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解剖神经系统.ppt
65页第十章第十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动物生活中,运动与平衡、内脏的活动和血液的供应、代谢产物的排放等均受神经系统的 控制和调节一旦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立即平衡 失调,或肌肉松弛或代谢障碍等,甚至危及动物 的生命因此,神经系统是调整动物体内外环境 的平衡,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概 述一一. .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植物性神经)脊髓中脑 脑桥 延髓躯体神经内脏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外周神经脑大脑 小脑脑干间脑一、脊髓一、脊髓 ( ( 一一) ) 脊髓的位置与形态脊髓的位置与形态 1.1.位置: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脊髓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 缘向后缘向后 伸延至荐部伸延至荐部 2.2.形态:形态:脊髓呈背、腹向稍扁的圆柱状,向后端逐脊髓呈背、腹向稍扁的圆柱状,向后端逐 渐缩细形成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最后形成一根来渐缩细形成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最后形成一根来 自软膜的细丝称为终丝,终丝外面包以硬膜附着于自软膜的细丝称为终丝,终丝外面包以硬膜附着于 尾椎椎体的背侧,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粗细不尾椎椎体的背侧,有固定脊髓的作用脊髓粗细不 均,在外形上形成两个膨大部颈膨大发出神经至均,在外形上形成两个膨大部颈膨大发出神经至 前肢;腰膨大在脊髓圆锥的前方发出神经至后肢前肢;腰膨大在脊髓圆锥的前方发出神经至后肢第一节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脊髓的背侧正中有纵向的浅沟称为背正中沟,脊髓 的腹侧正中有纵向的深裂称为腹正中裂在背正中沟的 两侧分别有一背外侧沟,脊神经背侧 根的根丝经此沟 进入脊髓在腹正中裂的两侧,分别有一 腹外侧沟, 是脊神经腹侧根的根丝发出的部位脊髓的横断面( (二二) ) 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中央有纵走的脊髓中央管,前通第 4脑室,内含脑脊髓液在脊髓内部中央管周围的 是灰质,灰质外面是白质 1、灰质 从横断面上看,每侧灰质有两个显著 的突出:背角和腹角,胸腰段脊髓灰质还有两个 不明显的侧角从整体上看,每侧灰质形成背侧 柱、腹侧柱和外侧柱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 构成,背角由联络神经元构成,接受脊神经节内 的感觉神经元的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元腹角 由运动神经元构成,支配骨骼肌的活动侧角由 植物神经元构成脊神经的构成模式图2.白质: 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由纵走的神 经纤 维构成,为脊髓上、下传导冲动的传 导径路。
白质可划分为3对索: ⑴背侧索:为背正中沟至背外侧沟之间的白 质 索内的神经束是由各段脊神经节内感 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构成,有传导本体感觉 的作用 ⑵外侧索:背外侧沟与腹外侧沟之间的白质 既 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⑶腹侧索:腹外侧沟至腹正中裂之间的白质 既 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3 3 脊脊 膜膜脊髓外面被盖有三层结缔组织膜,总称为脊膜 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和脊硬膜1.脊软膜:薄,内含血管、紧贴在脊髓的表面 2.脊蛛网膜:很薄、细而透明,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该腔向前与脑蛛网 膜下腔相通, 内含脑脊髓液以营养脊髓 3.脊硬膜: 白色的致密结缔组织膜,与脊蛛网膜之间形成 狭窄 的硬膜下腔,内含淋巴液,向前方与脑硬膜下腔 相 通在脊硬膜与椎管之间有一较宽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 ,内含静脉和大量脂肪,有脊神经通过在临床 上做硬 膜外麻醉时,即将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的传 导 作用二二. . 脑脑脑位于颅腔内,后端在枕骨大孔处延接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脑可分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 分大脑在前,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小脑位于 脑干的背侧。
