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及对策.doc
6页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及对策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件令教师、家长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本文试 从心理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一、中学生“早恋”的成因中学阶段学生身心最大的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发展和心理上的急剧 变化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中学生的性心理已由“异性疏远期" 发展到“异性接近期”,并逐渐向“两性恋爱期”发展男女同学之 间不再象青春初期(小学阶段、初中低年级阶段)界限分明,相互躲 避,大多表现出一种接近异性的心理他们开始精心修饰自己,重视 自己的形象许多学生在精美笔记本、文具盒贴满青春偶象的照片 他们常用一种欣赏的心情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和行为;自 己也总想以各种方式引起异性的注意一些容貌俊美、举止优雅,或 在文体、学业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更为引起异性的注意这种男女生 之间彼此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中必然要 经历的阶段真象歌德所说:“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 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至真至纯所以,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 两性间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爱慕之情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美好 的。
但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特别他们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因而,…些学生不能 很好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缺乏健康的异性交往心理,把异性 吸引误认为爱情,过早地把那种爱慕之心发展为恋爱,产生“早恋” 他们往往因一句动听的话、一封友好的信、一个爱慕的眼神、一次美 好的交往而动情,开始谈情说爱;或者在情感的冲动下,主动以写信、 传条子、约会等方式向异性表示“爱情”当然,“早恋”心理及行为的发生不只是由其生理因素,还有其社会 因素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开放,文化娱乐的多样化,大众传播中 性、婚恋内容的剧增,同龄人的互相感染式影响,都促进中学生的性 心理的早熟和性意识的强化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性文化”(诸如 色情文学、色情影视、色情音乐等)泛滥,诱使一些学生模仿、效尤, 导致早恋,甚至误入歧路,违法犯罪另外,由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 “性知识”教育滞后,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产生对性 的神秘感和畸形的好奇心,这也是造成中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之O二、中学生“早恋”心理类型及危害中学生“早恋”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恋爱,真正的恋爱是建立在一定 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
爱情是一种深沉的感情,它涉及思想、品德、 体魄、阅历、学识、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这一切对 于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定型,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中学生“早恋”,是 他们在人生乐曲中过早地奏响的一段走调的爱情主题因而,“早恋" 心理实质上是青春期心理障碍的反映,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据调查 研究,笔者将“早恋”心理归纳为如下儿种类型:(-)猎奇型不少中学生“早恋”是在缺乏理智的控制下,为满足 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而形成在这“恋爱”过程中,生物性的内容大 大胜过社会性因素同时,不良的社会因素也会起很大的诱发作用, 一些学生正是由好奇模仿而陷入“早恋”泥潭的二) 幻想型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看来 爱情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世界只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他们为了“恋爱”可以将其余一切(包括学业、纪律、物质条件等)抛置脑外, 以为“恋爱”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有的中学生恋上了某个同学时, 在不了解对方人品、性格、兴趣、家庭、志向等基本情况下,就自我 陶醉了,并以为终生有托,可结百年之好了三) 游戏型由于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一些“早恋”生说好就好, 说坏就坏,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这 种人的“恋爱”对象很不稳定,甚至同时和几个人“交朋友气(四) 逆反型简单粗暴地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往往会激起一些学生 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反而强化他们对性与婚恋的神秘感 与不健 康的好奇心这种“禁果效应”就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学生“早恋"现 象的发生五) 依赖型一些中学生内习孤独,他们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 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精 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很多寂寞、烦恼和痛苦当这种心理体 验变得强烈时,就需要寻找可以依赖的“意中人”来倾诉一旦出现 他们想象中的异性,很有可能发生“早恋气 综上所述,中学生“早 恋”心理是不成熟、不健康的他们对爱情的真正含义,以及怎样迫 求爱情等根本问题,缺乏健全的理性的认识正因为“早恋”学生缺 乏健康爱情观,不能正确地把握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并且他们没有能 力承担恋爱婚姻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基础,所以一旦有社会风浪的冲 击,那种所谓热恋中的海誓山盟便告烟消云散,即便有时一些痴情者 表现出的异常“坚定”,甚至以身殉情,那也只能表明他们理智低下 意志薄弱,还无法抑制狂热的感情可见,中学生不成熟的感情维系 的爱情是不会巩固的,而且感情本身也会随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的,因此中学生还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如果中学时代就把 自己的命运拴一一个情况多变的人身上,往往会自食苦果。
中学时 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谈情说爱必然会分期待精力,影 响学业进步,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生挫折,就会给自己带来更 大的烦恼和痛苦,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给自己带来终身遗憾有资 料表明,当前表少年性犯罪以及暴力、盗窃犯罪很多正是起因于“早 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三、中学生“早恋”的对策中学生“早恋,,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 样的对策呢?事实告诉我们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手段,不仅不会 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反之,对中学生“早 恋〃,不闻不问,不教不管,放任自流,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 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科学的行 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强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 指出一定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把青春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五个 方面的内容之一明确提出来了我们应摒弃那种“谈性色变”的落后 错误的观念,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青春期的教育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这三方面内容适 时、适度、适当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 变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懂得 自理、自护、自爱、自重、自强。
只有当他们获得了科学的性知识, 才能消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有效地抵制他们可能从非正常渠道狗的 “伪性科学”,克服畸形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早恋”、“性 罪错”等问题二)加强理想教育,开展多种活动有理想、进取心强的学生往往 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他们不会对异性表现出过分的热心在较强 的理智控制下,一般是不会产生“早恋"的中学生只有在正常交往中(包括异性交往),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 健全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因而我们并不反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纯洁 的友谊值得警惕的是性情孤僻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病态心理,不是视 与异性交往为“可耻”之事,就是对异性产生非分之心同样,一个 厌倦集体活动的学生,往往是一种不良心理的表现为此,我们引导 他们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心理;积极组织 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健全人格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 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让他们精力在活动中得到 体现,情感在爱好中得到升华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抵御不良风气影响和腐朽思想侵 蚀这也是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必要措施三)讲究疏导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对待“早恋"学生我们要从理 解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针对他们不同心理特点,寻找教育突破口, 因势利导,采取最佳方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有时■候,一•个贴 切的比喻,几句知心言语会起到特殊的作用几年前,笔者执教的文 科班中,有两位班干部出现“早恋”现象,影响了学习针对他俩非 常爱好诗歌这- -特点,我受-位老师的启发,在- -天放学后悄悄地把 他们叫到办公室,在“闲谈”中,赠给他们一首汪国真(当时中学生 最喜爱的流行诗人)的诗歌:《无题》“他和她/只是走在一,起/便成了 一道作文题/同学先做/老师后做/家长最后做/世上多了三篇文章/人间 少了一份美丽疽几天后,他们都在周记上都表示要正确区分好友谊 和恋爱,趁热打铁,当天,我又分别同他们作了一次长谈,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终于使他们走出了 “早恋”误区这首诗便是一把打开心 灵之锁的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