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教案 教科版.doc
4页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3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过程与方法: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2.制作装片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 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 轻轻盖上盖玻片5)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4.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a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b它们是如何生存的?c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板书设计:水中的微生物(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教学后记: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教学反思 教科版在经历了《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过程后,自己对本课教材理解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趣味性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实验操作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过程中,兴趣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采取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对显微镜知识的巩固进一步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发现微小世界的乐趣2.实验指导体现实用性。
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 “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3.调整实验仪器,减少干扰因素 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减少对实验观察的干扰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4.显微镜教学活动中“中小衔接的体会”①教学力量上的衔接 首先在技术支持上得到了兴华中学的老师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显微镜和相关的玻片标本,并且对于显微镜的使用相互交流使我们在小学课堂上,能让学生亲手使用“显微镜”这样的“精准”科学仪器同时,提供的标本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②科学知识上的衔接 显微镜作为中学阶段是一种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的仪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没有硬性的规定要求使用,但对玻片标本使用有准确的要求。
基于“中小衔接活动”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早一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使用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热情更浓厚,同时对玻片标本的使用也会“水到渠成”对于显微镜的认识上,降低了要求,只让学生认识到“目镜、低倍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并在实际操作中能使用③科学技能上的衔接 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显微镜的认识作了降低难度的调整,同样在显微镜的使用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1、只要求使用低倍镜2、对于两只眼睛同时使用,左眼看,右眼画图,让学生清楚的知道,逐步使用中养成对于其他如如何放玻片标本,如何调焦等技能上的要求都按照显微镜的使用对学生技能要求是“科学、准确”相信学生通过本次学习能对显微镜这样的科学仪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玻片标本的使用增加了实际体验,对探究微小世界有更强烈的学习动力,为他们进入中学,更好学习科学作了铺垫。
