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低年级口算教学中的缺憾及对策.doc
2页探析低年级口算教学中的缺憾及对策一直击现状·一轮新课程实验下来,我们发现,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不是很理想为了解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实际状况,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对学生进行了检测他们刚好学完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我们把教材中学生已练过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题作为检测内容,检测结果如下:最快的一位学生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错2道;1/3的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还有的在4分钟内完成,最慢的用了5分钟多而全对的只占18%,最差的错了12道错误的类型不一,个体差异甚大,与配套教学参考用书中所建议的“期中每分钟做对6道”的要求标准距离较大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二、追根溯源为什么学生的口算能力大不如从前呢?我们数学组进行了专题研讨,追根溯源,认为其主要症结在于:1、 口算意义价值的缺失老师们对口算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深,大家普遍认为口算比较简单,属于浅层次的内容,因此对口算比较忽视2、 口算思想方法的缺失教学中,教师普遍是重结果,轻过程,满足于口算正确忽略口算方法的指导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使老师不愿多花时间去分析比较各种口算方法的优劣,更不去关注口算中应渗透什么思想,这样自然也就造成口算思想与方法的缺失,并导致口算“笔算化”现象盛行。
3、 口算技能目标的缺失课程改革后,“问题情景”“综合应用”取代了传统课堂上的口算练习口算训练少、形式单一虽然每个年级有配套的口算练习本,但很少安排专门的训练时间,只是布置学生课外自己练习,集体核对答案练习的形式主要以笔算为主,忽视了口算技能的形成三、有效对策1、理论支撑-——研读口算的实质和要求 “什么是口算?为什么要口算?各年级的口算目标是什么?”老师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新课标及相关的理论书籍,并举行专题讨论经历了学习、交流、评价等“头脑风暴”,大家领悟了口算的实质和价值同时,也明确了第一学段各年级的口算要求心中有纲,行动就有了方向2、算法探究——掌握口算的算理与方法1)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 算理是算法的依据喝核心,口算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经历算理的探究过程如教学“9+2”时,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操作过程说出计算方法:从2中拿出1给9凑成10.老师板书口算过程这样学生经历了“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初步感知了算理紧接着老师再让学生计算“9+6”,学生可能会脱口而出:把6分成1和5,9+1=10,10+5=15.“分解、凑十”思想已根植于学生心田 (2)经历口算算法择优的过程追求算法多样化,确实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对于口算方法来说,必定存在着优劣之分。
所有口算不能盲目的去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灵活选择最优算法,并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方法与思想,正确进行口算3)经历找错、纠错的过程找学生经常出现的口算错误作为口算练习,让学生“小医生”,判断对错→找出错处→分析错因→及时改正这种针对性练习,不仅让学生在找病因、改错中掌握了口算方法,还锤炼了学生的思维4)经历口算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口算时,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做题前,先要完整的看清每个数和每个符合)、二想(想最优计算方法)、三算(认真计算不出错),直至习惯成自然3、技能形成——采取多样的操练方法 教师要采用多样的口算操练方法,适度加大练习量,使学生逐步实现思维过程内化后的“自动化”,达到脱口而出 (1)视算听算常规练 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并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学生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每节课始,可安排3~5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等常规练习,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同时,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2)新旧知识同步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