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叫魂》读书报告(共5页).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17168028
  • 上传时间:2021-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叫魂》读书报告 点灯的傻瓜 (人生是一场直觉) 2012-11-18 20:24 51/52有用 .叫魂读书报告      一、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个人简介   1933年出生于伦敦但在美国度过了其中学、大学生涯除了青年时期短暂的三年从军岁月,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学校,尤其是哈佛大学度过的   他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正是他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的恩师——费正清的秘书他有两本专著,影响最大一本是写于七十年代的《中华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第二本,就是本书《叫魂》这本书写于他从芝加哥大学转回哈佛接手费正清之职务却因久无作品问世而为人议论之时   孔飞力在其求学生涯中,初期受到两位学者的影响,一位是克拉克洪,一位是马克斯•韦伯但对其学术影响最大的是他在哈佛的两位恩师:费正清和史华慈   他在本书中所体现的史学取向:对“冲击—反应”模式的回应,主张从社会内部寻找动因    二、《叫魂》主要内容   全书围绕“1768年席卷中国的妖术大恐慌”或称之为“叫魂案”展开论述      一)、何为“叫魂案”(主要由本书第一章论述,其他散见于各章) 本书所征引的案例,主要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线索。

        时间维度   横跨不同地域的案子,通过“时间”这条主线贯穿在一起:   1月 德清石匠吴东明案   4月 萧山巨成和尚案、白铁匠案   5月 苏州张乞丐剪辫案 胥口镇净庄和尚案   6月 书生韩沛显剪发案   7月 乞丐蔡庭章剪辫案   8月 乞婆剪侍女衣角案   10月初 觉性和尚案 可以看出,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仍有嫌犯被抓捕归案   空间维度   首发在浙江、江苏,然后从江南地区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广、北京、安徽、河南、陕西及福建总体呈现一个由南到北,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1768年的叫魂案从时空上来势凶猛,蔓延全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大恐慌初秋,清廷对于妖术的清剿也随之展开在持续长达几个月的清剿行动中,制造了一系列冤案,戕害了许多无辜无助的性命,终于因为破绽百出而被叫停 二)、叫魂案的总体图示   1、它所涉及的社会背景(主要由本书第二章论述) 作者在第二章中用“镀金时代”来形容弘历统治下的帝制中国在对叫魂危机始发之地长江下游地区进行描述时,除了承认存在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繁荣昌盛景象之外,还揭露出了江南地区的人口/资源比例不协调,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现象。

      甚至,不止于此他还有意识地试图穿过历史的迷雾进入当事人(十八世纪乾隆年间普通百姓)的意义世界,对“盛世”发出诘难:“盛世”之中的百姓大概不会因为商业的发展而更富有更具有安全感,反而意味着处于一个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 因此研究十八世纪的经济、人口状况的目的也在于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决定了人们对周围社会环境的认识变化主要在三个方面发生:一是日益抬高的稻米价格及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使得米价成为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二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心与地缘,富庶三角洲与贫瘠山区之间;三是由前两方面原因带来的人口的流动方向的变迁:即由内向外,由中上层向下层叫魂案的主角也集中在流浪者、“游方僧道”上至此 ,在构筑叫魂案的社会图景时,孔飞力试图建立这样一种阐释: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由于资源人口压力,人们将侵入社区生活的四处游荡的陌生人视为危险但仅以经济焦虑为叫魂作解,显然不够所以接下来需要考察叫魂案所涉及的社会心理层面 2、它所涉及的社会心理 1)民间威胁:游方道僧、陌生人(由第五章)(以游方道僧、乞丐等陌生人为核心的对于民间产生的威胁) 1.“叫魂”释义:民间之所以有“叫魂”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间有身心二元的古老信仰。

