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206例儿童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doc
5页1湖南地区 206 例儿童 β-地中海贫血基 因突变类型分析作者:李婉丽 邹爱军 杨海霞 蒋小梅 张本山 吴攀 郑敏翠 宋国才【摘要】 目的分析湖南地区儿童 β-地中海贫血患儿珠蛋白基因缺陷类型,为开展相关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血液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电泳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筛查地中海贫血患儿,用 PCR 法扩增目的基因,使用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靶基因,判断基因突变类型,检测中国人 8 个常见及 9 个罕见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206 例儿童 β-地中海贫血中突变基因类型共有 17 种,分别为纯合子 13 例,基因型是 CD41-42(2.43 %),IVS-2-654(3.39 %)和 CD17(0.49 %);杂合子 175 例,常见的基因型是 CD41-42(40.77 %),IVS-2-654(22.81 %),CD17(7.76 %),-28(7.28 %),CD71-72(2.43 %);双重杂合子 18 例,基因型是 CD41-42/IVS-2-654(2.43 %),IVS-2-654/-28(1.94 %),CD41-42/CD17(1.46 %),IVS-2- 654/CD17(0.97 %),CD41-42/CD27-28(0.49 %),IVS-2-654/CD71-72(0.49 %),IVS-2-654/-29(0.49 %),CD41-42/-28(0.49 %)。
结论 本研究发现湖南地区儿童 β-地中海贫血患儿 β-珠蛋白基因缺陷类型共有 17 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布存在区域差异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β-珠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类型分析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 β-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造成肽链合成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 β-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的一组血红蛋白病,属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我国南方地区多见,我省也比较常见张秀峰等[1]对深圳地区 3 068 名育龄人群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状况的调2查发现湖南地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者达 5 %左右,次于广东、广西、福建笔者分析了湖南地区儿童 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 β-珠蛋白基因缺陷类型和临床特征,为减少/控制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取 2007 年 5 月至 2009 年 3 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疑为地中海贫血的患儿,每个患儿同时做血常规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及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共确诊 β-地中海贫血 206 例,年龄 2 月至 12岁,男 97 例,女 109 例,均为湖南籍;所有患儿采血前 3 月均无输血。
1.2 方法1.2.1 血液细胞分析采用日本 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做血液常规分析,实验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质控记录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值正常参考值为 MCV 82~94 fL,MCHC 260~320 g/L,RDW 0.11~0.161.2.2“一管法”[2]采用广东米基公司的试剂及方法做“一管法”红细胞渗透脆性分析,以红细胞脆性60 %为正常1.2.3 血红蛋白电泳分析3采用法国西比亚公司的电泳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做血红蛋白电泳各种不同血红蛋白含量在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详见试剂盒说明书1.2.4 基因诊断采用深圳益生堂公司提供的 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试剂盒 (1)用无菌抗凝管新采集柠檬酸钠抗凝全血或-20 ℃以下保存的柠檬酸钠抗凝全血 2 mL 混匀,分离血浆与血细胞,-85 ℃存放,外周血 DNA 提取筛查出的阳性标本采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抽提基因组 DNA(由深圳益生堂公司提供说明书) (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反应 PCR 扩增管标号,分别加入 45 μL PCR 反应混合物至含有扩增所需的 DNA 多聚酶各管中;吸取 2 μL 处理样本上清液至 PCR 反应管中,混匀,5 000 r/min 离心 30 s。
然后按下列参数进行 PCR 反应:94 ℃ 5 min→(94 ℃ 60 s→55 ℃ 30 s→72 ℃ 60 s)×35 个循环→72 ℃ 5 min (3)杂交 取 15 mL 塑料离心管,标明患者编号,放入同样标有患者编号的膜条,加入 A 液(2×SSC,0.1 % SDS,pH 7.4)12 mL,加入 1 支 PCR 产物,拧上离心管盖将塑料管放入沸水中加热 10 min,取出,放入 42 ℃杂交箱或水浴箱杂交(杂交时间应长于 2 h),同时取 1 只 50 mL 塑料管,加入 40 mL B 液(0.5×SSC,0.1 % SDS,pH 7.4),拧紧盖子,一并置于 42 ℃杂交箱或水浴箱中进行预热(至少 0.5 h) (4)洗膜取出膜条,移至装有预热 B 液的 50 mL 管中,于 42 ℃轻摇洗涤 30 min(每管 40 mL 溶液) (5)显色液配制 1∶4000 的POD 溶液(2 张膜以下用 3 μL POD 母液配制成)12 mL 使用液在 15 mL 离心管中进行操作,多于 2 张膜时请选择适当的容器,如合适大小的培养皿,配制可以淹没所有膜的 1∶4000 的 POD 溶液,配置好的 POD 溶液在密封情况下于 4 ℃可存放 1个星期),室温轻摇浸泡 30 min,用镊子小心取出膜条,剩下的 POD 溶液可置 4 ℃4存放,可重复使用 1 次。
