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天津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5页2024-2025学年天津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 在阿帕达纳宫(波斯宫殿)浮雕上,可以看到各色民族,下图描绘了吕底亚人、爱奥尼亚人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由此可知()A. 波斯帝国完备的税收系统 B. 被征服者受到了残酷剥削C. 波斯没有发行官方货币 D. 波斯建立了辽阔的帝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在波斯的一座宫殿里,浮雕上有各色民族,反映的是被征服者向征服者纳贡的情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D项正确;仅凭材料中浮雕的两幅画,无法判断波斯是否建立完备的税收体系,排除A项;材料是被征服者纳贡的情景,无法体现受到残酷剥削,排除B项;波斯当时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排除C项故选D项2. 13世纪的意大利,进入城市执政圈已不再基于财富、地位或资历,而多依赖于市民选举;权势人物和家族的影响被秘密投票、连任次数等限制城市最高权力机关“市政会”的代表也多由行会推举,故也叫“行会厅”这些现象()A. 蕴含了近代文明的部分特征 B. 反映了王权力量的日益衰落C. 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 彰显了文艺复兴的社会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意大利)据题干“执政圈依赖市民选举、秘密投票、限制连任,市政会由行会推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国通过选举制、权力制衡和行会参与政治,形成了市民阶层主导的自治模式这些制度虽未完全突破中世纪框架,但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的部分特征(如选举程序、权力分散),A项正确;此时意大利王权本就薄弱,且材料未涉及王权变化,排除B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时仅处萌芽阶段,行会代表市民而非资产阶级,排除C项;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 东非沿海地区城邦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是在公元7世纪之后因为自那以后,印度洋贸易文化圈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贸易文化圈而成为中世纪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B.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C. 班图人的民族大迁徙 D.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由于阿拉伯帝国重视商业贸易,这极大地推动了印度洋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印度洋贸易圈的经济、文化地位,A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灭亡于15世纪中期,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班图人的迁徙对印度洋贸易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属于非洲内部的迁徙,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追溯到西汉,排除D项。
故选A项4. 下图为主航路开辟外的其他航路开辟示意图,这些航路的开辟()A. 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 B. 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C. 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D.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本题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的探险家们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的探索有了新的发现,荷兰探险家发现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对太平洋沿岸的测绘,俄罗斯将领发现白令海峡等,这些新的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地球的认知范围,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D项正确;荷、英等国的探索并不是为了维护西葡海外殖民地的权益,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扩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已经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荷、英等国的探索是在这之后的进一步拓展,排除B项;当时现代交通工具尚未出现,他们主要依靠传统的航海船只和技术进行探索,排除C项故选D项5. 新航路开辟后,从东方进口的奢侈品在英国掀起了奢侈消费浪潮这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奢侈品使得英国消费者对这些物品提供的更高级、更文明的生活方式着迷,新的家内物品和装饰品市场不断发展。
据此可知,当时( )A. 消费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B. 重商主义促进商品流通C. 文明交流引发价格革命 D. 商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间是近代英国据题干“新航路开辟后,新的家内物品和装饰品市场不断发展”可知,新航路开辟,扩大了商品的种类和流通范围,推动经济发展,说明这时期商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D项正确;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重商主义是限制进口,扩大出口,材料中英国从东方进口奢侈品,与重商主义无关,排除B项;价格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物价上涨,材料未体现价格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6.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18世纪以前,“从波士顿到哈瓦那,从塞维利亚到安特卫普,从摩尔曼斯克到亚历山大港,从君士坦丁堡到科罗曼德尔,从澳门到广州,从长崎到马尼拉,商人们都使用西班牙比索或里亚尔(银币名称)作为标准的交换媒介”这一现象( )A. 表明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B. 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C. 反映“丝银贸易”利润巨大 D. 满足了工业革命的原料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商人们都使用西班牙比索或里亚尔作为标准的交换媒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到18世纪以前的一二百年内,西班牙比索、里亚尔逐渐成为世界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促进了不同大陆和文化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项正确;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与西班牙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说明“丝银贸易”的获利情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交换媒介与世界贸易发展的关系,没有提及具体商品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并且满足工业革命原料需求的是农业的发展和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7. 