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199009.pdf
11页第卷第期 年月 地理学报 , · ·,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 陈传康高 豫功 北京 大学地 理 系 俞孔 坚彭华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系宿州师专地理系 提要本文以丹霞地貌 、区域文化开发、景观美学、景观资源的保护和 利用 、 旅游业开发 等专 题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为基础 , 与风景旅游规划相结合 , 研究了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 、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问题 据此研究成果上报 , 该风景区已 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丹霞地貌丹霞风景名胜区景观保护区游赏系统 丹霞风景名胜 区位于粤北仁化 县 与曲江县的接壤处 , 其范围包括丹霞盆地整体 , 面积 约 , 盆地 中部因出露有始新统 一渐新统红色砂砾岩、 粗砂岩的丹霞群地 层而发育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 峰石奇异 , 景观独特 这部分面积约 ,, 构成该风景区 的核心 核心区外围分布有上 白奎统紫色砂页岩 、 砂砾岩的南雄群 二 二 地层所形 成 的和缓丘 陵及不太典型的丹霞地貌 , 构 成了风景区的外围保护带 接待服务措施层次 温泉水滑关城新貌 一 图周 一厂 一同圆阳国 一 图圆 一 一 ﹁洲国四四 一 重点开发层次 卿座 · 风光总特征层次 地质和古人类史层次 人类曙光 恐龙世界 图粤北旅游开发区风景结构 ‘ 木文为一年间对韶关市丹霞山旅游开发研究的总结 。
得到了该市及有关县旅游局 、仁化丹霞山风景 名胜区管理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协助 , 文中部分引用了黄进 、张克东等的研究成果, 并得到了曾昭 漩教授的支持 , 特表 感谢 本文由高豫功根据全队各项专题研究汇 总执笔 来稿日期年月 期陈传康等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粤北旅游开发 区 现分属韶关 、清远二市 从旅游业发展方面可视为一体 , 故称粤北 旅游开发区风景旅游资源多种多样 , 地域组合相对集中 , 而且具有不少高级别的旅游点 其风景结构可归纳为四个层次十大特征图 其中有三个重点 , 最具吸引力丹霞 四绝 , 包括丹霞盆地中的丹霞山图 、 韶石 山和大石 山 , 以及与之不连片分布的乐昌县 坪石镇金鸡岭 其中前三绝构成了丹霞风景名胜区图 这是三重点之 龙头 , 适于发 展观光旅游 南宗祖庭 , 包括曲江县南华寺和乳源县云门寺 , 适于开展宗教旅游活动 现在已经开发经营的乐 昌县武江九拢十八滩漂流娱乐旅游 这里有众 多跌水急流 , 惊 而 不 险 , 对海内外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一 、 风景资源基础 一自然景观 丹霞盆地是南岭南坡韶关盆地中的一个次级盆地 , 表现为一切割破碎的红色岩系方 山丘 陵 , 海拔高度 约一 , 最高可达以上 。
北临仁化 一董塘 山前拗陷盆地 , 西 南与韶关杂岩盆地相接 , 东南 以侦江河谷为界 本区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特点是夏季雨量丰富 , 冬温较低 , 强寒潮可侵人本 区 据仁 化县气象资料统计 , 年均温为 ‘℃, 七月份为℃ , 一月份为 ℃ , 极端最高与最 低气温分别为 ℃和一℃年降水量 集中在 每年的一月份 , 冬季偶有降雪 本区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 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照叶林 , 一般均分布在海拔 以上 海拔以下的缓坡谷地中则分布着向南亚热带季雨林过渡的植被类 型 盆地边缘丘 陵原始植被已为人工 马尾松林等针叶林取代 丹霞山及其附近还分布有一些 古树名木 , 具有较高的科研及观赏价值 丹霞红层基本上呈水平状态 , 垂直节理发育 在高温 多雨的环境下 , 受河流切割 , 流 水侵蚀 、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 由构造台地演化成顶平 、身徒、麓缓的方 山群 , 再进 而可破碎 成石峰 、石 柱 , 并在 陡壁上形 成各种凹凸地貌和扁平状洞穴 典型的有巴寨 , 、 同金寨 姐妹峰 、 平头寨 , 、韭 菜寨 、 双烛峰 、僧帽 峰人面石 、狮 子石 、观音石 童子拜观音 、锦石岩、金龟岩、燕岩、西 竺岩等。
