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国时期博物馆陈列之考察.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777185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 国 时 期 博 物 馆 陈 列 之 考 察王晓春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一系列 重大博物馆事件的考察,结合对当时关于 博物馆的理论文献的解读,梳理这一阶段 博物馆陈列艺术发展的脉络,并藉此探讨 其对当下我国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借鉴意 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博物馆陈列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在西方 博物馆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开始出现萌芽 1905 年南通博物苑的建立, 使中国有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而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无论是当时的政 界还是知识分子阶层都开始关注中华文化 遗产的整理、继承和发扬,由此也逐渐认 识到博物馆这一载体机构的价值和重要 性从古物陈列所到故宫博物院,再到中 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无不体现出国人对 于保护传统文化精粹、展示文物之美和宣 传民族精神的迫切心情据统计,到 1936 年全国已经建成博物馆 77 处[1],这使中国 博物馆的初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与 此同时,展览陈列作为博物馆最为重要的 一项工作,也由最初的粗放制作渐渐发展 成更为细致、专业的制作,并从理论上得 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一 系列重大博物馆事件的考察,结合对当时 关于博物馆的理论文献的解读,梳理这一 阶段博物馆陈列艺术发展的脉络,并藉此探讨其对当下我国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借鉴 意义。

      一、民国初期的博物馆陈列状况 自鸦片战争洞开国门以后,中国人开始对西方之科学、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等 有了更深入、直观的了解当时西方重要 国家的博物馆已经普遍成为一种社会公共 文化设施,而此时国人在出洋考察以“师 夷长技”的过程中,便会很容易地接触到 这些博物馆,这可以从晚清域外游记中关 于西方博物馆的大量生动纪实的描述中得 到印证[2]毫无疑问, 这些博物馆给当时的 中国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和视觉经 验,那些“天下奇珍”在“明灯幻影”的 装饰下向普通民众开放展示,使公众能近 距离地欣赏这些文物艺术,这在当时以秘 玩自娱为鉴藏理念和通过文人雅集才能获 得经验交流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戊戌变 法以后, 西方的博物馆观念逐渐传入我国 为了开启民智,不少有识之士和进步团体 都提出了仿效外国开办博物馆的主张,欧 洲一些传教士也先后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办 了博物馆性质的机构清朝末年,一些开 明人士洞察世界潮流,进一步提出了建设 皇家博物馆的设想然而,以上所述国人对于西方博物馆 的描述皆出于作者的一种被动式的观察和- 9 -游记性的言说, 而对于西方博物馆的观念、 功用并没有专业性的思考,更谈不上去探 讨博物馆的陈列艺术。

      直至民国成立以后,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西学思潮的冲击为博物 馆创造了较为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从 而有了快速的发展有学者将 1911 年至1921 年这十年称为博物馆的初步发展时 期[3]民国元年(1912 年) ,政府教育部接 管了文庙和国子监两处旧址,鉴于国子监 的建筑“皆与典制学问有关” ,其所藏器物 又“足为稽古之资” ,于 7 月份经国务会议 议定, 拟在此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14 年 6 月正式形成文件上呈大总统批 准[4]但由于经费匮乏,以致征集藏品、增 建欧式博物馆建筑、制作陈列设施等等一 系列计划不得充分实现即使征集到新藏 品,其经费也仅够用作暂时保管之用但 是,此时的历史博物馆对于文物展览一事 亦是十分重视, 如 1914 年德国举行万国书 业雕刻及他种专艺赛会时,曾借用历史博 物馆的物品数件以在会上展出,并承诺以 单独之玻璃展柜进行陈列为此,历史博 物馆方面也为其提供了展品的说明文字, 并就展览的运输责任、费用、展览时间等 拟定了合同可见,当时的博物馆策展工 作还是较为规范的民国七年(1918 年) , 历史博物馆迁到故宫,以修缮后的午门城 楼及两翼楼亭作为博物馆的陈列室。

