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构成要素课件.ppt
73页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土 地地 资资 源源 学学u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包括: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包括: Ø自然要素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等;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等; Ø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 u各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按不同程度,各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独立地或综合地综合地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 u土地资源学最基本的研究思路:土地资源学最基本的研究思路:从要素分析到系统综合从要素分析到系统综合单独分析单独分析各要素的特点各要素的特点————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提出提出合理利用与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意见和规划方案开发的意见和规划方案1土地构成要素土土 地地 资资 源源 学学2.1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的气候气候要素特征分析要素特征分析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气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00001000010000~~~~12000m12000m12000m12000m高空以下的高空以下的高空以下的高空以下的对流层下部对流层下部对流层下部对流层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
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影响土影响土影响土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地资源特征的地资源特征的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是光(太阳辐射)、是光(太阳辐射)、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2土地构成要素 2.1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的气候气候要素特征分析要素特征分析土土 地地 资资 源源 学学气候气候气候气候从宏观尺度从宏观尺度从宏观尺度从宏观尺度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划分,划分,划分,划分,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
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构成要素2.1.1 2.1.1 太阳辐射(光照)太阳辐射(光照)ØØ是是是是太太太太阳阳阳阳发发发发射射射射的的的的电电电电磁磁磁磁短短短短波波波波辐辐辐辐射射射射,,,,它它它它是是是是地地地地球球球球表表表表面面面面土土土土地地地地系系系系统统统统中中中中一一一一切切切切过过过过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 ØØ我我我我国国国国年年年年太太太太阳阳阳阳总总总总辐辐辐辐射射射射量量量量大大大大多多多多在在在在355-1003kJ/cm355-1003kJ/cm355-1003kJ/cm355-1003kJ/cm2 2 2 2以以以以上上上上,,,,由由由由于于于于受受受受纬纬纬纬度度度度、、、、海拔、云雾等影响海拔、云雾等影响海拔、云雾等影响海拔、云雾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
ØØ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ØØ我我我我国国国国西西西西北北北北高高高高原原原原区区区区586-670kJ/cm586-670kJ/cm586-670kJ/cm586-670kJ/cm2 2 2 2,,,,东东东东部部部部平平平平原原原原区区区区502-544kJ/cm502-544kJ/cm502-544kJ/cm502-544kJ/cm2 2 2 2,,,,西藏高原西藏高原西藏高原西藏高原670-837kJ/cm670-837kJ/cm670-837kJ/cm670-837kJ/cm2 2 2 2,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418418kJ/cmkJ/cmkJ/cmkJ/cm2 2 2 2 2.1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的气候气候要素特征分析要素特征分析4土地构成要素2.1.1 2.1.1 太阳辐射(续)太阳辐射(续)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v日变化日变化日变化日变化:白天:低:白天:低:白天:低:白天:低→→→→高高高高→→→→低;夜晚:为零低;夜晚:为零低;夜晚:为零低;夜晚:为零 v年变化年变化年变化年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5土地构成要素6 光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要素有光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要素有光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要素有光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要素有光照强度、光光照强度、光光照强度、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照长度和光照质量照长度和光照质量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1 1 1 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正常人眼对是正常人眼对是正常人眼对是正常人眼对0.4-0.7μm0.4-0.7μm0.4-0.7μm0.4-0.7μm可见光的平均感受程可见光的平均感受程可见光的平均感受程可见光的平均感受程度度度度(用(用(用(用hrhrhrhr表示)。
植物体的干物质总量中有表示)植物体的干物质总量中有表示)植物体的干物质总量中有表示)植物体的干物质总量中有90%-95%90%-95%90%-95%90%-95%来自于来自于来自于来自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 , ,太阳的光照与作物关系密切太阳的光照与作物关系密切太阳的光照与作物关系密切太阳的光照与作物关系密切因此因此因此因此, , , ,也与土地生也与土地生也与土地生也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产力密切相关产力密切相关产力密切相关 vv光照强度使用光照强度使用光照强度使用光照强度使用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表示,我国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为:表示,我国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为:表示,我国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为:表示,我国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为:1200-3400hr1200-3400hr1200-3400hr1200-3400hr vv日日日日照照照照时时时时数数数数的的的的分分分分布布布布与与与与太太太太阳阳阳阳总总总总辐辐辐辐射射射射分分分分布布布布相相相相似似似似,,,,由由由由东东东东→→→→西西西西,,,,由由由由南南南南→→→→北,低海拔北,低海拔北,低海拔北,低海拔→→→→高海拔。
高海拔6土地构成要素2.1.1 2.1.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照长度(日长)光照长度(日长)光照长度(日长)光照长度(日长)————————它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它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它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它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纬度不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纬度不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纬度不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纬度不同变化着,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同变化着,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同变化着,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同变化着,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 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 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7土地构成要素2.1.1 2.1.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照质量光照质量光照质量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指太阳辐射中指太阳辐射中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紫外线,可见光和红紫外线,可见光和红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外线外线外线等部分的比例。
