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91).doc
7页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191)YOUR LOGO 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例3及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尺量物体的长度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学会尝试估测物体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理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当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媒体设计思路】本节课《认识厘米》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电子白板的教学工具齐全,在认识尺子中,拖出放大的直尺可以面向学生清晰地操作,了解尺子有什么,还可以及时的批注,是重点更加的突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批注的主要内容上,学生兴趣大增;在认识厘米时,1厘米是从哪到哪,教师用语言描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时学生看的就更清楚了,在量纸条的过程中,注重测量的方法(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学生在自己测量时可能忘记注意的地方,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在次感受测量的方法在练习中,将原有的练习资源通过放大、缩小、改变方向,进一步拓展了练习的类型,加大练习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课件、直尺2、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1、(白板出示图):问:猜一猜,他在干什么?(出示1橐、1拃、1脚)你是怎样想的?2、猜一猜:还会用什么来测量?3、动手操作:量课桌,我们也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体会一下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老师和学生对比量的结果?(3拃和5拃)为什么会不同?4、小结: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的结果就不同,因此,我们要统一测量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认识厘米1、认识厘米为了保证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人们发明了标有统一长度单位的尺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尺子——厘米尺请拿出你的厘米尺1)、认识直尺a、仔细观察直尺,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b、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c、出示白板:拖出厘米尺,介绍刻度线、数字、厘米或国际通用的cm用放大镜介绍各个部分同时用笔进行批注)(2)、认识厘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厘米这个新朋友,他就是人们规定的统一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a、看一看: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有多长?展示并说从那儿到那儿出示白板(批注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强调:这是放大的1厘米,并不准确,你的尺子上的才是准确的,快找一找吧小结: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或相邻的两条较长的刻度线的距离是1厘米b、找一找:(1)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同桌交流汇报)(2)记一记: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找一找,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比一比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交流后汇报c、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度、田字格的边等)2、用厘米量我们认识了尺子,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能不能用他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呢?(1) 量纸条的长度(白板出示纸条)a、学生商量怎样量,并动手量纸条的长度b、说是怎样量的c、拖出纸条和尺子演示量的方法。
用鼠标笔在0刻度作标注)d、通过拖拉改变大小,再次测量长度e、小结:测量时要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看右边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1、做一做:说你是怎样量的 2、扩展练习:(1)、看纸条量的对吗? (2)量铅笔的长度(3)量不同长短的纸条四、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 始白板了解以前测量的方法学生活动引发探究、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白板谈话总结延伸,畅谈感受总 结结 束白板演示认识尺子探究、白板演示认识厘米白板演示巩固知识,深化探究白板演示拓展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