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晶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ocx
3页闻王晶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目标 1. 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 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教法学法 诵读法 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时隔久远光彩万丈的佳作,好像是一面带着绿斑的铜镜,细细擦拭,你不仅会看到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盛唐的溪水,宋代的江山;更重要的是翻开书本,透过纸墨,你可以聆听到穿越千载破空而来的声音,触摸到千百年前作者带着余温的心跳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去感受他们内心或恬淡或睿智或达观的情感 二、创设意境,指导朗读1.播放古筝曲(或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教师范读 2.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轻声朗读五首诗,直到能顺畅朗读 ⑴ 注意读准字音 ⑵ 注意诗句停顿,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 岳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指名朗读,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停顿、重音、节律方面作指导 4.再次播放古筝曲,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三、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练习一 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于是第二句便直书原因——“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这两句虽然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白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去久别,论朋友情意本当相送,奈相隔千山万水,无以为力,只好相托与高悬穹宇的明月伴送,一直送你到被贬谪之地一时间分不出谁是李白谁是明月,明月已成李白的化身,一直在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流徙于贬谪地四、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反复诵读 五、个人在全班展示诵读效果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