对工农业均有影响等部分的比例对工农业均有影响等部分的比例对工农业均有影响等部分的比例对工农业均有影响如如如如: : : :光照光照光照光照质量好质量好质量好质量好→→→→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工业和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工业和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工业和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工业和居民点的布局和建设需考虑光照条件居民点的布局和建设需考虑光照条件居民点的布局和建设需考虑光照条件居民点的布局和建设需考虑光照条件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8土地构成要素2.1.2 2.1.2 热量资源热量资源uu热量分布的总势是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度向高热量分布的总势是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度向高热量分布的总势是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度向高热量分布的总势是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呈带状分布排列,形成了地球上的纬度呈带状分布排列,形成了地球上的纬度呈带状分布排列,形成了地球上的纬度呈带状分布排列,形成了地球上的热量地带牲热量地带牲热量地带牲热量地带牲特征 uu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uu温度带:温度带:温度带:温度带:寒带、温带(寒温带寒带、温带(寒温带寒带、温带(寒温带寒带、温带(寒温带 、中温带、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 、热带、热带、热带、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9土地构成要素2.1.2 2.1.2 热量资源热量资源uu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体系较多,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主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体系较多,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主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体系较多,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主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体系较多,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1 1 1 1、温度:、温度:、温度:、温度:地表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地表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地表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地表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温度来控制程均由温度来控制程均由温度来控制程均由温度来控制 农业生产上较有意义的温度指标主要有:农业生产上较有意义的温度指标主要有:农业生产上较有意义的温度指标主要有:农业生产上较有意义的温度指标主要有:≥≥≥≥0℃0℃0℃0℃(农耕期)(农耕期)(农耕期)(农耕期)、、、、≥≥≥≥5℃5℃5℃5℃(喜凉作物)、(喜凉作物)、(喜凉作物)、(喜凉作物)、≥≥≥≥10℃10℃10℃10℃(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喜温作物)、≥≥≥≥15℃15℃15℃15℃(敏(敏(敏(敏感喜温作物)的日均温感喜温作物)的日均温感喜温作物)的日均温感喜温作物)的日均温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0土地构成要素2.1.2 2.1.2 热量资源热量资源2 2 2 2、积温:、积温:、积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温的累积,农业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是指日平均温的累积,农业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是指日平均温的累积,农业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是指日平均温的累积,农业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10℃≥10℃≥10℃的温度总和。
一个地区的积温数表明某种作物在当的温度总和一个地区的积温数表明某种作物在当的温度总和一个地区的积温数表明某种作物在当的温度总和一个地区的积温数表明某种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我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我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我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我国国国国≥10℃≥10℃≥10℃≥10℃的年积温变幅为的年积温变幅为的年积温变幅为的年积温变幅为1600-9000 ℃1600-9000 ℃1600-9000 ℃1600-9000 ℃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1土地构成要素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不同积温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不同积温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 一年三熟:甘蔗一年三熟:甘蔗——水稻水稻——水稻水稻>7000>700080008000一年三熟:小麦一年三熟:小麦——水稻水稻——水稻水稻550055005700-61005700-6100一年二熟:小麦一年二熟:小麦——水稻水稻500050004500-55004500-5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花生、甘薯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花生、甘薯420042004700-48004700-4800两年三熟两年三熟: :冬麦冬麦----玉米玉米4000400045004500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春麦、莜麦、杏子、洋芋春麦、莜麦、杏子、洋芋280028002500-30002500-3000适宜作物种植制度及作物适宜作物种植制度及作物≥≥10℃10℃≥0℃≥0℃12土地构成要素((((3 3 3 3)无霜期(每年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无霜期(每年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无霜期(每年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无霜期(每年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 ) )。
<100<100天:作物生长受限制;天:作物生长受限制;100-130100-130天:可种植喜凉作物天:可种植喜凉作物 东北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北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区:180-180-200200天;洞庭湖区:天;洞庭湖区:250-300250-300天;南岭以天;南岭以南:南:>300>300天;西双版纳、广东沿海及海天;西双版纳、广东沿海及海南岛:全年无霜南岛:全年无霜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3土地构成要素2.1.3 2.1.3 降水降水ØØ水分是土地利用的水分是土地利用的水分是土地利用的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光、热、水因素,光、热、水因素,光、热、水因素,光、热、水因素共同决定了共同决定了共同决定了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地球上的水资地球上的水资地球上的水资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ØØ降水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降水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降水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降水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数量和分布数量和分布数量和分布数量和分布 ØØ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4土地构成要素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3 2.1.3 降水降水ØØ降水量取决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条件等与气候降水量取决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条件等与气候降水量取决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条件等与气候降水量取决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条件等与气候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ØØ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29mm629mm629mm629mm,全年降水总量超过,全年降水总量超过,全年降水总量超过,全年降水总量超过6 