用 A 液在平皿中室温轻摇洗膜 2 次,每次 5 min,再用 C液(柠檬酸钠 14.7 g 溶于 450 mL 纯化水,用浓盐酸调 pH 值至 5.0,最后定容至500 mL)室温轻摇洗膜 2 次,每次 2 min,同时配制新鲜显色液将膜条浸泡于显色液中避光显色约 10 min,将显色的膜条在纯水中快速漂洗 1 次,进行结果判定检测中国人 8 个常见及 9 个罕见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CD41-42(-TCTT),IVS-2-654(C→T),CD17(A→T),-28(A→G),CD26(G→A),CD71-72(+A),CD43(G→T),-29(A→G),起始密码子 ATG→AGG,CD14-15(+G),CD27-28(+C),-32(C→A),-30(T→C),IVS-1-1(G→T),IVS-1-5(G→C),CD31(-C),CAP+40—+43(-AAAC)6)结果判断观察膜条上出现的蓝色斑点,在野生型探针相应的位点出现蓝色斑点即为该位点的基因突变(见图 1)图 1 显色后的RDB膜条注:(A)17 个位点未见突变;(B)CD41-42(-TCTT)/IVS-2-654(C→T)双重杂合子;(C)CD41-42(-TCTT)纯合子2 结果通过 β-地中海贫血筛查和血红蛋白电泳,最后经基因诊断确诊 β-地中海贫血患儿 206 例,其突变基因类型共有 17 种,分别为纯合子 13 例,基因型分别是 CD41-42(2.43 %),IVS-2-654(3.39 %)和 CD17(0.49 %);杂合子 175 例,常见的基因型分别是 CD41-42(40.77 %),IVS-2-654(22.81 %),CD17(7.76 %),-28(7.28 %),CD71-72(2.43 %);双重杂合子 18 例,基因型分别是 CD41-42/IVS-2-654(2.43 %),IVS-2-654/-28(1.94 %),CD41-42/CD17(1.46 %),IVS-2-654/CD17(0.97 %),CD41- 42/CD27-28(0.49 %),IVS-2-654/CD71-72(0.49 %),IVS-2-654/-29(0.49 %),CD41-42/-28(0.49 %)。
其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别见表 1~2表 1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纯合子、杂合子分布频率例 3 讨论51925 年 Thomas Cooley 和 Pear Lee 首次描述这种发生在意大利儿童的严重贫血1932 年 George H,Whipple,William L,Bradford 等又发表了有关这类疾病的报道[1]由于早期的病例均发生在地中海国家,所以又称为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但以后发现这种疾病不只限于地中海国家,而是广泛发生于热带国家的遗传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长江以南各省发病率高,除广东、广西、海南省等发病率最高外,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也是高发区[3]β-地中海贫血是高度异质性单基因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分子遗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 1.5 亿以上人口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4]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已发现 200 多种 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我国报道有 23 种[5],其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具有明显的种族性和地域性差异目前对于重型患者的治疗还没有可以大规模推广的良方,虽然高效输血加铁鳌合剂是基本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外周血、脐血)是目前根治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但受供体来源、并发症、治疗费用及技术难度等方面因素影响,只能治愈部分患者,故难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而基因导入、基因改造、药物调控基因表达等治疗手段效果尚不确定,尚在实验研究阶段[6],故临床上逐步减少/控制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是预防的关键,对夫妇双方皆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孕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杜绝重症 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是降低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及逐渐消灭本病的最佳措施本文统计结果表明,湖南地区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发生频率分别为 CD41-42(40.77 %)、IVS-2-654(22.81 %)、CD17(7.76 %)、-28(7.28 %)、CD71-72(2.43 %)本文 13 例 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和 18 例双重杂合子均表现出中、重度贫血状态1996 年杜传书[7]列出我国人群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频率依次为 CD41-42(41.6 %)、IVS-2-654(21.9 %)、CD17(18 %)、-28(8 %)、CD71-72(3.9 %),本文报道数据与此较6为接近本文结果与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的相关报道差异不大[6,8],考虑与地理位置毗邻相关,但与深圳有关研究结果相差较大[9],可能与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人口背景有关本研究进一步证明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布存在区域差异[10]。
地中海贫血的遗传方式与性别无关,大部分为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即杂合子,虽然临床症状较轻,但两个杂合子的任何一个后代都有 1/4 的机会成为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而这种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则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溶血性贫血、黄胆、肝脾肿大、骨变形、生长迟缓等特征,通常在青春期前死亡[11-12],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故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对防止重型患儿的出生很有必要β-地中海贫血分子基础及遗传方式较明确,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通过人群干预可以预防的常见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地中海贫血出生缺陷的干预工作目前常用的基因诊断方法已较成熟,可简便、高效、准确、快捷地诊断 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及携带者的基因类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这为以后在该地区开展 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可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迁徙与流动更加活跃,由于我省人口密集,且与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广东、广西毗邻,两个同型地中海贫血的人结婚的机会很多所以本研究对于扩大筛查面,特别对育龄人群进行筛查、基因诊断可提供有效帮助,有利于积极开展社会宣教、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工作,从而达到优生优育,降低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提高人口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