丹霞盆地的 自然景观 以 “ 奇 险美 ”著称 在美的形象特征中 , 尤 以造型地貌数量多 、尺 度大小不一 、造 型变幻 丰富 、雄浑精巧兼备 以及神话传说生动感人而独具特 色 此外 , 丹 霞 峰群还 以其飞崖绝壁展示 出险峻雄姿 , 并通过 苍翠茂密的森林植被 、 蜿蜒曲折的锦江构 成幽深 、 秀丽的景 色 丹霞盆地 自然景观的色彩 和动态亦颇具美感 从绛红 、紫红到浅红、暗红变 化多样的 峰石岩体 , 配 以一年四季色彩各异的植被以及时常出现的绚烂的云霞 , 构成了 “ 碧水丹 山 、 霞蔚云蒸 ”的丹霞美景 受地形和小气候条件的影响 , 春夏之 季多云雾 , 加上雨后 出现的 之 晦崖飞瀑 , 显现 出 “ 流烟飞瀑 ”之 动态美 二人文景观 盆地边缘侦江右岸的 “ 给鱼转 ” 文化遗址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 便有了人类活 动 地理学报卷 本区历史 以韶石 山最为 古老 相传当年舜帝南巡至此 , 曾登奇石奏韶乐 , 因此 , 后称 韶石 , 并命名了奇石 据《韶州府志》记载 , 自隋开皇九年 公元年取韶石之 名 , 改 东衡州为韶州之 后 , 韶石 山便名声大振 , 成为唐宋时期颇负盛名的风景胜地 。
历代文人骚 客留下 了众 多吟咏之作 , 并建有寺庙 、亭 阁 、碑刻 等建筑物, 可惜现 多已无迹可寻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 , 残唐五代时便有佛教信徒来游 , 但无营构 宋朝崇宁年间 约公元年 , 佛教居士法云游后 叹道 , 半生都在梦里过了 , 今日始觉清虚 遂命一洞 穴 为 “ 梦觉关 ”, 并建庵堂座 , 此为锦石岩宗教建筑之 始 此后 , 丹霞 山风景名胜便随宗 教 活动兴盛而不 断发展 历史上 , 丹霞山曾因社会动乱而四遭劫难 , 最近一次 即为文革期 间 , 寺庙被 毁 , 僧尼被迫下山务农 年 , 广东省政府宣布丹霞山为旅游区并对外开 放 仁化县 成立 了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和中国旅行社 恢 复并增添了园林建筑和游 览道路 , 并由本焕法师 主持重修别传寺 海 内外僧尼募捐重修锦石岩 , 并重建李永茂旧 居 丹霞山再度显现生机 , 位居广东四大名山之 首 丹霞山的寺庙建筑 、 摩崖题刻 等文化景观选址适当 、构园得体, 充分体现了与自然美 的协调 如锦石岩尼姑庵 、六 祖堂 、别 传寺、龙王 阁等, 充分利用了幽秀的 自然空间 , 布置 了协调的建筑形 式 海 山门 霞关 、观 日亭等则布置在雄险的悬崖绝顶 , 加强了关隘的 险 要和峰顶的高耸 。
历 史上文人墨客根据丹霞山山水园林意境 , 题咏了丹霞 山景 , 概括 地反映出其富有 山林野趣和具有肃穆宗教气氛的文化景观面貌 如今 , 修复一新的别传 寺和锦石岩尼姑庵 , 早晚钟鼓齐鸣 , 僧尼上殿诵经 , 过 堂坐香 , 终日香火不绝 兴 旺的宗教 活动给古老的 山林增添了生命的 活力 除 了韶石山和丹霞 山之 外 , 丹霞盆地内部其它地方还存有众多山寨 、寺庙 和悬棺葬俗 遗迹 丹霞盆地 内居民点主要分布于较大的河谷冲积平原上 , 山村仍保持古朴自然的原始 面 貌 , 与 自然 山水相互协调 , 展现出一幅岭南田园风光画卷 二 、 旅游开发评价 一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 丹霞盆地是丹 霞地貌发育典型 、 类型齐全而且规模较大分布集 中的地区 , 也是 丹霞地貌研究与命名最 早 的地 区 , 具有独特的科 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丹霞盆地位于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 , 历史悠久 如现 今保存下来的 “ 给鱼转 ”新石器文化 遗址 、历 代庵寺和民俗等 , 均具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景观美学价值 已在前面述及 , 这里不拟重述 。