大脑和小脑之间有一大脑横裂分开脑脑 干干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 中脑和间脑,是脊髓向前 的直接延续脑 干从前向后依次发出第3~12对脑神经, 大脑皮 质、小脑、脊髓之间要通过脑干进 行联系此外,脑干中还有许多 重要的神 经中枢 脑干的结构与脊髓基本相似,也由灰 质和白质构成,但灰质不像 脊髓灰质那样 形成连续的灰质柱,而是由功能相同的神 经细胞集合 成团块状的神经核,分散存在 于白质中脑干内的神经核可分为两 类:①一类是与脑 神经直接相连的神经核,其中接受感觉纤维的, 称脑神经感觉核,位于脑干外侧部;发出运动纤 维的,称脑神经运动核,位于感觉核内侧,靠近 中线处②另一类为传导径上的神经核,是传导 径上的联络站,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等此 外,脑干内还有网状结构,它是由纵横交错的纤 维网和散在其中的神经细胞所构成,在一定程度 上也集合成团,形成神经核网状结构既是上行 和下行传导径的联络站,又是某些反射中枢脑 干的白质为上、下行传导径 • (一)延髓的背侧与小脑之间有第4脑室, 两侧由前 向后依次有面神经根、前庭耳蜗神 经根、舌咽神经 根、迷走神经根和副神经根 ;锥体前端的两侧有外 展神经根,后部两侧 有舌下神经根。
延髓在机能上是生命中枢所在地,呼吸、 心 跳等均直接由延髓控制,它还有唾液分泌 、吞咽、 呕吐等中枢二)(二)脑桥脑桥• 脑桥位于延髓的前端,在中脑的后方、小脑 的腹侧背侧面凹,为第4脑室底壁的前部;腹侧 有横行隆起,又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及两侧的 基底 部基底部呈横行隆起,由纵行和横行纤维 构成 脑桥的两侧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第4脑 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前方通中脑导水 管,后方通脊髓中央管,内充满脑 脊髓液第4 脑室内有第4脑室脉络丛,脉络丛,可 产生脑脊 髓液第4脑室底呈菱形,也称菱形窝 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其脑室为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其脑室为中脑( (导导) )水管,前水管,前 通第通第3 3脑脑 室,后连第室,后连第4 4脑室中脑水管将中脑分为背脑室中脑水管将中脑分为背 侧侧 的四迭体和腹侧的大脑脚的四迭体和腹侧的大脑脚1) (1) 四迭体四迭体::又称顶盖又称顶盖,,由由 前后前后2 2对圆丘组成前丘较大,是光反射的联络站,为对圆丘组成前丘较大,是光反射的联络站,为 灰质和白质相间的分层结构后丘是声反射的联络站灰质和白质相间的分层结构后丘是声反射的联络站 ,其表面为白质、深部为灰质的后丘核,主要接受耳,其表面为白质、深部为灰质的后丘核,主要接受耳 蜗神经核的纤维,完成听觉反射活动。
蜗神经核的纤维,完成听觉反射活动2)(2)大脑脚大脑脚::分分 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大脑脚底大脑脚底为白质,主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大脑脚底大脑脚底为白质,主 要由大脑皮质至脑桥、延髓和脊髓的运动束组成被要由大脑皮质至脑桥、延髓和脊髓的运动束组成被 盖在中脑水管与脚底之间,相当于脑桥被盖的延续,盖在中脑水管与脚底之间,相当于脑桥被盖的延续, 内有脑神经核内有脑神经核( (如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如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 )、中继核、中继核( ( 如红核、黑质如红核、黑质) )、网状结构和一些上、下行纤维网状结构和一些上、下行纤维三)中脑(三)中脑大脑的后上部(水平 )(四)间脑(四)间脑位于中脑的前方,前外侧被大脑半球所遮盖,内有 第3脑室间脑主要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1)丘脑:占 间脑的最大部分,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由白质髓 板分隔为许多不同机能的核群组成左、右两丘脑的内 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中间块,其周围的环状 裂隙为第3脑室丘脑是皮质下的主要感觉中枢在丘 脑后部的背外侧,有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外侧膝 状体位于前方较外侧,接受视束来的纤维,是视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的联络站内侧膝状体位于外侧膝状体的 后下方,接受由耳蜗神经核的听觉纤维,是听觉冲动传 向大脑的联络站。
