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预测.doc
11页人力资源预测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马尔科夫法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姓 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在最低的成本情况下,预测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成为了很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是发展中的企业的重大问题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因此很多企业在预测未来的人力需求时往往采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本文采用了预测方法中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方法——马尔科夫法来对企业未来的人员需求情况进行预测,介绍了马尔科夫法的应用原理和步骤,最后通过模拟实例进一步的说明,指出马尔科夫预测方法中,建立转移概率矩阵是实施马尔科夫预测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步,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不断的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转移概率矩阵,从而可以使得马尔科夫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得以提高关键词:人力资源;需求;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目 录一、引言…………………………………………………………………… 3二、马尔科夫预测的基本模型…………………………………………… 3(一)马尔科夫法简介 ……………………………………………………………… 3(二)马尔科夫法预测的基本原理 ………………………………………………… 3三、马尔科夫法的预测步骤和模拟实例 ………………………………… 3(一)马尔科夫法的预测步骤 ……………………………………………………… 3(二)模拟实例 ……………………………………………………………………… 6(三)结论 …………………………………………………………………………… 9参考文献………………………………………………………………………………… 9致谢信……………………………………………………………………… 10一、引言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程度也会加剧,而人才正是在这一竞争中最主要的因素[1]在现阶段,经济实力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只有占据了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够在现在的社会竞争中取得胜利,所以对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运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的内外条件,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预测,是确定企业是否能够保证员工具有必要能力,以及员工来自何处的过程可以获取人力资源的地方包括内部劳动力市场,如:可以被晋升、培训、重新配置的员工[2],另一个地方就是外部劳动力市场,如:当地的、地区的都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的方法.运用该方法比较简单,可以根据以往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预测的结果比较的粗糙,精度难以达到要求,同时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情况另一种就是定量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需要的人员数目[3]在运用定量预测方法时,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和逻辑推理,对企业人力资源未来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进行预测,以此确定其数量化目标现在应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趋势法等。
运用这些方法时,需要考虑以往多年的数据,通过分析归纳,最终找出其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规律,然后进行预测整个预测的过程比较的复杂,预测成本也比较高,预测时间比较长为了减少在预测过程中以前因素对现阶段人力资源供应预测的影响,采用马尔科夫法进行预测通过建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来预测未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以期望对企业在人力资源预测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马尔科夫预测的基本模型(一)马尔科夫法简介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就是根据变量的某些现在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它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提供某种决策依据基本的方法就是建立转移概率矩阵进行预测和决策[4]二)马尔科夫法预测的基本原理马尔科夫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对马尔科夫链的求解过程马尔科夫链是指具有无后效性的时间序列,是具有马尔科夫性质的随机变量X_1,X_2,X_3的一个数列即序列将来处于何种状态只与它现在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它过去的状态无关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过程中,马尔科夫链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掌握各类人员的转移概率,用马尔科夫链推断预测未来的各类人员分布和人数[5]通过建立移动转移概率矩阵,在预测时这一矩阵描述的是组织员工流入、流出和内部流动的整合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发现过去组织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推测组织在未来人员的供给情况.马尔可夫链模型通常是分几个时期收集数据,然后再得出平均值,用这些数据代表每一种职位中人员变动的频率,就可以推测出人员变动情况。
马尔科夫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无后效性”,可以用条件概率来进行表示.用来表示在时刻时,企业有N个岗位,每一个员工现在所处的位置为(即=1,2,3……)设在第时期,员工所处的岗位为,在时期所处的岗位为,则该员工在这一段时间内从第个岗位流动到第个岗位的可能性可以用下式来表示:将这些概率值依次排列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矩阵:称该矩转移概率矩阵上面的矩阵可以表述为从预测的初期到下一个时期的人员变动情况,称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由马尔科夫链的性质可以知道,从预测初期到第k个时期的转移概率矩阵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的k次幂.所以k步转移概率矩阵为: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关键就是要确定出人员变动的转移概率矩阵,通过该矩阵可以清楚的描述出企业人员的流入、流出的变动情况三、马尔科夫法的预测步骤和模拟实例(一)马尔科夫法的预测步骤用马尔科夫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可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未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结构进行预测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进行人力资源调查企业需要带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统计,调查出企业现在的岗位的人员分布情况,即要知道初期各个岗位的人员数量,用来表示则可以知道初期的概率转移矩阵为(2)调查企业人员流动变化情况, 即调查企业中某一岗位员工的流人、流出和不同岗位间内部流动情况。
表示从时期到时期,人员在两个岗位之间(i,j)流动情况.可以知道在每一个层级上都满足了:这样就建立了概率转移矩阵3)预测在均衡状态下,第k期的人力资源的人员分布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求解:通过求出的第k期的人力资源分布情况,与期初的人员进行比较,预测出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数目二)模拟实例某企业在2008年为了编制未来三年内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需要预测出未来三年内的人员需求情况依据企业一系列的相关考核条件,调查处该企业在2008年的人员分布情况为:高层、中层、基层、流退(流失或退休)的人员分别为30人,120 人,450,0 人根据历史资料,各类人员在企业内的流动情况如下表(3-1)所示:表3-1 各类人员企业内流动情况表项目高层中层基层流退高层0.80150005中层0.050.75010.1基层00080.2流退0001在上面的表格中,对于高层人员来说,会有80%的高层人员留在原处,有15%的高层人员降到中层,还有5%的高层人员会被辞退对于中层、基层和流退的情况是一样的解释有上面的已知信息,可以首先得出企业在初期的人员分布情况即:转移概率矩阵为:所以在2009年的人员分布情况为: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2009年人员将会流退103人,所以在改年需要人员为103。
此时的基层员工数目为372+103=475所以员工在2009年的分布结构为所以在2010年的人员结构情况为:在2009年将会流退105人,所以在改年需要人员数目为105,所以基层员工数目为390+105=495此时的员工结构为:在2011年的人员结构情况为:可以看出在2011年将会流退108人,需要人员数目为108,此时基层员工数目为:403+108=511.最终的员工结构为: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三年内,企业需要从人员数目为:103+105+108=316人三年后,该企业的人员分布情况为:高层27人,中层61人,基层511人将这四年内,该企业的人员分布结构用下面的表格(3-2)和图形分别来表示,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四年的人员流动情况表3—2 各年人员分布结构表项目/时间2008200920102011高层30302927中层120957661基层450372390403流退0103105108新基层450475495511依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得出四年内各个岗位的人员流动情况,如下图(3—3)所示:图3-3 各年度各类人员分布图通过上面的表和图像可以清楚的得到如下的结论:对于高层人员来说,变化并不是很大;对于中层人员来说有下降的趋势,需要基层员工进行补充;对于基层人员来说需要从外部不断来进行补充,这也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重要性所在。
可以看出,新基层人员的数目是在不断增加的,这也是企业取得市场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三)结论应用马尔科夫法可科学、定量地预测分析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其数据分析的关键依赖于转移概率矩阵的建立转移概率矩阵建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的预测结果,甚至影响到最终的人员需求情况因此,在把握马尔科夫预测原理的基础上,只要正确的建立了转移概率矩阵,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还是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的所以,要想成功的来实施运用马尔科夫法,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为人力资源科学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文献:[1] 解志恒.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企业核心员工流动预测[J].华东经济管理, 2009[2] 方四平.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人力资源供给预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3] 冯文权.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4[4] 郑苍林.马尔科夫链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方面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张唐槟,杨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7] 张桂喜.经济预策、决策与对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