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南宁市近年-近年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
26页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高二化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氯化氢的电子式: B. 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C.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答案】B【解析】【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故B正确;C.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其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故答案为B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B. 称NaOH固体质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进行称量C. 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D。
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答案】C【解析】测定溶液pH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所以选项A错误.称NaOH固定质量时,因为氢氧化钠潮解,应该将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选项B错误.苯酚易溶于乙醇,所以可以用乙醇洗去,选项C正确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选项D错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同一物质 B 是同分异构体C C17H35COOH和CH3COOH是同系物 D. 18O2和16O2互为同位素【答案】D【解析】【详解】A.的结构相同,分子式相同,为同一物质,故A正确;B.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C17H35COOH和CH3COOH均含有羧基,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6CH2基团,两者是同系物,故C正确;D.18O2和16O2为不同氧元素的核素组成的氧气分子,属单质,不是同位素,故D错误;故答案为D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OH-=CO32-+H2OB.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C.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D。
碳酸钙和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答案】D【解析】【详解】A.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A错误;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C错误;D.醋酸是弱酸,则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故D正确;故答案为D5.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且均不超过18,其中A与C、B与E分别为同族元素原子半径A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B为氧元素,B与E分别为同族元素,则E为硫元素;原子半径A<B<E<D<C,则C、D与E为同周期元素,C、D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B、E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为24,所以C为钠元素,D为铝元素;A与C为同族元素,则A为氢元素;A.A为氢元素,E为硫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H2S,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D为铝元素,E为硫元素,二者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即D>E,故B错误;C.C为钠元素,D为铝元素,金属性Na>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D,故C正确;D.B为氧元素,E为硫元素,非金属性O>S,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E,故D错误;故答案为C6.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B. pH=1的溶液:Na+、K+、CO32-、SO42-C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D. 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2-、Cl-【答案】A【解析】【详解】A.Na+、NH4+、SO42-、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Al3+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O3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Fe3+和SCN-之间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NO3-在酸性条件下与Fe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答案为A。
7.如图为反应2H2 (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H、O原子形成2mol H2O(g),共吸收1852 kJ能量B. 拆开2molH2 (g)和1mol O2 (g)中的化学键成为H、O原子,共放出1368kJ能量C 2molH2 (g)和1molO2 (g)反应生成2mol H2O(g),共放出484 kJ能量D 2molH2 (g)和1molO2 (g)反应生成2molH2O(l),共吸收484 kJ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故A错误;B.拆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故B错误;C.依据图象数据分析计算,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能量,故C正确;D.依据图象数据分析计算,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能量,故D错误;故答案为C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B. 2 min末的反应速率v(C)=03 mol·L-1·min-1C 2 min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molD. 若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则2 min末A、B的转化率之比为1:1【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A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B.2min内△c(C)=△c(B)=0.4mol/L,故2min内的v(C)==0.2mol•L-1•min—1,故B错误;C.2 min内△c(C)=△c(B)=0.2mol/L,没有指明容器的体积,无法计算D增加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由4A(s)+3B(g) 2C(g)+D(g)可知,相同时间内A和B的变化物质的量之比为4:3,设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amol、3amol;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设起始时A和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bmol、3bmol,则2 min末A、B的转化率之比为: =1:1,故D正确;故答案为D9.在恒温下使NH2COONH4 ( s) 2NH3 (g)+CO2 (g)达到平衡,不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
V正(NH3) =2V逆(CO2) B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C.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v正(NH3)=2v逆(CO2),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该反应中只有NH3(g)、CO2(g)为气体,二者体积之比始终为2:1,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不能根据氨气的体积分数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NH2COONH4(s)为固态,则混合气体的质量为变量,根据ρ=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10.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对该电池的描述合理的是:①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③Cu为负极,Zn为正极;④原电池在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溶液流向正极;⑤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
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①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硫酸浓度减小,故①错误;②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②正确;③该原电池中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③错误;③原电池中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③错误;④锌失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所以电子流向为由Zn经导线流入Cu片,即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故④错误;⑤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⑤正确;故答案为ANaNO2像食盐一样有咸味,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反应:2NaNO2 +4HI=2NO↑+I2 +2NaI+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IB 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NaIC 该反应中每生成lmolI2转移2mol电子D 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可以服用HI溶液解毒【答案】C【解析】A、由NaNO2~ NO,N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到+2价,得电子,所以NaNO2是氧化剂,由HI~ I2,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到0价,失电子,所以HI是还原剂。
错误;B、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错误;C、由HI~ I2,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到0价,每生成一个碘单质需要失2个电子,因此每生成lmolI2转移2mol电子正确;D、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服用HI溶液产生有毒的NO,不可服用HI溶液解毒.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察氧化还氧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六字法则“升失氧,降得还”.此反应中,需注意 HI一半是作酸、一半作还原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