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件-阶段提升课-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13页阶段提升课 第五章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一、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运用文本框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 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结构特征、演变规律等的图形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 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 等特征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如下: (1)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中内容,把握地理关联示意图的主题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找出突破点 (3)观察图中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4)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将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图中,当已知条 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框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5)完成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 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针对训练】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1)选B,(2)选B。
第(1)题,土壤湿度影响地面蒸发,地面蒸发又影响空 气湿度;土壤湿度增大,土壤比热容增大,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植 被覆盖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大气降水增加第(2)题,该示意图表示灌溉引起了 一系列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知识点现象成因解释 自然环 境的整 体性 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采挖中药,生 态环境恶化 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植被破坏 ,土地沙化,生态恶化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整体性:地形对气候、 生物的影响 若大量猎杀非洲热带草原的猎豹、 狮子,羚羊数量会先多后少 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知识点现象成因解释 自然环 境的差 异性 热带水果:椰子 亚热带水果:柑橘 暖温带水果:苹果 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 山地发展“立体农业”利用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 顶种植不同的作物 【针对训练】 1854年3月,英国动物地理学者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在海岛间流浪八年,共采集 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他在研究中发现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 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陆生动物分开,该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 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如有袋类。
为纪念他,科学界将该线称为“华莱士 线”(如图)读图回答(1)(3)题 (1)“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 条件是两侧岛屿() A.曾分离甚远 B.地形特征差异大 C.被海洋包围 D.分属南、北半球 (2)华莱士在马来群岛采集生物标本时,可能会经常遇到() A.火山喷发B.台风袭击 C.丛林山火D.雷电暴雨 (3)马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气候类型多样 C.纬度较低D.无人类活动干扰 【解析】(1)选A ,(2)选D,(3)选C第(1)题, 动物分布与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说明两侧曾分离甚远,动 物各自演化地形特征差异大对动物演化影响不大被海洋包围不一定两侧距 离远华莱士线”两侧岛屿与南北半球无关第(2)题,火山喷发和丛林山火 不可能经常发生,赤道附近基本无台风,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对流旺盛,多雷电暴雨,华莱士在马来群岛采集生物标本时,可能会经常遇到 雷电暴雨第(3)题, 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气候类型单一;马来 群岛人口稠密,人类干预多;土壤肥沃更多影响的是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