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在眷恋中永恒.doc
3页四月,在眷恋中永恒 ——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几位才女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比如张爱玲,比如萧红,比如林徽因……前两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写的,却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的确,将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见,然而林徽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解之缘,却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与诗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传奇,她自身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也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不妨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认识林徽因把林徽因定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基于她的创作,虽然文学对于林徽因来说,并非主业,著述数量不多,却不为小格局所困,其造诣并不亚于现代文坛的诸多名手,而她作为建筑师的特殊素养和身份,以及颇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气质,也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多集中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这时的她正是开始成熟但依然多梦的时期《你是人间四月天》将林徽因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择精汇编成集,形成纯粹的文学读本,集中体现了林徽因的创作成就和文学才华。
一、从《你是人间四月天》一书中看林徽因主要文学成就诗歌是林徽因创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在该书中收录了25首诗作,其温润柔美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细腻、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她善于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诗性,以寄托情怀,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运用之娴熟,意境创造之幽长,已是现代诗风中较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诗歌的影响,可见一斑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袭来,伴以音乐般的明快节奏,使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如果在文人分类中再给林徽因定位,则她首先应该是一位诗人散文的创作更能明晰地窥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两篇是怀念徐志摩的,可见这一题材在林徽因创作及读者心目中的重要虽然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过后的沉静、理智,但字里行间的感伤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动也许徐志摩对她来讲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倾注如此赞誉的特殊“朋友”,但众人却为他们之间勾勒出一幕楚楚动人的情感悲剧,这一空间实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诱惑力,而且确有动人的故事蕴藏其间,引得读者不懈地进行更为生动的、理想化的补充和演绎。
这是文坛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为她与徐志摩之间灵魂深处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缠绵,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这一段情缘才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才让人对林徽因的一段段动人文字咀嚼再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徽因的确是一位文学家,她身上有着文人专有的素质和眼光,而非是牵强附会,附庸之举小说之于林徽因,与其说体现的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种文学素养她掌握了小说的真谛和理论,比如她在《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一文中说道:“……一个作者,在运用文字的技术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着活力真诚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创作论述,她对文学的理解是具有理论基础的然而,她却未能讲出更加精彩动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注重表现一种细腻的生活情状,因而显得沉着和平淡,但文笔间流露出的语言功底、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和作品中不经意的诗意营造,使她的小说,具备了一定水准和价值,也仅此而已,这并不妨碍林徽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作家,本书所展示的作品,已经可以说明这一点。
2、 本书代表作之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特别赏析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四月,是春天中的盛季,是一年中最珍贵的时节,一如初恋转瞬即逝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究竟是什么样的春景呢——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诉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如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而“你”,已经超越了这个季节,超越了所有一切神圣的景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一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林徽因用这首诗歌,为我们带来了永恒的四月天,让我们沉浸于此,在永恒中眷恋着所有美好的曾经 三、心目中永远的女神——林徽因林徽因很幸运她的父亲林长民十分富有,她得以在十几岁时,随父亲周游欧洲各国因此,她不像一般的中国妇女,被束缚于家中,学着相夫教子,侍侯公婆,而是早早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她天生便有姣好容颜,又受了西方文化熏陶,显得愈发高雅 出身上层社会,思想先进,又具有超凡脱俗的才情、智慧和美貌这般女子,本已非常难得可她更同时具备中华民族传统气节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为躲避日本人的轰炸,随营造学社到四川李庄她的儿子梁从诫和母亲聊天,问:“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回答:“中国人不是有条老路吗?咱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她就是如此,对生死有一分宠辱不惊的淡漠,内心纯净无瑕对待丈夫,她也温柔体贴,无比恩爱可见,她既具有现代的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同时又不失传统美德和女性本质的温婉美好像她这样既像一朵花、又像一棵树的女子,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社会上,都很少有。
只有抱定一种坚实的信念,并为这信念去奋斗、付出,去爱,美才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显现林徽因平生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把她的爱全部无私奉献出来,献给她所钟爱的建筑事业、献给她的朋友、儿女……她测绘了无数古建筑,并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她以她的优美文字和细腻情思,为中国现代文学添加了一笔虽不灿烂却明丽可人的亮色;她被三个男人深爱,最终作出了理性的选择,并从此无怨无悔……她在疾病缠身、面貌憔悴后仍不忘工作,照片中苍白的面容也无法阻碍她身上流出的美的旋律 面对这样的一个女子,倘若还要质疑她的美丽,那么历史封存的秀丽影像以及三个优秀男人的深深迷恋足以说明;倘若还要记忆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全部论著已经足以展现;倘若还要非议她的情感品质,那么那个为她终身不娶的学术泰斗的执着无悔足以澄清;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时光汹涌而至,带走一位传奇而美丽的女子,却让我们永远地瞻仰与念念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