6 6 6× ×1010101012121212m m m m3 3 3 3 ,但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极不平衡但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极不平衡但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极不平衡但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极不平衡ØØ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湿润区湿润区湿润区((((32.2%32.2%32.2%32.2%)、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湿润区(17.8%17.8%17.8%17.8%)、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区(19.2%19.2%19.2%19.2%)和)和)和)和干旱区(干旱区(干旱区(干旱区(30.8%30.8%30.8%30.8%)15土地构成要素2.1.3 2.1.3 降水降水((((1 1 1 1)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 ①①①①空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变化ØØ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ØØ400mm400mm400mm400mm等降水线等降水线等降水线等降水线(北起大兴安岭,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北起大兴安岭,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北起大兴安岭,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北起大兴安岭,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到日喀则)榆林、兰州、玉树、那曲到日喀则)榆林、兰州、玉树、那曲到日喀则)榆林、兰州、玉树、那曲到日喀则); ; ; ;以北、西降水量少以北、西降水量少以北、西降水量少以北、西降水量少————————我国主要牧区我国主要牧区我国主要牧区我国主要牧区 ;以南、东雨量充沛;以南、东雨量充沛;以南、东雨量充沛;以南、东雨量充沛————————我国主要农区我国主要农区我国主要农区我国主要农区 ØØ800mm800mm800mm800mm等雨量线(秦岭等雨量线(秦岭等雨量线(秦岭等雨量线(秦岭 );以北);以北);以北);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旱作(雨养)农业;以旱作(雨养)农业;以旱作(雨养)农业;以南南南南————————水田农业水田农业水田农业水田农业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6土地构成要素2.1.3 2.1.3 降水降水((((1 1 1 1)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 ② ② ② ② 时间变化时间变化时间变化时间变化ØØ年内:年内:年内:年内: 4-94-94-94-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80%80%80%以上,北方一般冬春以上,北方一般冬春以上,北方一般冬春以上,北方一般冬春无降水;无降水;无降水;无降水;春季三四月,南方进入春雨季节;五六月,遍布江南各地;六七春季三四月,南方进入春雨季节;五六月,遍布江南各地;六七春季三四月,南方进入春雨季节;五六月,遍布江南各地;六七春季三四月,南方进入春雨季节;五六月,遍布江南各地;六七月,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七八月,北方开始了雨季。
月,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七八月,北方开始了雨季月,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七八月,北方开始了雨季月,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七八月,北方开始了雨季ØØ年际间:年际间:年际间:年际间: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10-15%10-15%10-15%10-15%),北方较大(),北方较大(),北方较大(),北方较大(20-30%20-30%20-30%20-30%)ØØ降水时空变化对旱涝灾害等的影响较大:降水时空变化对旱涝灾害等的影响较大:降水时空变化对旱涝灾害等的影响较大:降水时空变化对旱涝灾害等的影响较大:平均年受灾耕地面积为平均年受灾耕地面积为平均年受灾耕地面积为平均年受灾耕地面积为0.30.30.30.3亿亿亿亿hmhmhmhm2 2 2 2,占总耕地面积的,占总耕地面积的,占总耕地面积的,占总耕地面积的1/41/41/41/4,在其受类型中,旱灾占,在其受类型中,旱灾占,在其受类型中,旱灾占,在其受类型中,旱灾占62%62%62%62%,涝灾占,涝灾占,涝灾占,涝灾占24%24%24%24%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7土地构成要素2.1.3 2.1.3 降水降水((((2 2 2 2)地形与降水)地形与降水)地形与降水)地形与降水Ø降水中一般可分为:降水中一般可分为:降水中一般可分为:降水中一般可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地形雨地形雨地形雨Ø锋面雨、对流雨与大区气候有关。
锋面雨、对流雨与大区气候有关锋面雨、对流雨与大区气候有关锋面雨、对流雨与大区气候有关Ø地形雨与季风气候、地形有关地形雨与季风气候、地形有关地形雨与季风气候、地形有关地形雨与季风气候、地形有关 2.12.12.1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18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的地学地学要素特征分析要素特征分析 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学要素为地学要素为地学要素为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区域性因素区域性因素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重重重新的组合分配新的组合分配新的组合分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地利用方式地利用方式地利用方式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19土地构成要素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1 1 1 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 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 æ地面坡度地面坡度 æ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具有共同形态特征的和成因的地貌单具有共同形态特征的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形态可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大类按形态可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大类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特性及其开发利用20土地构成要素æ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AA、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ü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ü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ü由于水热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由于水热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由于水热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由于水热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21土地构成要素æ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BB、海拔对其他各业的影响:、海拔对其他各业的影响:、海拔对其他各业的影响:、海拔对其他各业的影响:ü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ü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ü>3000m>3000m不宜人类居住;不宜人类居住;不宜人类居住;不宜人类居住;1000-3000m1000-3000m人类可人类可人类可人类可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海拔海拔海拔海拔<500m<500m的地区。
