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岳麓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君主与丞相——军权与相权之争.ppt

2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8105319
  • 上传时间:2019-04-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86M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 君主与丞相——君权与相权之争,一、从秦至元中央机构的演变 1.从三公及相权的逐渐弱化 (1)秦:设三公九卿,确立宰相制度 主持行政的 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建“中朝”决策,制约相权 (3)东汉:设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 (4)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立中书省 和门下省,但分工不明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确立:①机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②作用:分工明确,相互牵制补充,提高办事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宋朝演变:①设“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②增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政;③增设度支、盐铁、户部三司,分割宰相财政 (3)元朝废止:废三省,设中书一省辖六部,相权再度膨胀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中央机构 (1)废丞相:背景:①丞相位高权重;②胡惟庸专权跋扈;③巩固统治需要废除:明太祖杀胡惟庸,撤中书 省,废丞相制,亲掌六部,管理国事影响:秦以来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设内阁:①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重;②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国事,有衙署和“票拟”权;③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顾问机构2.清朝中央机构 (1)清初中央机构: ①行政:内阁处理日常事务; ②决策: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 (2)军机处的设立: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参与政务,跪奏笔录; ④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⑤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专制皇权三、选官制度的演变 1.西周:世卿世禄制 2.战国汉初:军功爵制 3.汉武帝:察举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5.隋唐:科举制 四、监察与谏议的演变 1.秦:御史大夫 2.汉:御史府与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 3.隋唐:门下省——谏议封驳 4.明清:中央——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 地方——按察使司例1(2010年福建文综)《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剖析】中书草拟,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不仅体现三省分工,还体现了三省合作。

      正因为如此,既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效率,又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通观材料,并未涉及监察事宜,故选BB,(2010年海南单科)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剖析】本题仍是考查三省六部制,从目的切入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使相权得到分散,彼此之间互相牵制,从而达到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的目的B,例2(2010年广东文综)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剖析】君主专制不等于其权力不受任何制约,A不对;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并评议皇帝得失,B也不对;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评议宰相,其负责对象应为皇帝D,例3(2010年浙江文综)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C,【剖析】科举是通过考试选官,并非以官举士。

      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朝四书”这一概念是宋代朱熹汇编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后才出现2010年江苏单科)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剖析】察举与征辟选官的依据是才能、德行与声望,科举选官凭考试成绩,九品中正制凭门第的高低据材料,“世胄蹑高位”说明官职是世代相传,靠的是门第与出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