环境生态价值丹霞盆地未受工矿业及大规模森林采伐影响 , 生态系统面貌完 整 环境优美 , 空气清新 , 动植物种丰富 , 水体质量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 生态环境较好 二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自年以来 , 先后投资共达万元 , 开发景点个 , 游江线路为 , 并建设 了多 , 的接待服务设施 中高档宾馆别墅总计床位近个 , 餐厅处厅可同 陈传康等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时接纳多人进餐 , 还 设有停车场 、 商场及配备有导游服务等 年开始接待游人 , 当年游客约有万 人次 , 其中港澳同 胞 、海外华 裔和华侨等外汇游客约万人次 近几 年来 , 年接待 总人数在万 人次左右 , 其 中外汇游客占 年总营业收人万 元 , 其中外汇券为”万 元 从外汇游客和收入比例看 , 在国内山地风景名胜区中是名 列前矛的 但到目前为止 , 整个丹霞盆地风景资源只有以丹霞山为中心的约 , 的范围得到 了开发利用和保护 因此看来尚有下列问题亚待解决一是旅游活动范围小 , 游程短 , 内 容单一 , 大量风景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二是登山道路仅有一条单线 , 峰顶观日处面 积 狭小 , 颇有人满为患之 感 三是进门处和 一 剥传寺一带的建筑空间饱和 , 进门处 园林建设粗 放 。
三旅游活动行为特 点分析 目前丹霞山游客的旅游活动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节假日 “ 一日游 ”为主 国内游客早来晚归外汇游客一般下午来 , 翌日上午返 回 , 留宿一夜 , 多为早起观日出 以观光活动为主 , 缺乏其它娱乐或专项旅游活动 回头客较少 与其它旅游点相比 , 外汇游客所占比例较大 目前丹霞山是来韶关外汇游客必去 之地 , 每年接待外汇游客近万人 , 占全韶关市年接待总数的多 , 而国内游客只占全市 总数的多 , 外汇游客中 , 以港澳劳动阶层短期休假游客为主国内游客中 , 以本地城市 、工矿企 业居民及广州市等地短期假日游客为主 , 尚可吸引湘赣等地和国内南下 出差人员 四 开发条件与开发潜力评价 丹霞盆地交通条件较好 , 外地游客可通过京广铁路 、公路干线, 以韶关市为集散地 韶 关距广州铁路为 , 且有空 中航运联系 丹霞山可作为本区游客集散地 , 通过风景区 专线公路与周 田仁公路 段 湘粤东线 , 即国道 、韶 赣公路相连, 距韶关市 丹霞盆地不仅有 , 范 围可供游览 , 同时有长的锦江蜿蜒其中 , 丰富的风 景旅游资源可 以满足游客多方面需要 , 适于开展风景观赏 、登 山野营、水上漂流娱乐、考察 教学及宗教 活动 , 体验 民俗风情等旅游活动 。
可 以看出 ,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 加之该区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 , 无疑对该区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是十分有利的 三 、 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研究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为前提 , 合理有效地利用风景名胜 资源 以人的心理特点和旅游活动行为特征为依据 , 划分景观游赏空间 , 合理组织旅游活 动 地理学报卷 以乡土特色 、经济 和方 便为原则 , 合理布局和规划旅游服务设施 从旅游业发 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 分期逐步实现规划 二保护系统规划 根据景观资源评价及其地域分异特征 , 现划分出五类保护区 丹霞 山风景名胜保护特 区即丹霞 山山体部分 , 面积约 对锦石 岩尼姑庵、 别传寺 、李永茂 旧居 、舍利塔、 摩崖题刻 等珍贵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木等景观资源应予特别 的保护和修复 除规划所建风景建筑外 , 不应再扩建任何旅游服务设施 时机成熟时应 将现存的有损别传寺 周围环境的 旅社 、餐厅、小 卖部等迁至 山外 一级景观保护 区保护对象是具较高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典型丹 霞 地貌 方 山 、石 峰 、石 柱等 , 面积为时 除规 划所建的登 山道和景观 台外 , 不应增添其它人工设 施 。
禁止开采 山石及其它破坏风景整体效果的生产建设项目 必要的服务设施可利用 山 腰的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