的地区22土地构成要素æ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A A A A、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建筑工程投资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建筑工程投资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建筑工程投资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17°17°17°17°不宜机耕不宜机耕不宜机耕不宜机耕B B B B、对建设用地:、对建设用地:、对建设用地:、对建设用地:影响建筑工程投资,地面平坦,影响建筑工程投资,地面平坦,影响建筑工程投资,地面平坦,影响建筑工程投资,地面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则投资增大则投资增大则投资增大则投资增大23土地构成要素æ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坡度坡度坡度类型坡度类型 农业利用及其对应措施农业利用及其对应措施<3°极缓坡极缓坡条件良好,十分适宜农业条件良好,十分适宜农业3°~7°缓坡缓坡适宜农业,一般可机耕适宜农业,一般可机耕8°~15°中坡中坡适宜农业,但必须采取工程水保措施适宜农业,但必须采取工程水保措施16°~25°微陡坡微陡坡可农业或林业,必须采取工程与林业水可农业或林业,必须采取工程与林业水保措施保措施26°~35°陡坡陡坡只能用于林业,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只能用于林业,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35°极陡坡极陡坡只能用于林业,极易产生滑坡、崩塌。
只能用于林业,极易产生滑坡、崩塌2.4 2.4 坡度类型与农业利用坡度类型与农业利用24土地构成要素æ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不同坡度与城镇土地利用不同坡度与城镇土地利用不同坡度与城镇土地利用不同坡度与城镇土地利用坡度坡度((%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 对土地利用及其对应措施对土地利用及其对应措施<0.3低平地低平地地势低,排水不良,需机耕提升提升排水地势低,排水不良,需机耕提升提升排水0.3~2平地平地城镇建设的理想坡度,各项建筑、道路楞自然布置城镇建设的理想坡度,各项建筑、道路楞自然布置2~5平坡地平坡地铁路需坡降,工厂及大型公共建筑可布置,但需适铁路需坡降,工厂及大型公共建筑可布置,但需适当平整土地当平整土地5~10缓坡地缓坡地建筑群及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次要道路不受影建筑群及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次要道路不受影响,不需设人行梯道响,不需设人行梯道10~25中坡地中坡地建筑群受限,宜阶梯状,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需建筑群受限,宜阶梯状,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需设人行梯道设人行梯道25~50陡坡地陡坡地过陡,除供园林绿化外,不宜作建筑用地,道路与过陡,除供园林绿化外,不宜作建筑用地,道路与等高线锐角斜交布置,应设人行梯道等高线锐角斜交布置,应设人行梯道25土地构成要素Ø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Ø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平原和盆地平原和盆地平原和盆地平原和盆地(33.9%)(33.9%)、、、、丘陵、山地和高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丘陵、山地和高原(66.1%)(66.1%)等五大类不同地貌等五大类不同地貌等五大类不同地貌等五大类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性及其开发利用性及其开发利用性及其开发利用 æ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26土地构成要素AA、山地与丘陵:、山地与丘陵:、山地与丘陵:、山地与丘陵: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 BB、平原:、平原:、平原:、平原: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
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 æ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27土地构成要素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我我我我国国国国五五五五种种种种地地地地貌貌貌貌类类类类型型型型比比比比较较较较类型类型类型类型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构造构造构造构造外力作用特征外力作用特征外力作用特征外力作用特征地面特征地面特征地面特征地面特征平原平原多数多数<200m<200m沉降沉降沉积沉积平坦,偶有浅丘,平坦,偶有浅丘,孤山孤山盆地盆地高低不一高低不一, ,因低而异因低而异上升上升> >下降下降内:沉积为主内:沉积为主 外:沉积或侵蚀外:沉积或侵蚀内:地势平坦内:地势平坦 外:分割为丘陵外:分割为丘陵高原高原>1000m>1000m沉积面抬升沉积面抬升 古侵蚀面上古侵蚀面上升升剥蚀为主剥蚀为主古侵蚀面或沉积面古侵蚀面或沉积面部分保持平坦,其部分保持平坦,其余部分崎岖余部分崎岖丘陵丘陵多数多数<500m<500m轻度上升轻度上升流水侵蚀为主流水侵蚀为主宽谷低岭,,或聚宽谷低岭,,或聚或散或散山山地地低山低山500500~ ~1000m1000m成山较早成山较早流水侵蚀和化学流水侵蚀和化学风化为主风化为主有山脉形态,但分有山脉形态,但分割较碎割较碎中山中山 高山高山10001000~ ~3500m3500m>3500m>3500m成山较晚,成山较晚,上升量大上升量大冻裂作用强烈,冻裂作用强烈,最高山上有冰川最高山上有冰川作用作用尖峰峭壁,山形高尖峰峭壁,山形高峻峻28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2 2 2 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 $ 岩性及矿物组成岩性及矿物组成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而产生的,而产生的,而产生的,而产生的,它是土壤形成的它是土壤形成的它是土壤形成的它是土壤形成的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作用。
作用29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2 2 2 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岩性及矿物风化物质是指在山地和丘陵岩性及矿物风化物质是指在山地和丘陵区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的物质,其性质区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的物质,其性质与其原生的岩石的矿物性状关系密切与其原生的岩石的矿物性状关系密切岩石可分为:岩石可分为:岩浆岩岩浆岩(火成岩)、沉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和变质岩三大类30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不同母质的土地资源特点不同母质的土地资源特点残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湖积物、湖积物、湖积物、 风积物、风积物、风积物、风积物、海积物海积物海积物海积物 2 2 2 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31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残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后残留原地的碎屑。
残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后残留原地的碎屑残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后残留原地的碎屑残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后残留原地的碎屑 $残积物一般是保存在地形平坦、不易遭受剥蚀的地方残积物一般是保存在地形平坦、不易遭受剥蚀的地方残积物一般是保存在地形平坦、不易遭受剥蚀的地方残积物一般是保存在地形平坦、不易遭受剥蚀的地方残积物不具层理,厚度可从数米、数十米到残积物不具层理,厚度可从数米、数十米到残积物不具层理,厚度可从数米、数十米到残积物不具层理,厚度可从数米、数十米到200200多米 $残积物中有时富集某些贵金属等而形成残积矿床,如金残积物中有时富集某些贵金属等而形成残积矿床,如金残积物中有时富集某些贵金属等而形成残积矿床,如金残积物中有时富集某些贵金属等而形成残积矿床,如金矿残积物相当于岩石圈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外壳,矿残积物相当于岩石圈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外壳,矿残积物相当于岩石圈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外壳,矿残积物相当于岩石圈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外壳,断续存在于不同地点,故称之为风化壳断续存在于不同地点,故称之为风化壳断续存在于不同地点,故称之为风化壳断续存在于不同地点,故称之为风化壳((((crust of crust of weatheringweathering)。
2 2 2 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32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坡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坡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坡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坡积物指岩石、矿物风化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搬运到较低处的堆积物搬运到较低处的堆积物搬运到较低处的堆积物搬运到较低处的堆积物洪积物指山洪将山上的各种岩石、矿物风化物搬洪积物指山洪将山上的各种岩石、矿物风化物搬洪积物指山洪将山上的各种岩石、矿物风化物搬洪积物指山洪将山上的各种岩石、矿物风化物搬运到山前的坡麓、山口和平原边缘处沉积而成的运到山前的坡麓、山口和平原边缘处沉积而成的运到山前的坡麓、山口和平原边缘处沉积而成的运到山前的坡麓、山口和平原边缘处沉积而成的沉积物冲积物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沉积物冲积物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沉积物冲积物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沉积物冲积物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沉积物2 2 2 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33土地构成要素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湖积物指湖水泛滥时的沉积物,沉积物较细,质湖积物指湖水泛滥时的沉积物,沉积物较细,质湖积物指湖水泛滥时的沉积物,沉积物较细,质湖积物指湖水泛滥时的沉积物,沉积物较细,质地粘重,富含有机质,肥沃。