丘脑还有一些与运动、记忆和其他功 能有关的核群在左、右丘脑的背侧、中脑四迭体的前 方,有松果体2)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第3脑室的底部,是植物性神经的重要中枢从脑底面看,自前向后 可将下丘脑分为视前部,视上部、灰结节部和乳头 体部等四部分其正中腹侧有垂体柄与垂体连接; 乳头体呈小球状,位于灰结节后的脚间窝中在视束的背侧有一对扁平的核,称视上核;另一对在脑室的外侧壁,位于穹窿与乳丘束之间 ,称为室旁核视上核与室旁核均有细的神经纤 维伸向垂体的神经部,是下丘脑向垂体内进行神 经内分泌的重要途径3) 第3脑室呈环形,围绕着丘脑间粘合部第3脑室后通中脑水 管,前方以一对室间孔通2个大脑半球的侧脑室;腹侧形 成一漏斗形凹陷;顶壁为第3脑室脉络丛,向前经室间孔 与侧脑室脉络丛相接 ( (五五) ) 小小 脑脑• 小脑略呈球形,位于大脑后方,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小脑的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小叶 两条近平行的纵沟,将小脑分为3部分:两侧的小脑 半球和中央部分的蚓部蚓部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与 延髓的前庭核相联系蚓部的其他部分属旧小脑,主要 与脊髓相联系蚓部和绒球小结叶主管平衡和调节肌紧 张。
小脑半球是随大脑半球发展起来的,属新小脑,与 大脑半球密切相联系,参与调节随意运动 小脑的表面为灰质,称小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 小脑髓质/髓树/活树 脑 的 背 侧 观( (六六) ) 大大 脑脑大脑亦称端脑,位于脑干前方,后端以大脑横裂与 小脑分 开,背侧以大脑纵裂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纵 裂的底是连接两半球的横行宽纤维板,即胼胝体 每 个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嗅脑和基底核每个 半球内均有一个侧脑室 1. 大脑半球的外形: 大脑表层被覆一层灰质,称大脑皮 质, 其表面 凹凸不平,凹陷处为沟,凸起处为回,以 增加大脑皮质的 面积 (1)背外侧面:可分为四叶,前部为额叶(运动区);后 部为枕叶 (视觉区);外侧部为颞叶(听觉区);背 侧部为顶叶(感觉区) (2)内侧面:位于大脑纵裂内,与对侧半球的内侧面相对 应内侧 有位于胼胝体背侧并环绕胼胝体的扣带回• (3)腹侧面:又称底面,为构成嗅脑的各组成部 分,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和齿 状回等部 分梨 状叶向背侧折转,为海马回(海马 旁回)海马回 转至侧脑室成为海马 •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和 海马 等,因其位置在大脑和间脑交界处的边缘,所 以称为边缘 叶。
边缘叶以及有关的皮质下结构(包括 基底核、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核和中脑 的被盖 等),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联系,合成一功能 系统,称边 缘系统,其活动与情绪变化、记忆和内 脏活动有关2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两侧大脑两侧大脑 半球的表面覆盖着大脑皮质,皮质深面为半球的表面覆盖着大脑皮质,皮质深面为 白质在大脑基底部有一些灰质团块,称白质在大脑基底部有一些灰质团块,称 基底核半球内各有一个内腔称侧脑室半球内各有一个内腔称侧脑室 (1)(1)基底核基底核::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 状核和豆状核构成尾状核、豆状核和位状核和豆状核构成尾状核、豆状核和位 于其间的内囊,外观上呈灰、白质相间的于其间的内囊,外观上呈灰、白质相间的 条纹状,故合称纹状体条纹状,故合称纹状体纹状体接受丘脑纹状体接受丘脑 和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至红核和黑和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至红核和黑 质,是锥体外系的主要联络站,有维持肌质,是锥体外系的主要联络站,有维持肌 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的作用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的作用2)(2) 白白 质质 大脑半球内的白质由以大脑半球内的白质由以 下下3 3种纤维构成。
种纤维构成 ①①连合纤维: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连接左、右大脑半 球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球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 ②②联络纤维: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