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导游词(5篇).docx
17页淮河导游词(5篇)淮河导游词(精选5篇) 淮河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
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
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淮河导游词 篇2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
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那条与贡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贡院西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
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远楼和一部分号舍建筑用以陈列历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为市场明远楼下的《金陵贡院遗迹碑》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淮河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我们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一起去看看吧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
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每尊高1.8米的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为孔门十二哲中最有名的八位: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