地粘重,富含有机质,肥沃地粘重,富含有机质,肥沃地粘重,富含有机质,肥沃风积物指风力将其他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风积物指风力将其他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风积物指风力将其他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风积物指风力将其他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的沉积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一致的砂粒,养分极的沉积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一致的砂粒,养分极的沉积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一致的砂粒,养分极的沉积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一致的砂粒,养分极为贫乏海积物指海水携带的物质沉淀而成的沉积物海积物指海水携带的物质沉淀而成的沉积物海积物指海水携带的物质沉淀而成的沉积物海积物指海水携带的物质沉淀而成的沉积物2 2 2 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34土地构成要素2.3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1 1 1 1)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uu类型:类型:类型:类型: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uu数量和质量:数量和质量:数量和质量: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 我国河川径流总量我国河川径流总量我国河川径流总量我国河川径流总量2.7×1042.7×1042.7×1042.7×104亿亿亿亿m m m m3 3 3 3;冰川总储量;冰川总储量;冰川总储量;冰川总储量3.0×1043.0×1043.0×1043.0×104亿亿亿亿m m m m3 3 3 3;天然湖泊;天然湖泊;天然湖泊;天然湖泊8 8 8 8万万万万kmkmkmkm2 2 2 2;沼泽;沼泽;沼泽;沼泽11111111万万万万kmkmkmkm2 2 2 2。
水质水质水质水质从东南到西北,从东南到西北,从东南到西北,从东南到西北,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度低,且是西北各类重要的用水水源度低,且是西北各类重要的用水水源度低,且是西北各类重要的用水水源度低,且是西北各类重要的用水水源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35土地构成要素2.3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1 1 1 1)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u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丰缺丰缺丰缺丰缺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流失36土地构成要素2.3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2 2 2 2)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影响区域土地质量影响区域土地质量影响区域土地质量影响区域土地质量的的的的相关因素相关因素相关因素相关因素①①①①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②②②②地下水的排泄与供给:地下水的排泄与供给:地下水的排泄与供给:地下水的排泄与供给:包气带水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包气带水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包气带水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包气带水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密切;潜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层间水分布区与补给区密切;潜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层间水分布区与补给区密切;潜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层间水分布区与补给区密切;潜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层间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不一致37土地构成要素2.3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2 2 2 2)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 ③③③③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水质((((理化性质:多种阴阳离子理化性质:多种阴阳离子理化性质:多种阴阳离子理化性质:多种阴阳离子)和矿化度)和矿化度)和矿化度)和矿化度((((>3 g/L>3 g/L>3 g/L>3 g/L不能农用及饮用不能农用及饮用不能农用及饮用不能农用及饮用) ④④④④地下水与水土资源利用地下水与水土资源利用地下水与水土资源利用地下水与水土资源利用 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利用地下水灌溉掌握地下水的水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利用地下水灌溉掌握地下水的水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利用地下水灌溉掌握地下水的水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利用地下水灌溉掌握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对东部区域要摸清地水量、分布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对东部区域要摸清地水量、分布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对东部区域要摸清地水量、分布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对东部区域要摸清地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发挥灌溉洗盐的效益。
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发挥灌溉洗盐的效益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发挥灌溉洗盐的效益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发挥灌溉洗盐的效益38土地构成要素2.3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3 3)区域地球化学条件)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地理或地质的原因地理或地质的原因地理或地质的原因地理或地质的原因,,,,使某些地区的使某些地区的使某些地区的使某些地区的某些元素某些元素某些元素某些元素与与与与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相相相相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的的的的富集或欠缺富集或欠缺富集或欠缺富集或欠缺,而,而,而,而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
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39土地构成要素2.3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3 3)区域地球化学条件)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①①①①地理因素影响地理因素影响地理因素影响地理因素影响 :主要地带性:主要地带性:主要地带性:主要地带性气候和地形地貌气候和地形地貌气候和地形地貌气候和地形地貌方面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风化壳类型、土壤盐渍化、地方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风化壳类型、土壤盐渍化、地方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风化壳类型、土壤盐渍化、地方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风化壳类型、土壤盐渍化、地方性病害(如斑釉病)等性病害(如斑釉病)等性病害(如斑釉病)等性病害(如斑釉病)等②②地质因素影响地质因素影响 ::影响深层地下水的影响深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如缺(如缺硒引起的克山病);不同的岩性山区,地下水的化学成硒引起的克山病);不同的岩性山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与其岩石矿物质元素的的种类有关分也与其岩石矿物质元素的的种类有关40土地构成要素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1 1 1 1)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①①土壤剖面土壤剖面::A A、、B B、、C C层。
