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工程调查探究及思索.doc
7页P 夹西省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工程调查探究及思索摘要:2006年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陕西省千村贫困 人口移民的战略决策,为了使陕南人民搬离地质灾害频发的 生活环境,同时加快陕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陕南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大力开展移民搬迁工作本文基于2010年对 陕西省旬阳县的108户搬迁农户的实证调查系统了解搬迁的 实况,并对实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结果 中得到启示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对其他地区的移民 搬迁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政策建议 1旬阳县贫困人口搬迁影响因素 1.1搬迁工程的开展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为了加快推动陕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 解决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地的居民长久发展,改 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旬阳县政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移民搬迁工作1.2致使搬迁的自然环境因素陕西省旬阳县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均降雨量 大,地形以山体为主,多为松散的岩石,形势高峻,遇强降雨天气时,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的 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居住在落后山区的人们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就更弱了,所以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是促使搬迁的重 要因素之一。
1.3优劣势对比促成农户搬迁的动力从经济学理论中机会成本分析,农户搬迁后会为他们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因搬迁而带来的损失政府的政策引导与 资金补助、更好的居住环境等优势条件形成的搬迁拉力,居 住地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交通不便、教育落后,自然灾 害频繁等)形成的搬迁推力,这些原动力更增加了农民搬迁 的主观意愿2旬阳县搬迁工作的成效经过旬阳县政府和广大的搬迁户的共同努力,旬阳县的 贫困搬迁工程取得了实质的进展和一定的成果2.1搬迁户的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变 搬迁的贫困农户原来的生存环境大多位于偏远高寒的 山区、那里基本上水、电、路都不通并且还受到了地质灾害 的严重威胁在走访调查的五个乡镇十多个搬迁安置点108 户搬迁户中人均住房迗18平方米以上;90%以上的搬迁户通 了高压电;80%的搬迁户通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电视的普 及率达到100%且其中多半的搬迁户都用上了比较高档的液 晶电视;移动的覆盖率达到100%且家庭固定的覆盖 率迗到了 70%;有60%的搬迁户用上了煤气和电力这类比较 清洁的热力能源2.2迁入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改善因为搬迁安置点的选址按照“靠山、面水、沿公路”的原则,这使得搬迁聚集地的交通通达性更高了,搬迁后的农 户再也不用肩扛手提艰难的出行了。
搬迁聚集点的河堤加固 工程在不断的落实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财 产安全60%以上搬迁聚集点有农村医疗合作社,使得人们 就医条件得到了改善2.3搬迁的迁出区逐步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搬迁的农户搬到新的聚集地的安置点后,原住地的房屋 被拆除,这就使得大面积的适耕耕地恢复了它的生产力;对 迁出地的部分坡地已迁出的农户对其实施了退耕还林,调查 的平均每户的遐耕面积达到3. 1亩搬迁前农户的日常热力 能源几乎98%以上都靠的是当地乔木,这对于一些坡地的再 生能力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一些搬迁户在搬迁前也有养 殖牛羊且几乎全以粗放式养殖为主,这也加重了坡地环境承 载力的压力而农户的迁出有效的提高了森林的覆盖面积, 保持了水土2.4搬迁户的就业方向发生了变化在搬迁之前大约有40%的搬迁户在当地从事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终年劳作艰辛且效益不高,60%的搬迁农户从事对 外劳务输出,创收途径较为单一在搬迁之后有10%的搬迁 农户选择在当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20%的搬迁农户在新 居的周边找到合适工作;70%的搬迁农户选择外出务工更 为流畅的就业信息使得部分搬迁户就业方向的变化,把部分 劳动力从土地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搬迁户的收入。
2.5搬迁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扶贫的成本 多数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大多都缺水严重、因为山 高路陡交通极不便利、或着是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另 一方面基本基础设施如水网、电网、路网等又很难改善,即 使有些生产、生活条件可以加以改善,但在这方面需要的投 资成本也是非常之高的,且这些工程的实施又会对当地的自 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搬迁工程的实施则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扶贫的成本3旬阳县搬迁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整体上旬阳县的移民搬迁工程取得可喜的成果, 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1搬迁的投入资金的不足致使搬迁负担沉重 在旬阳县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实施过程中,投资方式 以国家、地方、个人共同投入为主,而有些搬迁能力弱的贫 困农户,他们家庭本就不宽裕,受此方面的影响导致搬迁工 程中农民的搬迁信心不足,耗时长更有搬迁农户靠借款来作为建房的资金,致使搬迁后他们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这 又进一步的导致了他们的后续生产投入能力的不足,还有一 些搬迁的农户他们的绝对收入降低了在本次抽样调查的 108户中,他们表示在建房的各项花费包括宅基地、建筑材 料、劳务费中他们个人承担这些花费比例最高可达95%,最 低也是85%,因此由于搬迁成本的问题使得越是贫困的人口 越无法搬迁,他们也就无法享受国家的搬迁资金。
搬迁工程 客观上也导致了 “富搬穷不搬”的现象3.2搬迁后,农户的增收效果不明显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已实施的扶贫易地搬迁项 目中,搬迁农户的实际增收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分析可能的 原因有:其一是搬迁的农户以前多以耕种作为主要的谋生手 段,他们缺乏能使得收入提高的一技之长而以前在闭塞的 环境中生活的农户他们的思想又较为保守,不能尽快接受新 技能以此更好的创收在调查的108户搬迁户中,其中98% 的重要劳动力表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其二是经过搬迁建房 投资后农户没有更多资金进行后续发展搬迁贫困户原本家 庭经济就不是十分的宽裕,再加上搬迁的各种花费不仅要花 光他们所有积蓄,有的还要大量的举借外债,这些都使得农 户在后续发展上多少都觉得有些有心无力在实地调查中部 分人表示有致富的想法及门道,但他们都表示缺乏资金;其 三是高效开展生产经营对基础设施有一定的硬性要求,而新的搬迁聚集地基础实施建设的工程量大,如通水、通电、通其四是政府在搬迁农户 目前政府在这一方的措路、排污这些都难以一次完全到位; 的后续发展上的投入力度有待提高, 施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