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第十章复习题及答案.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T****m
  • 文档编号:253027996
  • 上传时间:2022-02-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1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第十章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 1. 大约在 19 世纪中叶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 2.1989 年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儿童权利公约 标志着当代儿童观的最高水平 3.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 4. 教育因素和 游戏形式的最佳融合,成为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5. 从主观上讲, 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6. 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建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 7. 德国思想家 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斯宾塞 是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霍尔 认为游戏是种族的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生活预备说也叫能力练习说或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 ;以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为代表的成熟说 作为游戏理论的一种,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是当时20世纪初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流行的范围很广 8. 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的人是格鲁斯 9. 经典游戏理论主要是试图解释游戏产生的原因 10.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流行的三种游戏理论派别是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11. 弗洛伊德认为, 游戏与其他心理事件一样, 都受到 唯乐原则 的自动调节, 它驱使儿童去游戏 12. 与弗洛伊德不同, 埃里克森认为, 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它是自我的一种整合 13.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 顺应 皮亚杰认为 游戏是儿童解决情感冲突的一种手段 14.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时期( 02 岁) ,儿童是游戏是练习性游戏,这是游戏的最初形式,特点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 ;象征性游戏 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游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游戏特征 15. 维果茨基认为, 游戏创造了儿童的 最近发展区 ;艾里康宁认为, 角色游戏 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 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他的理论突出游戏的社会性本质 16. 维果茨基 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7.20 世纪 80年代以后, 在西方国家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两种新的游戏理论是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18. 游戏的觉醒理论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解释游戏的 生理机能 ;它的核心概念是 觉醒 19.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 贝特森 提出来的,试图解释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20. 游戏即生活是杜威 的游戏观点 21. 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我国和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22. 纽曼的“三内说”指的是 内部动机 、内部控制 、内部真实 23.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特征直观具体地表现为游戏的主动性 、 独立性 、创造性 24. 自主性 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 25. 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因素包括表情、动作 、角色扮演 、 言语材料 26. 儿童在游戏中对物体的使用方式具有非常规性 、 重复性 、 个人随意性 的特点 27.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 我们可以把游戏划分为 探索、象征、嬉戏三种基本类型 28. 外部刺激 对儿童游戏的动作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外部事物的顺应 29. 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机能性 、互补性 、想象性角色 30. 游戏中的言语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伙伴之间的交际语言 、 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31. 游戏的内部要素包括 动机和体验 32. 游戏性体验可以有兴趣性体验 、自主性体验 、胜任感体验 、幽默感 、驱力愉快几种主要成分其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兴趣性体验 、 自主感体验 、 胜任感体验 二、名词解释 1. 角色扮演:P1-32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 游戏性体验:P1-36游戏性体验是儿童作为主体,在游戏产生的对活动的主观感受和内部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游戏等态度和评价三、简答题 1. 简述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关于游戏的基本理论观点P10-269答: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 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 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另外,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 2. 简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主张P10-291答: (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强调游戏的 社会性本质 ,反对本能论;(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 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3. 简述觉醒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P10-304答: (1)游戏的觉醒理论,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了游戏的生理机制 这样一个更为微观的领域,使对于游戏过程的描述更为精确和严谨2)游戏的觉醒理论,指出了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启示我们应当重视幼儿园环境 的合理组织;(3)游戏的觉醒理论, 对于做好 新生入园的适应工作 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与其他的活动相比游戏的特性是什么?P1-22 我国对游戏特征的分析!答:与其他活动相比,游戏的特性是:(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2)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3)游戏区别于探究活动;(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5)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6)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的参加活动 5. 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是什么?P1-24答: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有:(1)地位不同;(2)主体的情况不同;(3)内容不同 6. 鲁宾认为使游戏发生的背景有哪些特征?P1-27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答:鲁宾认为使游戏发生的背景有以下特征:(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氛围;(5)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 7. 使游戏成为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的特征是什么?P1-39答: 使游戏成为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必须符合以下特征:(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2)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惩罚。

      四、论述题 1. 试论把游戏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P1-17答: (1)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 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2)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地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深刻揭示了游戏本身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3)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游戏发展儿童的主体性, 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教育功能和全面发展价值4)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即周围的人和事物) 对儿童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因为只有在承认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基础上,说明游戏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游戏才不会丧失灵魂,才能真正实现游戏这种活动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5)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