层 ②②土壤层度与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层度与有效土层厚度(多指耕作层):(多指耕作层):对大多数作物:最佳土层对大多数作物:最佳土层>100cm>100cm,临界土层,临界土层>50cm>50cm,,农作物最佳的耕作层厚度农作物最佳的耕作层厚度>20-25cm>20-25cm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41土地构成要素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1 1 1 1)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③③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轻壤土、:(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中壤土、重 壤土、粘土壤土、粘土 )农业上以)农业上以壤土壤土较好 ④④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肥力水平综合评价的:肥力水平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重要指标 ⑤⑤可溶性盐类可溶性盐类::NaNa+ +、、MgMg2+2+、、CaCa2+2+、、 CO CO2-2-、、 HCO HCO- -、、 SOSO4 42-2-、、ClCl- - 42土地构成要素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1 1 1 1)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⑥⑥土壤土壤pHpH值值:: pH=7 pH=7,作物生长良好;,作物生长良好; pH=5.0pH=5.0~~7.07.0,多发生于南方淋溶较强的地方;,多发生于南方淋溶较强的地方; pH=7.0pH=7.0~~8.08.0,多数作物不受影响;,多数作物不受影响; pH=8.0 pH=8.0~~9.09.0,有些蔬菜,有些蔬菜和经济作物受一定影响;和经济作物受一定影响;pH>9.0pH>9.0,一般作物难以生长。
一般作物难以生长酸性(碱性)指示植物酸性(碱性)指示植物 ⑦⑦土壤石灰质土壤石灰质::>15%>15%以上,成为障碍层次以上,成为障碍层次43土地构成要素((2 2)土壤的综合性状)土壤的综合性状q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状况的一个是反映土壤肥沃状况的一个是反映土壤肥沃状况的一个是反映土壤肥沃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综合指标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主要影主要影主要影主要影响因素有响因素有响因素有响因素有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组成及其含量q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是反映是反映是反映是反映土壤供水能力土壤供水能力土壤供水能力土壤供水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影的一个综合指标,影的一个综合指标,影的一个综合指标,影响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的排泄与补给响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的排泄与补给响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的排泄与补给响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的排泄与补给q土壤的适宜性:土壤的适宜性:土壤的适宜性:土壤的适宜性:是指土壤各种性状是指土壤各种性状是指土壤各种性状是指土壤各种性状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的程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的程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的程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的程度度度度。
是进行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是进行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是进行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是进行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主要主要主要指标 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44土地构成要素((3 3)我国土壤的分布)我国土壤的分布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vv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直地带性直地带性直地带性vv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地貌、母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地貌、母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地貌、母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地貌、母质、水文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的规律的分异,质、水文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的规律的分异,质、水文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的规律的分异,质、水文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的规律的分异,称为称为称为称为土壤地域分异规律。
土壤地域分异规律土壤地域分异规律土壤地域分异规律45土地构成要素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土类大致沿土类大致沿纬线方向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有规律地逐渐变化逐渐变化 从南到北:从南到北:砖红壤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黄棕壤————棕壤棕壤————暗棕壤暗棕壤————漂灰土46土地构成要素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南北)方向延伸,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南北)方向延伸,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南北)方向延伸,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南北)方向延伸,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自东到西,我国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自东到西,我国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自东到西,我国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自东到西,我国温带地区: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温带地区: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温带地区: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温带地区: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暖湿带地区:棕壤、褐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暖湿带地区:棕壤、褐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暖湿带地区:棕壤、褐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暖湿带地区: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和棕漠土等。
黑垆土、灰钙土和棕漠土等黑垆土、灰钙土和棕漠土等黑垆土、灰钙土和棕漠土等3 3)我国土壤的分布)我国土壤的分布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47土地构成要素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垂直方向上,土壤类型随海拔上垂直方向上,土壤类型随海拔上升(降低)而变化的规律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形成升(降低)而变化的规律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形成了山地不同高度的土地资源和立体农业的优势了山地不同高度的土地资源和立体农业的优势3 3)我国土壤的分布)我国土壤的分布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48土地构成要素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受地方性成土因素的影响受地方性成土因素的影响受地方性成土因素的影响受地方性成土因素的影响如花岗岩区土壤如花岗岩区土壤如花岗岩区土壤如花岗岩区土壤同心圆分布;河谷及其阶地的土壤对称分布;扇形地的土壤呈扇同心圆分布;河谷及其阶地的土壤对称分布;扇形地的土壤呈扇同心圆分布;河谷及其阶地的土壤对称分布;扇形地的土壤呈扇同心圆分布;河谷及其阶地的土壤对称分布;扇形地的土壤呈扇形分布。