宗教改革中,加尔文主张命运先定论,但自己是否属于信徒是无从得知的,同时,他指明荣耀上帝是确证救赎的最好方法,要求消除无拘无束、充满本能的生活享受,坚持不懈地在俗世中进行各自的职业劳动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导致人文主义衰落 B. 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需求C. 加尔文进一步发展因行称义 D. 职业劳动价值得到社会推崇【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中,加尔文强调命运先定论,实际上是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为追求财富和成功而努力,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原始积累;强调荣耀上帝和进行职业劳动,也是在引导人们勤奋工作,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加尔文的这些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的需求,B项正确;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非导致其衰落,排除A项;加尔文主张的是“信仰得救”,而不是“因行称义”,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尔文教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而非职业劳动价值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8. 霍布斯强调自然状态下人与人必然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必须形成一个人造的政治体,人民通过契约将权力让渡给君主,这个政治体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成员的安全;洛克指出,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下的诸多不便,人需要相互让渡权力以形成一个人造的政治共同体据此可知,二者都( )A. 鼓吹人民主权 B. 否定了君权神授C. 强调自然权利 D. 主张分权与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霍布斯主张人民通过契约将权力让渡给君主,洛克指出人需要相互让渡权力以形成政治共同体,两者都认为国家权力是人们通过契约让渡权力形成的,而非君主权力是神授予的,这就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B项正确;霍布斯的观点更倾向于君主专制,人民将权力让渡给君主后,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并非强调人民主权;洛克虽有人民主权的一些思想,但材料中未明确体现这一点,所以不能说二者都鼓吹人民主权,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不便而通过契约形成政治体,对于自然权利的具体内容及强调程度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将权力进行划分并相互制约平衡的相关内容,所以二者都不主张分权与制衡。
排除D项故选B项9.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当中,关于卢梭的争议不断,有人说希特勒是卢梭的结果,因为他鼓吹“独裁”和“暴力”;有人说他是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提倡者,因为他提倡“主权在民”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B. 时代越接近人物评价越客观C. 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 D. 人物评价角度不同结论迥异【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题目中提到,卢梭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独裁和暴力的鼓吹者,而有人则认为他是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提倡者这种争议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D项正确;历史人物可以综合多种史料、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排除A项;对人物的评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且B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角度影响了对人物的评价,没有涉及时代对人物评价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0.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这好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革命”,但其实质却是在“光荣革命”中,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
这说明“光荣革命”( )A. 深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B. 导致国王丧失行政大权C. 摧毁了封建君主的统治 D. 实现国家权力中心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可知,光荣革命体现了法大于王,推动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D项正确;英国的工业化主要始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A项;导致国王丧失行政大权的主要是18世纪初期责任内阁制形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D项11. 1809年,英国改革家萨缪尔·罗米利认为:“从他即位伊始(1760年)到北美独立战争结束,乔治三世是有史以来最不受欢迎的国王之一;但现在他是最受欢迎的,虽然此时政府的特征或精神并无丝毫变化乔治三世形象的转变()A. 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B. 与拿破仑对外战争有关C. 得益于美国获得独立 D. 是因为光荣革命的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乔治三世坚决维护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战争爆发,因此他在当时不受欢迎而到1809年,欧洲大陆正处于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面临着法国的强大威胁,在这种国际形势下,英国人需要团结在国王周围,共同对抗外敌,乔治三世作为国家象征,其形象也随之转变,变得受欢迎,B项正确;启蒙思想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民主,它在英国的传播主要是在17至18世纪早期,与乔治三世形象的转变关系不大,排除A项;北美独立战争时期乔治三世不受欢迎,与美国独立本身就是相关联的,美国独立后一段时间内也没有直接导致乔治三世形象转变的因素,排除C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乔治三世在1809年形象的转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