      灵魂与肉身的可分离性使得中国人相信灵魂可以被别有用心的掌握妖术的“术士”施以超自然的力量而偷走这里的叫魂,意义上更倾向于“偷魂 ”施以妖术的仪式过程显然是模糊不堪的但在众多侵害身心的妖术活动记载中,普遍存在两个关键的物品:头发和纸人在很多文化中头发具有神奇的魔力,被认为与生育能力有关,或与自身灵魂力量的效力扩展有关头发,在1768年的叫魂案中还具有突出的政治意涵这里的重点是古代帝制中国的纷繁复杂的法术观念表面上反映的是身处十八世纪乾隆年间的百姓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实质上更突显了这样一个社会事实:身处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无法抵抗天灾人祸、疾病灾害的焦虑而自然而然地将不幸诉诸于对未知的恐惧 2. 和尚/道士、陌生人/社区人   因此,如果从这点上来看,也许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为什么叫魂案中妖术施行者通常是和尚/道士或乞丐了民间百姓对于他们的反扑显得齐心协力,除了“妖道淫僧”的惯常解释之外 ,对于复杂的差异化现象,显然还存在解释的其他维度和尚相对于道士来说,更敦厚善良,道士被认为符咒法术联系更紧密;同时,社区内的和尚比外来的和尚,更和蔼可信,外来的和尚被认为携带有未知的破坏力量或污染以二元的坐标系为例,如果横轴自左向右代表的是以自我为参考系的距离远近,左代表社区外,右代表社区内。

      如果纵轴代表的自上而下,分别代表和尚和道士我们可以发现是否为外来者优先于和尚和道士的区分由此,我们可以从古老的鬼神信仰和民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两方面瞥见十八世纪妖术大恐慌的民间社会心理的大致图景   2)统治者威胁:谋反罪与汉化(由第三、四章)(以谋反罪与汉化为核心的对于统治者产生的威胁)   早在妖术盛行,叫魂恐慌发生之前,十八世纪中叶的统治者又已经为怎样的焦虑所困扰呢?显然,作为外来者的清朝政权,在朝野无法回避满汉官僚之间的权力利益博弈;在民间无法回避汉人对满人的敌意尽管时至弘历统治,他的危机似乎已然消除然而透过保存下来的朱批,从中似乎读出了弘历在处理满汉冲突中的谨慎态度,因此可能,危机非但没有消除,而且因焦虑感被长久积聚使他甚至试图利用叫魂案来对抗满汉之争的矛盾带给他的焦虑孔飞力的解释图示拓展到了一个更宽广的历史图景中,这里必须提到的两个关键词是:谋反罪及汉化 这两个关键词实际上是围绕同一个满汉冲突的主题而展现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这里的弘历,是一个充满割裂和矛盾的清朝帝国统治者形象:作为征服者,必须保持满族文化特性;作为管理者,必须与汉族地主精英共享儒家文化弘历本人对汉化的态度可以在他对江南地区的态度中窥见一二。

      书中提到弘历之所以既为江南所吸引,又为江南所排斥,是因为江南地区被认为是具有鲜明汉人特征的儒学文化的中心作为中华帝国皇帝的立场使他不得不对汉文化亲近至少是表现出亲近的态度,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他的实际心态(这种亲近是否只是一种政治表演等等),但通过对满族中坚分子尹继善的处理态度,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弘历对满族汉化带来的腐化深恶痛绝另外,统治者对于谋叛罪的敏感态度可以从典型的马朝柱案中有所窥探对于谋逆者马朝柱定罪的官方文献中,弘历有意突出的是谋反者冒犯了“列祖列宗”,而不是一个外来人的政权尽管长达一年的妖术大恐慌案件中屡屡与剪辫行为发生联系,弘历却未有在其朱批奏折中公开提及因为似乎一旦提及,即便是在其与行省官吏的秘密通信中提及,就在实际生活中造成了或承认了这种罪恶的发生,这将动摇作为外来政权的清朝帝国的合法性弘历 在其对叫魂案的众多朱批奏折中,不会主动将具有谋逆政治意涵的剪辫行为与民间反满情绪联系在一起因此,因外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汉人社区带来的根深蒂固的统治焦虑一直在困扰着上层统治者而1768年的这场叫魂危机,实际上提供了弘历对抗这种焦虑的机会和环境    三)、叫魂案的结构图示——展现的是结构间的交缠与互动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领略到叫魂案所牵涉到的复杂的阶层互动关系,这里至少涉及到三个阶层:君主、官僚体系及平民百姓。