      此期 间所陈列物品颇为纷杂,除迁移前之文物 外,还有巨鹿古城发掘之宋代文物、京师 步军统领衙门移交 的兵器、 安特生所赠上 古石器及陶器等,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展览 轰动[5]就其组织来看,当时已有文书股、会计股、庶务股、征集股和陈列股五大部 门,其陈列股应该主管博物馆的展陈工作(1927 年由重组后的征集部来负责) 按 当时供人参观的展品约两千余件计(而且 还在不断地添置) ,其规模也是颇为可观 但是,从相关文献及历史博物馆所拟之工 作任务来看,并无对展览陈列提出更深入 专业的计划和研究二、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掀起的 博物馆陈列热潮民国三年(1914 年) ,古物陈列所正 式对外开放有学者认为它开创了中国近 现代博物馆发展的新纪元[6], 确是有一定道 理的有文献表明,1912 年内务部曾上呈《内务部为筹设古物保存所致大总统呈》 , 建议设立“古物保存所”一处,并于次年 在北京先农坛附近对外开放,为“古物陈 列所”的前身,并且已经有文物展出活动, 但已无法了解当时的陈列情况[7]1914 年, 古物陈列所正式对公众开放,主要展示从 热河行宫和沈阳故宫运抵北京的文物。

      至 此,皇家“私人秘玩”的珍奇文物被公开 化展示,获得了空前的参观效果, “开幕之 日,东西华门人流如潮,院内各处参观者 比肩接踵至月底,开放二十天,共接待 观众一万一千余人次这在当时是十分惊 人的 ”[8]从 1913 年拟定的 《古物陈列所章 程》来看,当时所内分设三课,其一就是 陈设课,而陈设课之职务主要有编列、保 固和修正三大事项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这 三大事项的具体含义,但是据笔者揣测: “编列”应为展览大纲编写、展览内容和 形式设计等工作; “保固”则为展品的布置 陈列工作; “修正”则是指展览内容的更新- 10 -及展厅安全维护工作据 1914 年《申报》 对古物陈列所开幕时的报道,我们可以大 致了解其陈列情况: “由东偏门入,由西偏 门出东厢房所陈列者均景泰蓝一类,西 厢房所陈列者则周汉以来铜制鼎瓿釜甎之 属正殿之中所悬古字画四幅,并恭设袁 总统肖像,又有红木家具,上置鼎彝,其 两旁则瓷器漆器、雕刻物件、笔墨图章、 名人册页、人工花卉,均精致异常正殿 后身则陈列佛像及经典,其与后殿联络之 甬道两旁亦悬清初名画并设洋式大围椅, 任游人休息。

      后殿所陈者,则有各种玉器、 织锦、绸缎、花铺垫,一入其中,令人目 迷并闻未列之古物甚多,此后拟按月轮国博物馆事业中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由于 故宫所藏文物浩如烟海,加之初期的整理 工作十分潦草,以致陈列室中的展品仅是 以管窥豹,且没有体系1927 年,故宫提 出五条整理事项,其一即是仿效古物陈列 所, “选择宏敞殿廷,罗列珍重品类,庶几 萃中华之博物,成天府之巨观 ”[11]可以看 出,当时的故宫博物院满怀雄心,志在将 所藏的中华文化萃珍展示给公众在具体 陈列工作上,亦是井井有条、注重细节 据 1935 年 6 月到 12 月的故宫博物院古物 馆工作报告记述,陈列事项中包括了陈列 室的清扫装潢,展柜的增减,展品的更换 等工作,并且均编造文档以备存查而且 注重展品信息展示的完整性,如在展示郎 世宁和艾启蒙合绘的十骏图的同时,将其 外包装金漆木箱拍照并展出总体上,此 时的陈列理念依然是追求以宏大的建筑场 景向观众展示展品的精美绝伦的艺术性, 使其产生更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而中国 博物馆协会的成立,则表明中国博物馆真 正走入专业化的轨道,从而逐渐将博物馆 陈列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带入到一个更为学 术化的层面上。

