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哪些.docx
23页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哪些 摘要: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相关利益者理论全面结合,依据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负责,善待员工;第二层是中级社会责任,包括协调好与消费者、供应商、行业协会、政府和社区等的关系;第三层是高级社会责任,从而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进而分析我国企业在履行这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利益者理论层次模型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和两种对立观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加,这一问题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企业经营实践和无休止的争论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逐渐演变为一元社会责任论和多元社会责任论之间的争议,即企业只承担追求利润的使命,还是要承担除此之外的责任第一,企业只应承担为股东负责的责任一元社会责任论认为企业仅仅应该把为股东追求利润作为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早期研究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75)认为企业仅有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合法途径去增加利润。
因此,像捐助慈善事业这样用企业的资源投资于大众福利事业的行为,因减少利润或增加产品价格对企业发展不利而不被认可他认为,企业仅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利用企业的资源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活动这意味着,企业以利润为其目标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因为经理既不是社会工程师,也不是慈善家第二,企业应该承担多方面的社会责任多元社会责任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这一立场基于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一种信念,对一元社会责任论进行了深化和扩展企业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还要对社会负责,因为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企业的建立,并通过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对其提供支持此外,多元社会责任论认为,企业不仅仅是经济机构,社会接受甚至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的、政治的和法律的事务如果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将会采取干预行为,包括提高税率因此,许多公司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要仔细考虑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持该观点的社会经济学者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某些行为,也许不会立即带来利润,但从长期看是有利企业的有人将此视为经理人员实现“开明的自我利益”从反面看,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可能在环境恶化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有人甚至认为,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却有义务帮助整个社会团结起来,改造社会,使之成为生活、工作和建立家庭的理想场所就实质而言,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最终是为其利润最大化目标服务的因此,企业不仅要服务于作为直接投资人的股东,还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业根据这个思路,卡罗尔(1979)首度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定义为以下四大部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即:“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社会于一个时间点上对组织在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方面的期望所谓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负有生产、盈利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所谓法律责任指企业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履行其经济责任;所谓伦理责任指企业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所谓自愿责任指企业所具有的坚定意志和慈爱胸怀不过,在卡罗尔看来,这四大部分并不是等量齐观的,相反,它们的权数各不相同,其权数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依此为4-3-2-1这一权数关系后来被称为“卡罗尔结构”在卡罗尔结构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了明确的内容,四大部分内容也隐含了相关利益者的概念和分类的成份在内,被认为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早期研究的“一种进步”,卡罗尔结构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相关利益者理论的最终结合提供了一条过渡的桥梁。
(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结合相关利益者理论以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股东至上理论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按照股东至上的逻辑而安排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单边的或者说是“股东治理”的结构,与此结构相对应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企业利益分配原则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作为以不同的契约形式而相联结的企业,是各个合作所有者的资源通过合约而形成的相关集合,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应考虑到与之相关的各种相关利益者(例如雇员、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行业协会等)的利益,相应地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应以多边的“共同治理”模式取代“股东至上”模式相关利益者理论立论的现实基础是,企业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是由无数利益群体、各种形式的组织和各类公共机构所组成的这些群体、组织和公共机构都是有目的的人的集结体而且,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组织还在不断地增多,原先相对集中的权力被日益分散化,多元社会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有着各种特殊利益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企图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牵制换言之,一个组织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与之相互作用的或相互依存的一些群体或个人。
企业作为经济性组织,不管对其相关利益者怎么界定,若以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个节点,那么与之相联结的各种相关利益者群体或个人就构成了社会资本理论和网络理论所描述的那种社会关系网络,只不过对企业而言,相关利益者理论将这些社会关系具体化了这就使企业在如何利用该网络,通过运用各种相关者管理方式来创造与获取社会资本,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上,有了更为明确的管理目标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全面结合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其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虽然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引导与支持,实际上仍然处于踌躇不前的状况例如,卡罗尔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社会’一词一直含糊不清,企业应向谁负责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里渗透相关利益者理论,可以明确地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所在,从而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的致命问题;另一方面,尽管相关利益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发展势头很猛,但缺乏实证上的足够证据一直是相关利益者理论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虽说理论上尚嫌不足,但在研究方法的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实证结果,符合工具主义相关利益者理论的要求所以,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拉进相关利益者理论的研究范畴恰好可以让相关利益者理论充分利用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证上诸多现成的方法。
