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模式——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的新模式(定).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667132
  • 上传时间:2017-08-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7.1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基于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模式的构建——以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例刘远碧 徐斯佳[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成都 610068][四川省电教馆] 摘 要:我们通过对四川地震受灾严重的重建区北川、青川、绵竹和什邡等县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其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严重影响到灾后重建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此,文章基于灾后重建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实践,着重对其现有培训模式进行了梳理和缺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有效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基于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培训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结构模型、过程模型、活动设计以及主题的选择与确定等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模式以开展技术扫盲、知识深化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主要阶段目标,选择教师教学实践中熟悉的应用性问题作为学习主题进行设计,并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两个阶段来完成,从而呈现出组织形式上分级、培训内容选择上分层、活动设计上以主题活动为导向的主要特点关键词:灾后重建区;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能力;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模式2008 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经历了三年多的灾后重建,灾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超过震前水平。

      目前,教育灾后重建的重心已经由前期的硬件设施建设向软件资源建设转移,在具备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灾后重建区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而要提高重建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培训是其重要举措鉴于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灾后重建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四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带来新的思路一、灾后重建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调查所谓教育技术能力,是指运用合适的技术来支持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它包括优化教学效果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等 [1]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是以受训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获得为主要目标,重在提高受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这里的灾后重建区,主要是指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受灾严重的 6 个市州(成都、绵阳、广元、雅安、德阳和阿坝)所辖的 39 个县(市、区) 为了了解灾后重建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现状,我们特选取了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作为调查的样本这四个县市都是四川地震受灾严重的重建区,其中绵竹、什邡属于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较高;北川、青川基本上以山区为主,灾害频发,经济欠发达,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村中小学占很大比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水平相对较差。

      为此,我们对四个市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 1860 份,回收1860 份,回收率 100%,其中有效问卷 1550 份,有效率约为 83.3%;同时,对大部分受训教师进行了走访座谈其调研结果如下:作者简介:刘远碧,女,重庆梁平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师教育研究2从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看(图 1-1) ,认为其所在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有 230 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 14.8%;认为一般的有 370 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 23.9%;认为不太高的有 550 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35.5%;认为很低的有 250 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 16.1%;认为不清楚的有150 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 9.7%这表明灾后重建区多数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欠缺图 1-1 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情况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获得途径看(图 1-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自学和同事互助,分别占 33%、20%;靠学校组织的培训、县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和专业学习获得的很少,分别占 12%、14%、10%、11%图 1-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获得途径从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看(图 1-3) ,有 31%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其余的即使参加过培训,其培训时间长短也不一。

      如有 25%的教师培训时间在 3 至9 天,有 21%的教师培训时间在 3 天以下,等等图 1-3 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从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看,大部分教师希望得到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能够紧密联系教学实践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多数培训活动的设计及培训内容的选择脱离教学实际,仍有很多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的检索下载、加工处理、分享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如绵竹清平小学李老师谈到:“我对电脑基本操作还不太会,下载和使用资源更困难,每次观摩教学看到其他老师用信息技术教学都很羡慕,但是有想法没办法 ”什邡蓥华八一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对课件的制作不太熟悉,一直没有得到相应3的培训我希望得到的最大帮助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如怎么样从网上下载需要的东西,并整理使用” 青川县乔庄雅戈尔博爱小学的一位老师说:“计算机基本操作不太好,做课件也不行,好像我们学校只有教计算机的任老师会,其他老师都不会” 北川县甘溪小学的一位教师介绍到:“学校网络开通才半年多,大家都很喜欢利用网络,但由于学校老师年龄普遍较大(大约有 2/3 的老师年龄在 45 岁以上) ,电脑操作成了最大的障碍,课件制作也有很多问题” 。

