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docx
45页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单选题1. 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 )A.廖世承B.黄翼C.陈鹤琴D.肖孝噪3. 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 )A.希腊B.英国C.美国D.德国4.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与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A.自然实验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5. 为了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采用 ()A.横断研究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聚合式交叉设计D.三个均可6. 一种观点认为, ( )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A.桑代克B.普莱尔C.何林沃斯D.霍尔7.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 )A.观察法B.测验法C.教育心理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8. 将横断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A .聚合交叉设计B .单因素实验设计C .多因素实验设计D .跨文化研究设计9.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A .达尔文于 1876 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 .冯特于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 .霍尔于1922 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10.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A.验证性实验B.探索性实验C.自然性实验D.实验室实验11. 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这是遵循了( )A.发展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 .伦理性原则12. 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遵循的是( )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发展性原则13. 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 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这种研究设计属于 ()A.横断研究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聚合式交叉设计D.因果研究设计14.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是指()A.种学发展心理学B.种族发展心理学C.社会发展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15. 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16. 通过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作( )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问卷法17. 随机选择两组学生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 只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测量并比较测量结果, 以了解实验处理是否影响所测量的行为 这种研究设计叫做()A. 纵向研究设计B. 聚合式交叉设计C. 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D. 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18. 1930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A. 古迪伊纳夫B. 霍尔 C. 布鲁纳 D. 何林沃斯19. 1924 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陈鹤琴 B.廖世承C.肖孝噪 D.潘菽20. 预测个体在某项特定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成就水平的测验称作( )A .成就测验B .性向测验C .智力测验D .形成性测验21. 成就测验试图测量个体经过学习与训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以便认定学习与训练的成效,亦称作( )A.形成性测验B.性向测验C.智力测验D.潜能测验22.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个体发展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与()A.老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环境心理学23.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个体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与()A.比较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文化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24. 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A .弗洛伊德B .埃里克森C .皮亚杰D .维果斯基 填空题1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 出版《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 . 发展心理学主要探讨个体心理 的特点与规律 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 的心理特点与规律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有 、 与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等4 .的进化论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5.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这种研究设计为6 . 根 据实验 场所 的不 同 , 实 验法可 分为实验法 、 教 育心理 实验法 与实验法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 原则、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伦理性原则8 .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的追踪研究于1925 年写出并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9 .根据测验目的不同,心理测验可分为成就测验、性向测验、 测验与 测验名词解释3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8 .横断研究设计3 .聚合式交叉设计4 .生态学运动37.纵向研究设计44.教育心理实验法简答42 .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42.简要说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遵循的发展性原则的主要内涵。
46.研究者需要了解“整词拼读”教学法的效果请用“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并简要说明分析研究数据的要点是什么45.发展心理学所探索的心理发展的规律问题主要有哪些45.请比较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与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的特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单选1 .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依德B.皮亚杰C.艾里康宁与达维多夫D.埃里克森2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性矛盾是()A.主动性对内疚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亲密感对孤独感3 .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A.原我B.自我C.超我D.A与C4 .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与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想法一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A.自我中心主义B.直观形象性C.知觉的集中性D.不可逆性5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B.达维多夫C.维果斯基D.列昂节夫6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是()A.主动与内疚阶段B.勤奋与自卑阶段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D.亲密与孤独阶段7 .弗洛依德认为,最容易降低的焦虑是()A.神经性焦虑B.客观性焦虑C.道德上的焦虑D.器质性焦虑8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A.演绎推理能力 B.守恒法C.直观形象性D.自我中心9 .依据“性”的发展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依德B.皮亚杰C.艾里康宁与达维多夫D.埃里克森10 .弗洛依德认为,由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焦虑是()A.神经性焦虑B.客观性焦虑C.道德上的焦虑 D.器质性焦虑11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个体清晰的自我概念出现的阶段是() D.亲密与孤独阶段A.主动与内疚阶段B.勤奋与自卑阶段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 .皮亚杰认为,( )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开始形成守恒性A.前运算B.形式运算C.具体运算D.感知运动13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维果斯基B.霍尔C.科尔伯格D.皮亚杰14 .(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与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A.华生 B.霍尔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15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A.主动与内疚阶段 B.勤奋与自卑阶段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D.亲密与孤独阶段16 .弗洛依德认为,担心违背超我所产生的焦虑是()A.神经性焦虑B.客观性焦虑C.道德上的焦虑D.器质性焦虑17 .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研究其惧怕情绪发展的方法是()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D.试误1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的是()A.原我 B.自我 C.超我 D.自我理想19 .弗洛伊德将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导致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作 (A.神经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客观性焦虑 D.良心的焦虑20 .埃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A.信任对不信任B.勤奋感对自卑感C.亲密感对孤独感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2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冯特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华生22 .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什么系统的产物 ? ()A.动机 B.内驱力C.习惯 D.情绪23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最原始、最难以接近的部分是()A .超我B .原我C .自我D .良心24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B .勤奋对自卑的矛盾C.主动对内疚的矛盾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25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成熟 B.练习与习得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26 .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7 .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 .实验法B .测验法C .临床法D .问卷法28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与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 .华生B .皮亚杰C .朱智贤D .弗洛伊德29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30 .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1.埃里克森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的依据是(A.心理社会性危机B.性本能 C.思维逻辑性D.习惯系统32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A .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B .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C.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D.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33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A.先天的成熟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吮吸34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叫()A.图式 B.同化 C.顺应D.平衡35 .弗洛伊德所指的潜伏期是在()A.1— 3岁B.3— 6岁C.6— 11、 12 岁 D.11 、 12 岁36 .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与丰富主体的动作。
这过程叫(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37 .“最近发展区”是指()A .儿童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