这种形分布这种形分布这种形分布这种区域性的土壤分布模式反映了当地土地类型分布规区域性的土壤分布模式反映了当地土地类型分布规区域性的土壤分布模式反映了当地土地类型分布规区域性的土壤分布模式反映了当地土地类型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特点,即所谓的土地类型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律和土地利用特点,即所谓的土地类型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律和土地利用特点,即所谓的土地类型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律和土地利用特点,即所谓的土地类型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2.4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49土地构成要素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ØØ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ØØ广义生物多样性广义生物多样性广义生物多样性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0土地构成要素2 2、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问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这种离地理种群问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这种离地理种群问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这种离地理种群问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这种遗传变异通常可以从遗传变异通常可以从遗传变异通常可以从遗传变异通常可以从3 3个方面来度量:个方面来度量:个方面来度量:个方面来度量: AA、种群基因为多型的数目和百分数;、种群基因为多型的数目和百分数;、种群基因为多型的数目和百分数;、种群基因为多型的数目和百分数; B B、每个多型基因的基因数;、每个多型基因的基因数;、每个多型基因的基因数;、每个多型基因的基因数; C C、每个个体中多型基因的数目和百分数。
每个个体中多型基因的数目和百分数每个个体中多型基因的数目和百分数每个个体中多型基因的数目和百分数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1土地构成要素((1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2 2、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物物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种多样性的现状种多样性的现状种多样性的现状( (包括受威胁状况包括受威胁状况包括受威胁状况包括受威胁状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2土地构成要素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3 3 3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其中的程变化的多样性其中的程变化的多样性其中的程变化的多样性其中的生境生境生境生境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统要素之一的无机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统要素之一的无机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统要素之一的无机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统要素之一的无机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3土地构成要素((1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4 4 4 4、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它反映了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景观的复杂程度景观的复杂程度景观的复杂程度它包括斑块多样性、它包括斑块多样性、它包括斑块多样性、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4土地构成要素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①①①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的是特定区域中的是特定区域中的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全部生物和其环境全部生物和其环境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或的统一体或的统一体或的统一体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 =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 + +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学功能单位。
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5土地构成要素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②②生态系统的特性:生态系统的特性:A A A A、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层次;层次;层次;层次;B B B B、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C C C C、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D D D D、营养级的数目有限;、营养级的数目有限;、营养级的数目有限;、营养级的数目有限;E E E E、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6土地构成要素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3 3)植被)植被 植被植被植被植被是一定地区内是一定地区内是一定地区内是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植物群落的总体植物群落的总体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包括森林、,包括森林、,包括森林、 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
植被对土地利用的作用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对土地利用的作用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对土地利用的作用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和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和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和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和生态调生态调生态调生态调 节节节节等方面 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57土地构成要素①①①①植被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类型赤道雨林、热带雨林、季风林、温带雨林、针林、硬叶林、草地生物 群落、荒漠生物群落、苔原生物群落 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 2)植被)植被58土地构成要素②②②②植被系统的生产力植被系统的生产力植被系统的生产力植被系统的生产力全球各种生态系统每年光合作用生产 出的有机物总量8.3×1010t;其中森林 2.83×1010t 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 2)植被)植被59土地构成要素A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 B、调节气候,保护环境;、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C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 D、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③③③③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2.5 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 2)植被)植被60土地构成要素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uu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用有时甚至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用有时甚至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用有时甚至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用有时甚至大大超过大大超过大大超过大大超过自然演化过程。
