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1.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5408252
  • 上传时间:2017-08-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7.0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附件一 项目化教学(或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1.2 课程基本理念(注: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例如: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1.3 课程设计思路(注:主要是有本专业特点课程实施蓝图和路径的描述)例如:吸收企业实践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建设的基本工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项目实施的教学文件涉及到工作规范、生产条件等符合行业企业实际的咨询;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等)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等。

      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项目课程”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的课程项目教学是将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采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检查评价,都由学生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引导作用2.课程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提出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要突破“知识、技能”取向,强调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课程目标书写格式:建议提出些行为化、可观察、可测量的目标,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 ”的格式,减少使用“了解” 、 “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例如, “能(会)操作(使用)……”(动作技能)、 “能(会)分析(判断)……”(智慧技能)、“叙述(记录)……”(陈述性知识)、 “能说明(描述、解释)……”(解释性知识)。

      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3课程名称 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名称 基地学习 周学校学习 小时对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基地 学校工作与学习内容工作对象 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注:描述职业行动领域:描述职业行动领域必须回答两个问题(1)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了什么工作;(2)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是怎样的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指出专业工作的对象,对第二个问题的解释则涉及专业工作的工具、方法及劳动组织形式此时,应考虑专业工作的各种要求并在描述职业行动领域时仔细加以处理工作对象:专业工作对象的描述要考虑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即描述的是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对象如工作任务中的操作对象(技术产品和技术过程,服务,文献,控制程序)该对象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操作设备还是维修设备)工 具:完成工作必须的器具;如何使用工具和器材方 法:完成工作项目采用的途径、步骤与手段;(如故障查找策略,质量保障方法)劳动组织:职业任务的不同组织方式导致了人们在工作责任心、工作合同理解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对劳动组织方式的说明指明了工作过程中的设计机会与创造空间;如何组织安排工作(单独工作还是团组工作,工作分工)与其他职业好部门之间有那些合作及如何分界员工的那些能力共同发挥作用要 求:(1) 企业的经营或工作过程可以导出对专业工作的多种需求;(2)行业企业确立的相关标准;(3) 各种法律规定对专业工作提出的要求。

      (填完删掉)43. 2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或项目)计划学时 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要求(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1234…合计课时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 ”的格式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4.1教学模式 对本课程应采取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4.2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应具体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教学单元 1、2……(重要教学内容) ,逐一说明教学过程应如何灵活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训作业法、社会实践和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4.3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要求 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考核方案以学习情境为序,考核目标按教学单元分为理解(A) 、掌握(B) 、操作(C) 、综合运用(D)四个层次进行理解(A):正确领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要求学生能从实质上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掌握(B):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原理和方法,能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即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操作(C):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完成单项的工作 ,并对工作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综合运用(D):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内容一览表序号 学习情境(或项目) 学习性工作任务名称 考核内容 目标层次1 1.1 2.1 22.2 …5考核成绩组成表序号 组成部分 评分项目 权重 扣分(SK ) 总分(满分 100)学生自评(Sp1) 0.1小组互评(Sp2) 0.2教师评价(Sp3) 0.41平时成绩(按单个学习情境评分,取平均值,公式中 i 为学习情境数) 项目成果(Sp4) 0.3缺勤扣 1 分/次Sp= (0.1×Sp1i+0.2×Sp2i+0.5×Sp3 i+0.2×Sp4i-SK i)序号 组成部分 评分项目 命题层次比例 总分(满分 100)A 0.3B 0.4C 0.22 期末成绩 试卷得分( SE)D 0.1试卷得分(SE)3 总评成绩(S) S=0.6×Sp +0.4×SE5.课程实施条件5.1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5.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5.2.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5.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5.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3.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尽量选用工学结合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自编教材依据学院《教材管理办法》执行5.3.2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5.3.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6. 其他说明6附件二 理论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干课程) ,是整合的学科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1.2 课程设计理念(注: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例如: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全面发展等1.3 课程设计思路(注:主要是有本专业特点课程实施蓝图和路径的描述)在目前条件下理论为主课程可基本保持学科体系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需解决问题的生活事件、社会事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 ”的格式,表述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即参照项目课程的要求;对知识的基本要求也可按“了解、基本了解” 、 “理解、基本理解” 、 “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附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实践教学课时分配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出本课程各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应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也可以将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按教学单元介绍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5.课程实施条件对任课教师的教师资格、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教学条件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 其他说明7附件三 实践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干课程) ,是学科整合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1.2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高职教育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也要明确必要的理论知识深化和拓展的要求,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技能训练作用。

      单纯的技能训练不是高职教育的理想课程2、课程目标经过实践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实际训练,掌握那些基本能力和技能,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以实践项目或任务为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说明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任务,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主要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 操作对象) ”的格式,表述技能和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提出对学习和深化理论知识和培养情感态度的基本要求附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出学生完成工作项目或任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