上的拉力 F,则验证小圆柱作圆周运动在最低点向心力的公式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若等式F= 成立,则可验证小圆柱作圆周运动在最低点向心力的公式. .23. (8 分)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一量程为 300 mV 的电压表的内阻 Rv, Rv 约为 300SI.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 滑到 a 端,闭合开关 S2,并将电阻箱R0 的阻值调到较大;②闭合开关 S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③保持开关 S1 闭合和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 S2,调整电阻箱 R0 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读出此时电箱箱 R0 的阻值,即等于电压表内阻 RV。
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测电压表、电阻箱(最大阻值 999.9 ) 、电池(电动势约 1.5V,内阻可忽略不计) 、导线和开关之外,还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150 );B.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10 );C. 定值电阻(阻值约 20 );D. 定值电阻(阻值约 200 );根据以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从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 R 应选用 .定值电阻 R′应选用 _(填序号) .(2)对于上述测量方法,从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在测量无误的情况下,实际测出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 R 测 真实值 R“填“大于” 、9 小于 ”或“等于竹” ) ,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 RV 越大,其测量值 R 测的误差就越 (填大”或“小” ) .24. (15 分)如图甲所示,空间存在 B=0.5T,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MN、PQ 是相互平行的粗糙的长直导轨,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其间距 L=0.2m,R 是连在导轨一端的电阻,ab 是跨接在导轨上质量 m=0.1kg 的导体棒,从零时刻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