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docx
4页道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状况下,冬季路基开头结冻,不断向深处进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差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首先结冻,薄膜水渐渐移向冰晶体而结冻,于是该处土粒四周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很多外表能,增加了从水膜较厚的土粒处吸湿的力量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在正温区内,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四周移动,汽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局部冻结,局部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区的水分转移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随着气温的下降,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面冻裂或冻胀隆起待到来年春季,气温上升至零度以上时路面构造层及路基开头化冻,由于路面导热性大,使构造层自身及其下路基土溶化较快,路基中的水分不能快速向下或向两侧排解,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路基强度及承载力量显着降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严峻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量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二、影响翻浆的因素 1、土质粉性土是最简单翻浆的土,该土的毛细管水上升较高、较快,在0℃以下水分聚流严峻,且当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简单失稳粘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但上升速度较慢,因此,只有在水源供应充分、且土基冻结速度缓慢的状况下,才可能形成比拟严峻的翻浆,砂土在一般状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它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同时该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也能保持肯定强度 2、气候多雨的秋天;温和的冬天;骤热的晚春;春融期降雨等都是加剧湿度积聚和翻浆形成的不利气候例如,初冬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大量水分就会聚流到距路面很近的地方,将产生严峻翻浆反之,初冬很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路面较深处,则路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消失翻浆 3、水翻浆过程就是水在路基土中转移、变化的过程地面排水困难,路基填土高度缺乏,边沟积水或利用边沟作农田灌渠,路基靠近坑塘、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供应的充分水源是形成翻浆的重要因素 4、行车荷载道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作用最终形成和暴露的在其它条件一样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就会愈多、愈严峻 三、翻浆的防治 1、提高路基,加强排水。
依据实际状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依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状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枯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枯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2、修隔温层在路面下铺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小孔隙多,传热力量小,可使它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至50cm,其宽度要比路面每边多30至50cm 3、铺设隔离层当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且又不宜提高路基时,可铺设隔离层隔离层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0.5至0.8m处,目的在于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防止在负温差时的水分积聚,以保持路基上部处于枯燥状态隔离层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透水和不透水两种透水的隔离层是采纳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铺成的,厚度为0.1至0.2m不透水的隔离层可用沥青土(厚2.5至3.Ocm)、喷洒沥青材料(2至5mm)或者铺油毛毯、塑料薄膜等做成 4、降低地下水位为了不让地下水大量上升到路基上部土层,可设法降低地下水,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设置渗沟。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在边沟底下设置排水渗沟,以降低地下水位 (2)路肩盲沟为排解春融期路基中的自由水,到达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目的,可在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4%至5%的坡度,盲沟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面30cm 5、改善路面构造 (1)、铺设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纳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具有肯定的强度,能将荷载进一步集中,从面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2)、铺设石灰土、煤渣石灰土垫层石灰土的水稳性和冻稳性较好,能减轻路基的冻胀和翻浆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采纳,须与其它措施协作应用,如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煤渣石灰土防治路基翻浆的作用与石灰土大致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