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大全+文言文练习题(DOC 17页).doc
17页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大全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2.用原文回答4分) “赞语”中“ ,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1分)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2分)(二)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2分)(三)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3.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答案(一)五柳先生传 1.①特别爱好 ②到,往 2.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1分)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1分) 好读书性嗜酒(1分)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1分)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三)桃花源记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 D(2分) 3. C(3分)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答案(一)五柳先生传 1.①特别爱好 ②到,往 2.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1分)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1分) 好读书性嗜酒(1分)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1分)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三)桃花源记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 D(2分) 3. C(3分)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 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节选自《礼记·学记》)【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①说:通“脱”,解脱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故君子之教喻也________②师逸而功倍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答案】 (1)所以;闲适,轻松(2)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故”,因此,所以逸”,闲适,轻松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既:已经;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②道: 引导 ;和:和谐,融洽;强: 劝勉 ;开: 启发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这句话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把“善问者”和“不善问者”进行对比,并且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⑴所以;闲适,轻松 ⑵ 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⑶ 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⑷ “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了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