      三、中国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陈列研 究的贡献自 1889 年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 织英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以后,在二十世纪 初期,世界上许多强国纷纷建立起本国的 博物馆协会组织1906 年,美国博物馆协 会成立;1915 年,斯堪的纳维亚博物馆协 会成立; 1917 年, 德意志博物馆联盟建立;1921 年法兰西斯博物馆协会成立;1929 年,日本成立博物馆协会[12]这股潮流对”[9]以此可知, 当时的陈列不仅流抽换注意到展品的分类和空间分割,而且还注 意到环境氛围的统一,依展品的相互关系 而巧妙布陈,同时还注意设置观众休息设 施等细节 (时至今日,常见一些博物馆的 偌大展厅内没有观众临时休息的设施,其 人性化设计竟不比前人 )当然,古物陈列所的展览陈列虽然具 有一定的设计考虑,但是并非已臻成熟, 其热烈的参观景况更多的是基于从未示人 的皇家珍品被公之于众而给普通民众带来 的强烈的好奇心和观奇欲1914 年 6 月, 顾维钧等拟组织中华博物院,意在“广收 各种物品,以资研究” ,而且在《中华博物 院组织缘起》中批评古物陈列所“虽聊胜 于无,而纷若列市,器少说明,不适学术 之研究” [10]这无疑是对博物馆的陈列提出 了更高的标准,即陈列内容的选择和编辑 要更符合学术研究要求并为研究服务。

      1925 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成为中- 11 -当时的中国博物馆人客观上产生了一种震 动和鼓励 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于 1935 年4 月,其宗旨是“研究博物馆学术,发展 博物馆事业,并谋博物馆之互助” 当时加 入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机关会员有 30 多人, 个人会员有 120 多名协会下设专门委员 会,分工研究博物馆学术及博物馆相关的 各项学术,设计博物馆建筑、陈列或设备 上种种改进事项,并负责审查博物馆学的 书籍、专门论文,举办学术演讲会等我 们今天可以通过其所编印的《中国博物馆 协会会报》来了解当时的一些活动状况《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创刊于民国二十 四年 (1935) 九月, 至民国二十六年 (1937) 三月停刊,为双月刊,共发行了 9 期从 刊物内容来看,分为博物馆发展动态、国 内外博物馆介绍、学术研究、新书介绍等 板块, 其中对博物馆陈列研究有相当篇幅, 既有国内学者研究又有国外学者的翻译文 章,代表了当时博物馆陈列研究的理论水 平我们可以从其中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 章来考察当时博物馆陈列研究的状况首先,在会报中关于陈列研究的最重 要的一篇文章当属李瑞年[13]先生写的《欧 美博物馆及美术馆陈列方法之演进》 。

      虽然 从会报中无从查考作者的信息,但是笔者 认为此人应为我国现代著名油画家李瑞 年从史料记载看,李瑞年于 1933 年即留 学欧洲,先后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布 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和法国巴黎国立高等 学校学习在比利时留学期间,李瑞年有 时也去外省市的教堂及博物馆参观,利用 假期曾去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的博 物馆中“读画“,对他的学习过程,起了很大的作用1935 年,他又转到巴黎选修两 年博物学因而可以看出他对当时欧洲的 博物馆发展情况是十分了解的,而且通过 亲身参观体验,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因 此这篇文章有可能是他考察和学习的总 结此文发表于《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 第二期的“专门论文”里,是会报中第一 篇比较详尽介绍欧美博物馆陈列方法的研 究论文作者认为欧美博物馆之展览的作 用“一方面使一般民众增加常识及对于其 本国过去文化之认识与爱护;一方面则为 鼓舞其努力发展旧有文化而创造新文化 也” ,并提出“欧美著名博物馆及美术馆, 皆具长久之历史,其经验所得,颇多供吾 人之参考者” , 这说明当时已经意识到学习 欧美先进的陈列展示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 例举了十种陈列方法,分别为:一、全部 陈列法与选择陈列法——主要陈列品与研 究陈列;二、楼层陈列法;三、编年及文 化演进陈列法与品质陈列法;四、分开陈 列法;五、轮流陈列法;六、并列法与纯 粹美术及装饰之分类;七、横切面陈列法; 八、品质陈列法;九、复合及综合陈列法; 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