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doc
7页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摘要:科学技术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揭示客 观规律,目的在于造福人类社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 的意识形态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而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又出现了大量 的问题本文意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科学技术的 发展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从道德的功能方面出发应对科 学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词:科技发展;道德;关系;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今天可谓是日新月异人类在认识宇宙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徘徊已久追求真理、探 寻宇宙的奥秘、揭示自然的一般规律就像夜空中的星 辰,神秘而又闪烁着光辉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 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对于宇宙万物统一论的思 考在东方,约在3500年前的先秦文明中思想家们对 于自然的思考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随着科技 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再是思辨的产物,大 量的观察数据、实验报告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进步 而道德的形成更是可以追溯到远古人的社会关系第一 次复杂化有一种观点认为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是符 合“二律背反”的这种观点坚持认为,承认科技的 发展就必须否证道德的进步,反之承认道德的进步意 味着对科技发展的忽视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 为,物质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精神不平等的深 化和道德的堕落。
他曾说过:“科学和文艺日益进步, 可是人类变得愈来愈坏了这种思想可以看做是对于 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的支持论点卢 梭的这种强调,在20世纪更是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思 潮,施斌格勒、萨特、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都立足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现状,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尖锐对立德国现代哲学家1海德 格尔认为物质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 “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当代 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2马尔库塞还提出了一个 公式“技术进步=增长的社会财富=扩大对人的奴役” 道德和科技的发展关系是否是“二律背反”的,我们 要从历史发展的证据中去分析比对,最终得出科技发 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人 们对于宇宙自然的思考停留在思辨的角度但是随着 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在这个时期贯穿这个社会 形态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德原则是忠于君主例 如古代雅典要求它的公民在战争中要奋不顾身,表现 出对国家的忠诚,他们要像国家宣誓,“我一定要使身 后留下的祖国比我所继承的祖国更大更好而不是更 小,我一定听经常存在的当局的话,服从既有的法律 及人民一致制定的新法律”。
古代希腊奴隶主的思想家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国王、武士、农夫 和手工艺人三个等级所应道遵循的道德准则,提出了 三等分,金、银、铜来代表三个等级国王是神用金 子造的,具有理性的本性;武士是神用银子造的,具 有意志的本性;农夫和手工艺人是神用铜铁造成,具 有情欲的本性这样的等级划分,也是一种道德的阶 级性的体现在古老的东方,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种姓是 以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为特征的社会 等级集团,婆罗门教把种姓区分为四种瓦尔那:婆罗 门(祭司)、刹帝利(武士、贵族)、吠舍和首陀罗 封建道德要求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恪守本分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要求人们一方 面忠于封建制国家和君主,另一方面还要求妇女做到 三从四德在封建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级的道德, 也有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阶级的基本道德原则,他们要求争取人身自由,反抗压迫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本 质也是由于生产资料的分配的不均匀最根本的是经 济基础,也就是科技发展的局限,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最熟悉的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口号:“等富贵,均贫富 这就是体现了受压迫的农民阶级的道德此外,正是 在这种背景之下,那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 也积淀了下来。
如我国在奴隶制时代的周公姬旦创立 了一个以“孝”为主的道德规范再如那些忠君爱国 的仁人志士我们熟悉的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抒发的都是一腔爱国热忱从被压迫阶 级来看,农民阶级在这个过程中勤奋劳动、忠诚老实、 互帮互助的阶级道德也是一种重要的体现由此可见, 道德在人类处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状态具有 阶级性,更是具备了特殊性而造成时期的差别的最 根本的原因还是生产力的低下,也就是科技发展的程 度在某些方面决定了道德的形成哥白尼的革命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紧接着在天文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传统的自亚里士多 德以来形成的天体论面临着挑战,日心说的建立给了 地心说一个沉重的打击科学的革命的狂潮在继续着, 物理学迎来了革命的巅峰伽利略、牛顿建立起来一 套有关自然界的物理化的说明,机械自然观建立起来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精神文化思想的改变传统的 理论被推翻,就好像是旧的世界体系的坍塌人们的 思想接受了新的注入,对于世界万物不再是逆来顺受, 而是有了怀疑的思想、大胆的猜想随着科技的进展, 资产阶级的萌芽产生发展,旧的世界体系的矛盾转化 为新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上升为 主要矛盾。
这个时期贯穿于社会形态并起主导作用的 主要原则是追求人性自由、平等、公平、效率的思想 18世纪法国启蒙家孟德斯鸠说过:“世界上各个民族 都是推崇和热爱道德的因为道德代表着人们渴望进 步、自由、和谐与完善的愿望和要求从资产阶级的 历史和现实来看,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 德最基本的价值或原则而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也是 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行为准则 和人生信条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提出在某种程度 来看是由于人们要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封建蒙昧主义 和专制主义的桎梏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从这方面来 讲,科技的进步是推动道德进步的根本要素,科技的 发展与道德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社会主义的建立,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革命 的果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当今要属我国 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风风雨 雨,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引起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生产资料的分配的不均匀 必然引起社会矛盾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 中也发展起了带有他们自己特色的道德观公平、正 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一系列道德品质无产阶 级的道德观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道德 观。
这与科技的发展和成熟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以上分析,认为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 背反”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它不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 他们没有看到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没有看到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的联系对于道德的理 解也过于局限他们没有看到道德这个复杂的结构以 及它的功能,而是把它简单化仅仅把道德归结为一 种利他主义的品质或者说是以偏概全,以某个特定历 史时期的特殊的道德现象归结为科技对于道德的阻碍 作用,夸大其词恩格斯曾经说过:“在道德方面也和 人类知识的所有其他部门一样,总的说是有过进步 的参考文献[1] 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