      这表明多数教师更看重信息技术的培训,希望培训内容围绕多媒体教学展开从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看(表 1-1) ,教师最喜欢的培训组织形式为“外出短期培训” ,态度系数约为 0.809;其次是“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 ,态度系数分别约为 0.697 和 0.695如我们在关于开展网络平台学习与交流的调查中了解到(图 1-4) ,有 36.9%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有 45.86%的人表示比较愿意,有 8.62%的人表示无所谓,表示不太愿意或反对的分别占 6.9%和 1.72%北川县永昌小学的一位教师说:“培训不一定都要集中起来进行,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在课间随时打开看看,这样更灵活” 什邡市外语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说:“我很喜欢在网络上学习,也经常上网查一些东西,但是对于语文教学专题网站只知道几个,不知道还可以在哪里找学习资源” 在关于网络支持服务需求的调查中发现,84.14%的教师希望通过网络获取课件等教学资源,61.26%的教师希望得到网络课程等系统化的学习资源,另外还有 50%以上的教师希望得到远程专家答疑、支持网络自主学习等网络支持服务,其中需求最低的是通知通告表 1-1 教师对培训组织形式的看法很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太喜欢 没参加过 综合态度系数 外出短期培训 35.06% 31.38% 12.53% 1.72% 19.31% 0.809117网络培训 15.52% 26.44% 19.66% 5.06% 33.32% 0.696552校本培训 18.85% 32.41% 27.47% 4.83% 16.44% 0.695323图 1-4 对开展网络平台学习与交流的看法从教师培训的效果看(表 1-2) ,认为曾经接受过的培训在“转变教学观念”、 “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信息技术技能”三方面的效果较好,态度系数分别达到 0.644、0.499 和 0.465;在“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效果较弱,态度系数为 0.321。

      同时,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教师普遍认可“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教师研讨”的形式,认为其培训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教学观摩+参与式研讨” 、 “专家讲座+参与研讨” 、 “参观调研+主学习”等;认为独立的“专家讲座”形式的培训效果最差,希望培训形式能够多样化表1-2 教师培训的效果4很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没有 综合态度系数 转变教学观念 48.6% 36.8% 11.3% 2.0% 1.4% 0.644丰富理论知识 35.1% 38.0% 22.0% 3.3% 1.6% 0.499 提高信息技术技能 27.1% 49.8% 17.0% 4.9% 1.1% 0.465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20.9% 33.9% 38.4% 4.8% 2.0% 0.321 从教师培训的特点看,灾后重建区教师培训中的教育援助项目较多,培训任务繁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培训理念、模式和内容混乱叠加,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如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后重建区教师培训’项目”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中国和儿基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教育部-微软(中国)公司“携手助学”项目等中外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由全国知名专家指导、培训和实施,有的项目配备较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从而加快了项目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步伐上述教师培训现状表明,三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较多的国际合作项目,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教育技术能力有所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教师培训的效果仍不理想具体地讲:一是培训的组织安排忽视了教师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没有形成持续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二是培训活动的设计以及培训内容的选择没有把握受训教师自身及其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刀切”现象,无法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其思考和交流三是培训方式、途径单一和信息的单向传播,导致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解答四是培训模式单一, “两极分化”严重,等等也就是说,目前灾后重建区有最先进的硬件设备,最前沿的培训模式和理念,却未能切合当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导致培训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灾后重建区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其现有培训模式要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寻求适合灾后重建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模式,从根本上保障教师培训的实效和质量。

      二、现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应用及缺陷所谓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培训理念的指导下,在系统分析培训要素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化的呈现,为教师培训实践提供具体的策略与方法指导的方案体系那么,灾后重建区的教师培训主要应用了哪些培训模式呢?(一)主要培训模式及其应用1.网络课程平台支持下的远程培训它是一种新兴的、被普遍认为能够实现高效的、大范围内迅速传播知识的、符合时空伸缩与转换的,能够自由、自主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师培训模式四川省在 2008 年开展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主要是在网络课程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的专家为主组成主讲教师团队,四川师范大学组织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和管理即由受训教师凭核发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北京大学的网络培训平台,采用“大同步、小异步”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模块的学习尽管该模式有着美好的前景,但由于灾后重建区教师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大规模的网络平台远程培训效果并不理想52.专家讲座式培训它是以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在短期内集中教师到某一个场所进行专题讲座的模式其最大优点是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介绍大量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但培训内容的讲授与设计以专家为中心,对讲什么、怎样讲,是否是受训教师所需,能否为受训教师接受,很少进行系统的设计。

      它是灾后重建中教师培训的常用方式3.参与式培训它是在共同参与的氛围和环境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从而在体验中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培训形式 [3]灾后重建中,为了克服纯粹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导致的教师地位的丧失,其教师培训引进了参与式学习理念,即通过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大量的互动交流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4.网络资源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它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所在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