正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相关利益者理论之间各有所求,取长补短,所以,两者相结合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相关利益者理论都引向对企业和社会关系更好的理解上 二、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 (一)模型架构本文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依据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详见(图1)在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中,第一层是基本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负责,善待员工;第二层是中级社会责任,包括服从政府领导,保护社区环境,协调和搞好与消费者、供应商、行业协会、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关系;第三层是高级社会责任,包括从事慈善捐助和热心公益事业完成了前两个层次即称企业履行了进阶社会责任,三个层次都完成即为企业实现了全面社会责任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不能完全做到承担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做到了基本社会责任,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具有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条件即使一个企业中级社会责任和高级社会责任都做得很好,但是不符合基本社会责任的要求,那么这个企业也是不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企业在完成了基本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还完成了中级社会责任,可以认为其完成了进阶社会责任。
再进一步,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了高级社会责任,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完成了全面社会责任 (二)基本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首先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负责和善待员工对股东负责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企业是能够盈利的,如果企业不能盈利就违背了企业存在的宗旨,那么企业就没理由也没可能继续生存下去所以,这一点必须首先做到善待员工是指企业要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最低限度地保证员工的权益企业的利润应该是由企业合法的正常的运营来保证的,而不应该是建立在挤压员工权益的基础上企业不能做到善待员工会产生负的外部性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因为环境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污染者并没有为污染付出代价同样,企业在雇佣工人生产时,如果做不到善待工人,对工人及其家属造成了伤害,也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负的外部性,就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证明,如果允许存在着外部性的企业继续存在的话,那么,从表面上看这个企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政府创造了税收,但那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也就是说,这些企业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是根本不应该继续存在的为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社会关系的和睦融洽,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推广刻不容缓。
(三)进阶社会责任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证当企业承担了基本社会责任后,就要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的各种关系中级社会责任涉及企业的四个相关利益者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吸收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但要求其是合乎质量的,做不到这一点消费者则会把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投给其他企业,失去消费者的企业没有存在的可能社区是企业具体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企业被认为是一个社会人,如果企业的存在给社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伤害,则社区的其他人会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提出抗议影响企业的运行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保证了企业设立的合法性,同时政府要求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如果企业不能做到,则政府有权力取消企业的存在资格另外,如果企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一方面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矿泉水生产企业如果不注意保护水源则会使自己失去优质的生产原料在企业的三个社会责任层次中,这个层次是企业最自觉想做到的,因为这个层次的相关利益者决定着企业的兴旺甚至生存例如,拥有百年历史的雀巢公司,销售给中国消费者的奶粉碘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而且在已经知道这个情况的几天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是企业没有履行好中级社会责任,消费者会对此做出反应。
新浪财经历时4天的调查显示,80.76%的网民将不会考虑购买雀巢奶粉处于“碘超标”风波中的雀巢公司高层公开表示道歉由此可以看出,此事件对雀巢公司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重新塑造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公司必然会做出一些举措来保证其对中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四)全面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选择高级社会责任如从事慈善捐助、热心公益事业,是指企业在承担了前两个责任之后有余力的情况下为社会做出的更大贡献,企业承担这些责任是纯自愿的行使这些责任的决定也只是被企业家要参与社会角色的需要所支配,而不是被法律所要求的,也不是企业在伦理意义上被通常期望的这些自愿行为可能是做一些博爱的贡献,为失业者提供培训,或者是为工作的母亲提供日间托儿所等,如果一个企业不参与这些事业并不会被认为不符合伦理对于高级社会责任,企业只需量力而行,社会也不应把它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情况的不可或缺的标准为股东创造利润,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其分内之事,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必须做好的而高级社会责任属于企业自愿性的责任,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在这方面付出的财力、人力、物力这并不是阻碍企业更多地实行企业社会责任,而是为了防止企业盲目追求这方面的贡献而妨碍了履行其它两个层次的责任。
如果企业已经达到了中级社会责任的程度,再去履行高级社会责任那当然好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还没有做到善待员工,却慷慨的出资捐款,忙于公益事业,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这会产生如下弊端:模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使企业和舆论都产生了一种只要履行了高级社会责任的企业就是有责任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