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双面打-泾川说明书A3-2(精品).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70465414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6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甘肃·泾川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5)·说明书目 录前 言第一部分 概 述一、本次规划修编背景二、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点对泾川的要求三、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四、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六、规划指导思想七、规划期限八、规划范围第二部分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第二章 发展背景与发展条件分析第三章 县域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第四章 泾川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五章 旅游发展规划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七章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八章 县域对外交通规划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目标第二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三章 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与规划第四章 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第五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第六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七章 城市设计框架第八章 城市空间管制规划第九章 旧区改造规划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 城市发展时序及远景构想第十二章 市政工程规划(待)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待)第十四章 城区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五章 规划建议图纸目录1. 区位图2. 区位分析图3. 城镇体系现状图4. 城镇体系规划图5. 县域旅游总体规划图6. 县域文物古迹分布及规划图7.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8. 县域建设分区规划图9. 规划范围图10.用地现状图11. 工程地质评定图12.“四区”划分图 13.城市发展模式分析图(待)14.中心城区旅游资源分布图15.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16.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1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8.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待)19.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20.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规划图21.旧城改造规划图22.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23.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图24.中心城区旅游规划图25.近期建设规划图26.建设发展时序图前 言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06年4月底受泾川县城建局委托对泾川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成立了以任云英教授、刘宁副院长为项目负责的规划组,在对现场进行踏勘之后,于6月中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征求意见会,根据会议纪要对方案进行了多方案对比研究和调整。

      由于规划条件屡有变化,如银武高速公路选线及西平铁路选线等问题对城市布局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屡次调整和修改,并向西安建大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委员会进行了汇报,根据技委会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了对泾川县政府和泾川人民负责,我们规划组不断根据条件的变化对总体规划布局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调整,并多次与规划主管部门及领导进行了多方沟通本着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与出发点,本次拟就泾川县城总体规划的主要问题和总体布局进行意见征求,希望汇集各方领导和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共同为泾川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科学决策,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一部分 概 述一、本次规划修编背景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银武高速、西平铁路的建设实施,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对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3.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后,泾川县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人口与用地的矛盾较为突出1996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按照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以及城市建设与发展都迫切要求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4.随着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化,泾川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银武高速公路的修建,成为跨泾河的城市南北分区之间的屏障。

      5.建设部颁布的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于2006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也为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二、上层次及相关规划对泾川的要求1.《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泾川处于甘肃省五大经济区,陇东城市经济区的二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10—20万泾川处于南北一纵的交通结点:吴中—环县—庆城—庆阳—泾川—华亭—天水—澄县—阳平关;同时处于东西一横的交通结点:铜川—泾川—平凉—静宁—会宁—定西在甘肃省三大旅游区之一的以天水为依托的东部旅游区的北部旅游区——平凉、庆阳旅游分区其中对于平凉为主的道教名山、王母文化、周祖文化旅游圈,是甘肃省未来的增长极之一 2.《平凉市总体规划》平凉市总体规划对泾川的人口规模定为6—8万人,城市发展定位为:平凉东部片区的中心城镇,是泾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商贸、旅游中心,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发展旅游业3.关中城镇群(辐射关系暂缺)三、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1.规划背景最近一版总体规划《泾川县总体规划(1996—2010)》是在83年编制的《泾川县总体规划(1983—2000)》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规划期限近期为2000年,远期2015年,规划用地范围主要位于泾河南岸的老城区。