自然演化过程自然演化过程自然演化过程如改良土地、平整土地、施肥等如改良土地、平整土地、施肥等如改良土地、平整土地、施肥等如改良土地、平整土地、施肥等 uu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人口、社会需求、人口、社会需求、人口、社会需求、人口、社会需求、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投入水平等投入水平等投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技术因素。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61土地构成要素((1 1)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Ø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ØØ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ØØ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ØØ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影响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影响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影响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影响因素。
因素 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 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62土地构成要素((2 2)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度Ø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定,是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Ø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Ø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 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63土地构成要素Ø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以及各种以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应整体组合效应在空间位置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上的反映Ø土地区位是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 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64土地构成要素((1 1)土地自然区位(土地的自然地理)土地自然区位(土地的自然地理 位置)位置)Ø土地位置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土地位置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特征要素的组合特征Ø土地位置与周围陆地、山川、河流、海洋等土地位置与周围陆地、山川、河流、海洋等自然环境的空间位置关系自然环境的空间位置关系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 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65土地构成要素((2 2)土地经济区位)土地经济区位Ø土地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土地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Ø土地经济区位主要是不同区域土地之间在经营、社交、土地经济区位主要是不同区域土地之间在经营、社交、工作、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工作、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系Ø影响土地的利用布局和发展方向影响土地的利用布局和发展方向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 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66土地构成要素((3 3)土地交通区位)土地交通区位Ø土地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土地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距离、耗时、费用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距离、耗时、费用Ø土地交通区位的优劣影响到人、物和信息的流通,土地交通区位的优劣影响到人、物和信息的流通,制制约经济区位所产生的影响的实现约经济区位所产生的影响的实现Ø土地交通区位的优劣影响土地聚集效益、市场演变、土地交通区位的优劣影响土地聚集效益、市场演变、结节点产生及扩大等结节点产生及扩大等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 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67土地构成要素Ø区位理论作为研究在一定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区位理论作为研究在一定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区位理论作为研究在一定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区位理论作为研究在一定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事物的地位、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联中事物的地位、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联中事物的地位、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联中事物的地位、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联系的理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区位系的理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区位系的理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区位系的理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区位研究中。
研究中Ø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是区位理论的最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是区位理论的最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是区位理论的最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是区位理论的最佳研究对象之一佳研究对象之一佳研究对象之一佳研究对象之一 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 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68土地构成要素(1)土地自然生产潜力Ø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地生产潜力地生产潜力地生产潜力 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 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69土地构成要素((2 2)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土地经济生产潜力Ø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工控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Ø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灌溉、排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化肥、灌溉、排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化肥、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平田间经营管理水平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 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70土地构成要素((2 2)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报酬递减律Ø因素限制定律因素限制定律: :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Ø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报酬递减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达到一定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的现象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的现象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土地报酬递减递减 Ø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生产力、技术水平。
生产力、技术水平2.6 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 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71土地构成要素MPPMPPAPPAPP1 12 23 3TPPTPP合理合理合理行为带合理行为带 在在给给定定的的生生产产函函数数中中报报酬酬最最大大的的投投入入产产出出范范围围在在第第二二阶阶段段,,从从最最高高平平均均产产量量点点开开始始直直到到总总产产量量递递减减点点,,这这时时,,总总生生产产继继续续上上升升,,平平均均产产量量下下降降,,而而边边际际产产量量降至零72土地构成要素73土地构成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