      之所以可以如此区分,不仅是我们读者读后的感受,而且是作者在有意为之P223中国文化是统一的,但并不是单一同质的虽然不同社会群体对叫魂危机的表述是各不相同的,但充斥着文化阶序的每个社会群体都将妖术传说中的不同成分重新组合,使之适应自己的价值观也就说叫魂是个主题,在不同阶层的群里出现了不同的变调虽然不约而同传递着恐惧情绪,却表达了各自阶层不同的恐惧    1.“妖术”观(妖术意味着什么)   1)君主 暧昧:一面是君权神授使得帝王与神明的关系具有垄断性,官方会阻止民间的造神活动 ;威胁:另一方面妖术恐慌带来的社会秩序混乱,而酿成一种亡国的不详征兆,这将对皇朝的稳定性和合法性造成伤害帝制政权稳固)   2)官僚 蔑视:作为饱读诗书的知识阶层,和愚不可及的小民百姓不同,不会轻易相信叫魂妖术更重要的是他们衣食无忧;   威胁:作为官僚体系中的地方官,叫魂恐慌扰乱了不仅地方治安,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打破其优游从容的常规官僚生活保住乌纱帽)   3)平民 信奉:文中对父母为挚爱孩子的招魂行为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民间的妖术传说在百姓生活中已被日常化书中为了作证十八世纪的中国的鬼神信仰,引用了徐柯编著的《清稗类钞》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威胁:更直接的生命、安全的危险因此对术士妖术活动群起而攻之,甚至发生了若干起致人死亡的事件    2.权力观   1)君主:专制主义:分散权力(通过对行省官吏频繁调动)   2)官僚:地方集权化(警察、检察官、法官)取悦帝王   3)平民长期失权而产生权利的幻觉      3.基于权力观,考察帝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专制与常规化的对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常规化与汉化是直接相关的),即权力利益的博弈关系,主要从一对关系(君主—官僚),五个维度(考核、弹劾、信息竞争、君恩、政治罪)入手考察      君主—官僚(努力防止事件滑下常规轨道)   考核:弘历对陈词滥调、空言套语非常反感,因此他格外重视宫中陛见制度   弹劾:在庄有恭案中,一旦被发现在弹劾案中隐瞒信息,受到严厉处罚这个处罚更多是象征性的以儆效尤是主要目的   信息竞争:日常渠道、机要渠道(朱批/廷寄)/眼线   君恩:政治任命,强化了依附关系,强化了官员与君主间通过政治任命建立起来的个人纽带   政治罪: 强化(重申官场规范、强化个人关系)      官僚—君主(努力将事件拉回常规轨道)   考核:三年一次的定期考绩考核办法,对官员作出标准化的评语。

        弹劾:对渎职和犯罪的弹劾 官场文化造成官官相护的体系   信息竞争:述职(选择性:次序/轻重/缓急)   君恩:谢恩表仪式   政治罪:息事宁人在先:扼杀谣言,防止震动中央报喜不报忧补救措施在后:行省官吏们力图撇清关系,或转移视线,或力图拉回常规轨道      至此,“事件”构筑起了权力结构,权力又通过塑造、界定“事件”得以调整或强化帝制中央一方面在处理妖术大恐慌,稳固帝制,另一方面是对官僚体系中的腐败积习一次整肃行动前者是上层统治者用以抵制民间谋叛的焦虑,后者是上层统治者用以抵制官僚汉化腐化的焦虑这两个焦虑都直指作为外来政权的清廷统治中的满汉冲突问题由此,叫魂事件通过构筑起了“权力结构”,也构筑起了丰富的社会图景一方面是社会财富分配、资源、人口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是社会潜在的深层危机无论是政治家的统治危机,还是百姓的生存危机,都将康乾盛世的美名画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那么,透过这个乾隆年间危机图景的刻画,是不是也可以向后人透露出一些关于近现代中国许多悲剧之根源的信息呢?      三、作结      一)权力幻觉的历史重演? 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在本书后面的译后记中,提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