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民族融合—五代、辽、宋、夏、金、元练习题.doc
6页——五代、辽、宋、夏、金、元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的是:A.朱温 B.刘渊 C.刘裕 D.石敬瑭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后周世宗的改革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奠定了基础B.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C.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取得了幽云十六州D.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各部3.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4.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5.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东魏与西魏 D.后金与清6.“杯酒释兵权”是在谁的建议下采取的行动:A.赵普 B.石守信 C.寇准 D.朱升7.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8.下面哪项是北宋时景德镇瓷器的特点:A.白瓷像银像雪 B.品种繁多,造型多变C.青瓷像玉像冰 D.质地细腻,色泽滋润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前期 D.南宋后期10.下列各项内容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A.统一契丹各部 B.创制契丹文字 C.建立契丹国 D.得到幽云十六州11.辽军兵临澶州城下时,坚主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赵普 B.寇准 C.石守信 D.李纲1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13.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德光14.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帝15.1115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建金,定都于:A.上京 B.会宁 C.兴庆 D.燕京16.1127年,金军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史称:A.澶渊之盟 B.土木之变 C.靖康之变 D.白登之围17.赵构称帝的地点是:A.东京 B.应天 C.临安 D.会宁18.岳飞抗金取得的重大胜利有:①东京保卫战 ②收复建康 ③郾城之城 ④黄天荡之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9.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贵族 B. 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女真贵族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21.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B.定国号为元C.灭亡金D.灭亡南宋23.元朝建立的时间是:A.1206年 B.1260年 C.1271年 D.1276年24.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域是在: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5.元朝时,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澎湖巡检司26.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A.蒙古 B.回纥 C.色目 D.回族27.元朝棉纺织业最兴盛的地区是:A.松江地区 B. 太湖流域 C.苏杭一带 D.四川地区28.毕昇发明的活字版用的活字是:A.铜活字 B.铅活字 C.木活字 D.陶活字29.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开始于: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30.北宋时,有一种有利于安排农事的先进的、合理的历法是:A.“夏历” B.“十二气历”C.《授时历》 D.公历31.元朝时,将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的是:A.阿拉伯人 B. 波斯人 C. 日本人 D.西班牙人32.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是一部: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33.下列不属于宋代的重要作家是:A.苏拭 B.李清照 C.辛弃疾 D.白居易34.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二)多项选择题35.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有:A.受汉文化影响,逐渐封建化B.与宋政权并立C.与宋达成和议,接受岁币D.被蒙古政权所灭亡36.以下所列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有联系的是: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B.宋真宗——澶渊之盟C.石敬瑭——幽云十六州D.李 纲——东京保卫战37.南宋的抗金将领有: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赵普38.蒙古军队在扩张战争中,征服和攻灭的政权有:A.辽 B.西夏 C.金 D.大理39.下列内容中,与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相符合的有:A.南宋时候,水田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B.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C.南宋主要海港有泉州、广州和明州D. 南宋海外贸易最远到达非洲的一些国家40.下列有关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把全国各族人分成四等B.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C.第三等是“汉人”D.地位最低下的是“南人”41.下面对宋元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毕昇最早发明了印刷术B.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十二气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42.元曲主要包括:A.散文 B.传奇 C.元杂剧 D.散曲(三)材料解析题43.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摘自《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①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②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是指谁?③这首词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44.阅读下列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②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45.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40请回答: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46.阅读下列材料: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提花,各有其法……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 ——引自《辍耕录》请回答:①黄道婆是何时、何地人?②她的技术从何而来?③从上述材料中看,她有哪些成就?4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会通河,起东昌路须城县安山之西南,由寿张西北至东昌,又西北至临清,以逾于御河。
……六月辛亥成,凡役工二百五十一万七百四十有八,赐命会通河 ——(《元史》卷64《河渠志》/《会通河》) 材料二: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1293年)之秋,赐名曰:“通惠河” ——(《元史》卷64《河渠志》/《通惠河》) 请回答:①须城县今指什么地方?②当时哪个皇帝颁诏给郭守敬开凿通惠河?通惠河的起止点在什么地方?③两河凿通有何作用?(四)问答题 48.北宋初政府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49.王安石为什么要实行变法?请结合史实说明,通过变法限制大地主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有哪些?50.宋金对峙时期,南方经济有怎样的发展?5l.为什么说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52.试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成就诸方面,扼要评述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A 7.B 8.D 9.A 10.D 11.B 12.C 13.A 14.A 15.B 16.c 17.B 18.D 19.D 20.B 21.B 22.A 23.C 24.B 25.D 26.D 27.A 28.D 29.A 30.B 31.A 32.C 33.D 34.C (二)多项选择题 35.ABC 36.ABCD 37.BC 38.BCD 39.ABCD 4O.ABCD 41.ABCD 42.CD (三)材料解析题43.①苏轼。
②魏、蜀、吴;周瑜 ③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大军44.①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③印刷术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对西欧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45.①行省制度 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46.①元朝松江人②学自“崖州”黎族人民 ③她教人制造并改进纺织工具;传播纺织技术,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47.①东平(山东) ②元世祖;从通州到大都 ③将原有运河连接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四)问答题 48.北宋初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宋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削夺了朝中大将和一些地方节度使的兵权②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③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④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样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北宋的统治②消极影响:逐渐出现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 49.(1)北宋中期出现了统治危机:①军费、官俸和“岁币”开支过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②农民负担严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③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 (2)限制大地主利益,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有: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和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利息偿还这既可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盘剥,又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去的入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