      2.规划要点(1)城市性质确定为:以发展轻工、商业为主,积极拓展旅游服务业的文明城镇2)人口规模:近期发展3.6万人,远期发展6.0万人3)总体布局为:老城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火车站为综合开发区;公园路与甘家沟之间为工业区;甘家沟至泾灵路为生活服务区;何家坪为温泉疗养度假区;王母宫山为古迹名胜游览区3.规划评析在当时指导思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该规划对泾川县城的性质、规模确定较为合理,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泾川县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的城市主要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化,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泾川县城旅游的职能没有能够得到强化;(2)城市规模缺乏弹性,不利于泾川县城持续性发展;(3)缺乏对泾川县城建设风貌特色的探索;(4)缺乏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和控制;(5)对建设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缺乏研究因此,根据现有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对原规划进行适当调整,统一思想,立足现状,放眼未来,长远规划,逐步实施,对泾川县城朝着同一目标,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4.实施状况自上版总规制定以来,泾川县城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原312国道为依托的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县城现状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老城区,自王母宫山至化工厂段,主要分布着行政、教育、经济、文化、商业等设施和住宅用地,为基本建成区;二是东部以温泉度假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已建项目有温泉宾馆、凤郿管理所、瑶池山庄、长庆石勘局泾川办事处用地以及临街的餐馆、商店等服务设施四、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1.与周边区域建立协调发展的合作关系,城乡统筹发展2.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划定土地建设的控制区(禁建、限建、已建、可建)3.确定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发展方向、用地规模及布局4.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合理发展旅游业5.优化城区内交通状况,合理组织区域性交通网路6.合理利用水资源、明确城市防洪防灾等的重点措施五、规划依据(一)规划法规与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文件6.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8.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9.平凉市总体规划(2002——2020)10.《泾川县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1.泾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2)六、规划指导思想1.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从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高度,把握泾川县在陇东区域内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制定科学发展战略。

      2.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3.充分认识泾川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现状特点等,塑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七、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5年,其中:近期(2006—2010)中期(2011—2015)远期(2016—2025)同时对城市的远景发展方向以及产业提出一定的构想八、规划范围概述1.县域范围:13个乡镇,面积约为1467.3平方公里2.规划控制区范围城关镇镇辖范围,包括15个乡村,面积约为86.1平方公里3.生态景观控制区范围 东至南石窟,西至五里铺、茂林,北至田家沟,南面涵盖高峰寺,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4.城市建设区范围东至何家坪,西至王母宫西,南、北至南北山麓,包括了城关镇的杨柳、延丰、土窝、水泉、水泉寺、共池村、兰家山和东庵村,温泉开发区的甘家沟、蒋家坪和何家坪村,规划范围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设面积约为10.69平方公里第二部分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陇东,陕甘两省交界地区位于东经117°6′~107°44′,北纬35°10′~35°31′。

      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西与平凉市崆峒区和崇信县毗邻,北与镇原县相接,南与灵台县交界,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辖区面积1467.3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米—1462米,塬面破碎,沟壑纵横,3公里以上沟壑共计2480多条,呈现出山、川、塬三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5.8%、9.7%和24.5%,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泾河及其支流的长期侵蚀,形成了四条残塬和五条川谷,四条残塬占全县总面积的23.6%,分别为南塬、北塬、中塬、荔堡塬,其中北塬面积较大,荔堡塬完整,中塬窄小;塬面整体上以3°至7°的坡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平坦,且中央部分地面的倾斜不超过1°,土层深厚,适合于耕作河谷川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4%,其中泾、汭河两川用地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便利;黑、红河两川河滩狭窄,土地贫瘠,不利于生产和生活3.地质:鄂尔多斯台地地质构造为长期稳定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部,基岩出露部分属下白垩系志丹群,基岩之上局部出露第三系红土,其余全部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4.水文:泾河的中上游,季节性河流境内流经泾河及其支流芮河、黑河、红河、蒲河5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938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0.761亿立方米,占10.9%。

      干流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老龙潭,全长451公里,境内长58公里,流域面积3145平方公里,全县河流都具有黄土高原河流的典型特色,即流量小、比降大,河床曲,含沙多;县境内地下水埋藏深度达150米—500米,深层水储量多,但开发困难5.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泾川县地处中纬度内陆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且雨量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雪年日照时数2315小时,日照百分率52%,年平均气温10°C,无霜期148—208天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3毫米,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